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平 | 失写症

文摘   2025-01-18 05:25   山西  

我这个年岁的老派人物,逻辑链条架构于书写节奏的严密之中。静默冲和,境界深远,或难达到;语质事核,词约理明,训练可及。

书法补一笔,或画蛇添足,国画添一色,或无可挽回。写作倒无此险,却因某个词汇引导思路,改变路径,走题偏旨。电脑的使用,除却誊写的繁琐,其便捷较之纸笔,不可同日而语。从龙飞凤舞,到敲字如飞,不光是记录方式的改变。良辰好景,鸿雁传书的诗意尚在;千种风情,御沟流叶已为圈子所代。惯性使然,依赖性越发得强,久而久之,腹有诗书,提笔忘字,患上了失写症遂想起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序中的类似描述:“体况日衰,记忆锐退,一人名,一地名,平常自谓常在心中,但一临下笔,即渺不可寻。有时忽现脑际,未即写下,随又忘之,苦搜冥索,终不复来而又无人可问。信手拈来、文不加点的快感,荡然无存。

失写症让人对字形与字义关系,生出冷漠感。无需手写,无需写出完整词句,无论拼音输入法,抑或五笔输入法,皆可通过联想,列出相关选项,手指选择即是。键盘引发的文书创格,此时代之特征。由笔写家而键盘手,磕磕碰碰,虽能驾车上路,终是半路出家,由键盘手笔写家,所费工夫更甚。手写是手写家的情感环境,键盘是键盘手的惬意域场。

智能终端、数码设备、信息网络带来的便捷,不言而喻,无纸化办公带来的绿色环保,世界潮流,失写症正是快捷生活的后遗症。象形表意,指事形声,汉字诸特性,须反复练习,造就能力,如搬石上山,滚下推上,而依靠键盘输入工具,减少了书写机会,用进废退,自然法则

少年所学,长期使用,按理说该记得很深,但缺了日课工夫,纤笔一管,逡巡畏义。电脑敲字,因缺少笔迹的书写感与印痕感,对大脑语言中枢产生不了刺激作用。而手写日课的功能,可使大脑记忆,化作肌肉记忆。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手写速度竟与心想快慢同步,至于字的结构笔画,未经思索,随意流出。新方法的空间介入,以旧能力的弱化为代价。恐慌还在,本不多的字词,在此转变中丧失殆尽。

岸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新陈代谢中的旧人,难免感慨,其搁浅的技艺,占据了太多的箱柜,阻碍了新知识的进入。既往知识构建起来的小世界,能以体恤式温柔,消解自身烦恼,但被更新,心生恐慌。旧诗稿可烧灰祭天,新篇章却写不出来。鲜衣怒马,姹紫嫣红,愉悦可转化为知识,石桥雨巷,浆声灯影,惆怅抵消之。

调整心态,适应新常态,年龄不是禁锢人的理由,可我的脑际已装满太多故人形象,对新人过目无视,患的是忘脸症。忘脸症与失写症,一个话到嘴边,似曾相识,怎么也想不起,一个提笔忘字,视而不见,又不好意思询问。记忆的衰退,由顺光而逆光,从忘脸症始,由善写而难写,至失写症盛。

介子平的书房
文章个人事,得失寸心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