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故事|为什么都推荐大家读《红楼梦》?它陪伴这名作者从一名初中生变为博士生,究竟有什么魔力?

文摘   2024-11-09 16:21   湖南  



作者介绍

    

范文涛,山东菏泽市鄄城县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生,曾在《鲁东大学校报》《贝壳》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多篇。




与《红楼梦》一路走来

文 /范文涛


 


俗话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我最钟爱的小说,便是《红楼梦》。

十几岁的时候,我跟母亲说想读《红楼梦》。母亲的文化水平不高,听到我的话后,她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色,说:“看了《红楼梦》,会得相思病的。你读它干什么?”

我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依然坚持着我的“大计划”——我要想办法买一本《红楼梦》。

我不想让母亲知道我的“大计划”,也不敢向她要钱。我听说蝉蜕可以卖钱,就趁着放暑假,去河沟草丛、树干上找寻。那段时间,我常常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提着小塑料桶出发了。今天找到几十个,明天再找几十个,就这样,暑假才过去一半,我就积攒了将近一公斤的蝉蜕,然后就期盼着收蝉蜕的人到来。终于有一天,收蝉蜕的老大爷在我家外面吆喝起来。我们先谈价格,后称重,不一会儿,蝉蜕就卖了出去,最后我挣了二十多块钱。

随后,我在我们那里书籍最齐全的书店买了一本《红楼梦》,仅仅花了六块钱。我至今记得当时的情景。那天,我早早地去了那个书店。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我寻寻觅觅,像在探险一样。我的心跳得很快。终于,在一个角落,我看到了一本封面上有一个年轻公子和一个古典美女的书,上面赫然写着“红楼梦”三个大字。我的手不禁颤抖起来,心里呼喊着,就是它了。付完钱后,我小心翼翼地抱着书回家,生怕让它磕着、碰着。

回到家,我用笔在扉页上认真地写下了购买日期。那个暑假余下的日子还很长,一有时间,我就阅读这本书。白天,我帮母亲在地里干活,拔草、给玉米施肥,或者在家里喂猪、喂羊,晚上就捧书细读。看到林黛玉葬花,我哭了一回;看到她作的菊花诗夺魁,我又笑了。那段时间,我梦里出现的是《红楼梦》中的那些人物,干活的时候想的是《红楼梦》里的情节,连日常说话都颇有“红楼中人”的味道。

母亲有些担心我,劝我别读了。我听了她的话,把书搁置到一边。然而不久,我又忍不住捧起了它。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一首乐曲魂牵梦萦,以至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我初读《红楼梦》时,也可以说是大半个暑假不知肉味。

后来,我考上了我们县里最好的高中,学业日益繁重。班主任一开始不认识我,我的成绩也不是最突出的,但他知道我读过《红楼梦》,写的文章也还不错,就让我当了语文科代表。我喜欢在写议论文时引用《红楼梦》中的例子,这让我的文章看起来更有深度。渐渐地,我在班里开始小有名气,总成绩也提高了。我深刻体会到了读书的意义。学习之余,我再次拿起《红楼梦》尽情阅读,不知疲倦,仿佛在品味琼浆玉液。往事悠悠,十几年过去了,我仍忘不了那段美好的日子。

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专业。那时,我已经读了好几遍《红楼梦》。因此在写作文时,哪里需要增加一两个字,哪里需要删去一些,我心里往往很清楚。这是读《红楼梦》带给我的益处。

本科毕业后,我又考上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了家乡的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读过的书终于派上了用场,我倍感振奋。接着,我又买了很多版本的《红楼梦》,有十余种,简直可以凑成“一家子”了,并将它们收藏在我卧室的书架上。

我很喜欢跟学生讲《红楼梦》。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时候上课前,我会跟他们讲“金陵十二钗”的故事,或者给他们分析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优缺点。我滔滔不绝地讲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每一堂课我们都配合得很默契,相处得也非常融洽。这里面也有《红楼梦》的功劳。

或许是因为运气好吧,工作几年后,我又考上了博士,依旧是念的中文专业。买书、看书,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在这么多书里面,我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

《红楼梦》我已经完整地读过十多遍,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也非常熟悉。在写论文文思枯竭的时候,我常会捧起书看一会儿,以此培养文思,最后往往能柳暗花明。这又是《红楼梦》带给我的益处。

《红楼梦》这本书,我还要继续读下去。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同学们,读一读《红楼梦》吧,厚积薄发,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可以破茧成蝶、展翅飞翔




选自《初中生·阅读》

一审:周逢宇

二审:李丁文

三审:江   冬



新书推荐




十年优质口碑,
《初中生》倾力打造,
第四本“千金作文”合集
《假如目光有颜色》
闪亮面世!
“优中选优”的作文集,
强大的评委团点评。



购买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读者反馈

向下滑动看更多















初中生
创办于1985年的《初中生》杂志,是中国新时期颇有影响的中学生杂志之一,由已故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题写发刊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