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与阶级固化年代,身处社会低洼部位的阶层,翻身不易,便以口彩之类的方式,满足心理。比如吃糕,便取蒸蒸日上、步步“糕”升之意。
年糕年糕年年高,老西过年必吃糕。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年前家家添粮,磨白面,磨红面,磨豆面,磨荞面,为何单单叫捣糕面,至今不解。煤矿上的文艺宣传队中,男多女少,记得水峪矿宣传队三名男演员有一台短小精悍的独幕剧,就叫《捣糕面》,剧情已忘,剧名仍记得。
糕的种类未必多,油糕、枣糕为主打。饥馑年代的食物往事,记忆尤深。那些年缺糖,蒸窝头、崩爆米花可使糖精,糕馅则不可,我母亲的油糕里,只包一颗枣。雁北的素糕,最为特色,一块半成品式的糕坯,配一碗羊汤,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这一碗下去,据说能从大同走到丰镇。论吃不可忽视地域,苦寒之地,此为上佳充饥物。
过年吃好,一年都饱,其由黍子加工而成,耐消化,食后有一种沉甸感。唐鲁孙《吃年糕年年高》载:“有一年我在太原,适逢春节,赵戴文(次泷)先生请我在他家吃宁波汤年糕。我心里想,山西朋友做宁波年糕,恐怕未见高明,谁知端上来碧玉溶浆,柔香噀人,色香已列上选,吃到嘴里方知是酸菠菜泥烩的,糕薄泥腴,太羹醇液,其味弥永。虽然事隔多年,现在想起来仍觉其味醇呢!”赵戴文是民国年间的山西省政府主席,北方的黍糕,如何在公侯之家便能作出南方江米糕的味道来,不得而知。宁波年糕白如雪,已然地理标志产品,而黍糕色黄,又称黄米糕,或许食以人贵,以黄计白罢了。
长者上座,晚辈行礼,可惜长者年事已高,假牙受不了粘糕。想起幼时家父带我背着口袋捣糕面的情形,每至此时,零度的空气在窗玻璃上织起了冰花,岁末意象足矣。一辈子好吃糕的他,因假牙,因血糖,成为忌口,惟有低语劝说晚辈多吃,才能满足他心意虔诚的这一口嗜。遗憾的是,欢宴上一盘子枣糕,端上来又端下去,几未动。糖醋丸子、虾酱豆腐、青椒肉丝、黑椒牛柳,佳肴盛馔创意菜,稀释了对传统美食的关注。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腊月二十三祭灶,摆上一片粘糕,意在使之口齿不甚清,该含糊时含糊。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初五送五穷,以糕为必食,寓意直白。维持生命之外,食物还具有社会与文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