介子平 | 买书未必竟读

文摘   2025-02-01 09:25   山西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朱自清买书一文开首所指,应是多数老派读书人的一桩热爱。出差一地买书,且要盖上当地书店的印章,以存留念;过年过节买书,如购礼物,不过是自己买给自己的感官快感。无奈体量有限,肚子里容不下足够多的书买书回来,纵使不读,或未必竟读,也是一种安慰。即便力不从心的上进,也含有不甘沉沦的姑且,如波伏瓦所言一切都很好,我听到自己向上的声音。

腾不出时间睡觉人,时间往往用在了刷屏娱乐方面,尼尔·波兹曼一句话,让人常怀警觉:“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能力。半生已过半生闲之人反有得空翻闲书的时间,求知善读,贵耳重目,阅读过程中的大脑参与,无非天马行空、思绪的灼灼思考。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意在寻找人的存在,并通过不滞的思维,变相确立人的主体性。保持理性,保持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

年龄越大,相信越少,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情劳苦大众、写出《卖炭翁》的千古诗人白居易,晚年蓄家妓三十三名,年龄均在十五岁左右,一旦长到十八,便将她们转卖或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为青春者。同样写出《悯农》著名诗人李绅,却是一位仕途贪官,在任地方官期间横征暴敛,搜刮民,导致百姓苦不堪言。二人皆生于大历七年卒于会昌六年均活了七十四岁。“话是空的,人是活的,不是人照着话做,是话跟着人变”钱钟书这句话,或可解释此类现象。

富不丢猪,穷不丢书,三代不读书,一屋都是猪”,莫说三代,三天不读书,赶不上刘少奇。夜半无人私语时,也是男儿读书时,所读定为闲书,方能笃学不倦,自少至老。凭运气赚到的钱,再凭本事赔出去,老师所教,终究要还给老师。有专门之学,便有专门之书,专门之书培养专业目标,其可将一切与个中心观点系统连接他们的一切存在言论才具意义渊博比专学远为可贵渊博可将一个个互不关联的人生目标,不违和地雌雄共体。专学者专业老师所教也,惟有自己依兴趣所,方可结石般智识于五脏六腑。

心无杂念全都随便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即无心于尘世中的其他一切。正因读书有平易恬惔人心的疗效一天天什么想什么,时过境迁未必记得住,想得起。


介子平的书房
文章个人事,得失寸心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