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推荐语
类似这种写遇到困难要放弃爱好,最后又坚持下来的作文并不少,但大多套路化痕迹明显,缺乏亮点,本文却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及适当的故事植入,很好地规避了上述问题,做到了真实、自然、生动,并不乏启迪人心的作用。
在写师父与铺主的故事时,作者先交代“我”和师父常去那个铺子这一事实,然后写他们二人的关系,再详写“我”和铺主的对话,最后展开故事,可谓行文流畅,一环紧扣一环。其中,对铺主的细节描写,如“手一顿,扭过头来,眉头微皱”“铺主沉吟着,似在思考,似在回忆”“一滴泪竟滑过了他的面颊”,可谓生动表现了铺主的内心活动,也令人好奇他为什么会这样。对此,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先将其埋藏在故事中,让我们自行品味,再写铺主给“我”的忠告,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强行说教,还为“我”决定继续坚持练习书法这一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隅清欢
江苏苏州市迎春中学 季君昊
那天,细雨蒙蒙。
想了很久,那句话终是从我的双唇中挤出:“师父,下节课,我不来了。”
他没有回话,端起茶碗,轻轻吹一口气,抿上一口新泡的乌龙。“想好了?”师父问。我没有回答,微微点了点头。师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放下了茶碗。一阵沉默。
我攥着毛笔,走出工作室。雨仍在下,我撑开伞,低头沿街走着,不时踢一下脚边的石子,心中空落落的。偶尔抬头的瞬间,我总能瞥见几个清新可人的瓜果,抑或是蒸汽缭绕的早餐店。外面的世界繁忙又喧嚣,与我内心的失落和难过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怀疑,我迷惘,我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于是,我将自己扔进了题海。书法,我曾经的一隅清欢,不可避免地被我从生活中渐渐抹去。笔架在我无数挑灯夜战的日子里渐渐蒙上了灰,铺在木案上的宣纸也被层层书卷所替代。我的生活,慢慢被分数充斥,唯有每周一次的书法练习仍在勉强继续。但黑墨白宣带来的内心宁静,又怎能经得住鲜红色分数的冲击?后者终究是逼迫我放弃了前者。我失去了那一隅清欢,迷失在了繁多的公式和书卷堆砌的山峦之间。
在工作室旁,一家老旧的铺子缩在一个逼仄的角落,铺中吊着一盏昏暗的灯,挂着铺主和他朋友的字画,画上写着“人生若只如初见”“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且将新火试新茶”等诗句。我常去那家店,因为喜欢铺主不时挂出的花鸟画。师父也常去,装裱、聊天。我常问师父,明明有专业的作坊,为什么执着于这小铺。“这儿好。”师父淡淡抿上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
铺主与师父是至交——这是我偶然发现的。在一次展览会上,师父和那位铺主一起合作的作品被展了出来。作品上画有一盏淡茶、一盘蓼茸、一壶清酒和一座亭子,配一行题字“人间有味是清欢”。写的是行书,灵动、率性。因为那行字,我知道二人都爱东坡。后来,我问师父,为什么偏爱东坡。他淡淡答曰:“爱他的率真,爱他的才情,爱他的随缘自适,爱他无论到何种境地都不曾放弃自己的清欢的执着。”
几乎是习惯性的,我再一次步入了那略显破旧的店铺。“谁啊?”铺主从一列笔架中抬起头,见是我,转过身,放下手中的茶杯。杯中应是新泡的乌龙。“老样子,五十张,生宣,四尺对开?”他在凌乱的柜子中翻找着,一股宣纸的香弥漫在屋中。我忙摆手,说:“不……不用。我……已经不练了。”
铺主手一顿,扭过头来,眉头微皱。他用锐利的眼神望着我,仿佛要将我看穿。我无力承受他的目光,只得低下头,盯着破旧、一尘不染的瓷砖。瓷砖中的倒影好似在盯着我,质询我。我又移开了目光。
“为什么呢?”他问得很轻,而且令我吃惊的是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雨,一点一滴地落,春末,天气尚寒。
“因为……学……学习。”我回答得吞吞吐吐。明明是四月天,汗珠却从我的额头滑落,消失在衣领间。“学习……”铺主沉吟着,似在思考,似在回忆。“是啊,学习。”我勉强答道。
铺主长吁一口气。我向他看去,一滴泪竟滑过了他的面颊。我正欲开口,他挥挥手,让我坐下。于是,在一个春末夏初的雨天,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和一个失去清欢的少年敞开了心扉。
曾经有个人,十七八岁,学习不是很好,但极其喜爱国画。家人想让他报考一所“职校”,拥有一技之长。他却不顾家人的劝阻,报考了本县的一所艺校。在艺校,他沉浸在艺术世界,四年间获得了县级甚至市级比赛的奖项。他春风得意,以为马上能与自己的一隅清欢相拥。
但现实是,没有人会看得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县城里的艺术生。
可以预料,在毕业后,他找不到愿意与他合作的协会,画的几幅花鸟画也将无人问津。事实也确实如此。他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为了生活,他只能去打零工。原先的几个朋友也因他的穷酸而与他断了联系。他怀疑,他迷惘,他开始不相信自己能与清欢相拥。
他是极爱东坡的。当初艺考,他凭着一幅《雨竹》夺得第一名。也许正是凭着这份热爱,他几度想要放弃绘画,却都坚持了下来。后来,有人问及,他答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一次书画展上,他遇见了一个与他年龄相仿,又热爱书法的人。二人同时在一幅字画前停下了脚步。此字画临摹的是苏轼的竹,配一段苏轼词中的句子:“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快,二人便熟识了。那位学书法的朋友为他找了一份装裱的工作,他也在闲暇之余继续创作。二人常常伴着一轮夕阳,就着一壶乌龙,感慨人生,享受清欢。
后来,那位朋友当了书法老师,培养出了许多青年书法家;他则在喧嚣的市井之中开了一家小铺,离朋友的工作室不远。小铺开了很久,直到今天。
“你师父当初和我说过,‘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生活离不开诗和远方’。你现在为学习而扰,就像我当年被生活所困一样。殊不知,黑夜中也有明星,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候。”老人虽然说得平静,话里却汹涌着波涛。
我愣神儿盯着手里依旧攥着的毛笔。我也曾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它,也为了学业想要放弃它,我为何不能像铺主一样,守住自己的一隅清欢?像东坡一样,在逆旅之中乐观前行?
那天,走出那家铺子,我下定决心追随内心的指引。我将在学海泛舟,闲时煮一壶清欢,就如同在这喧嚣的市井间,也可以隐匿着一家小铺。
选自《初中生·作文》
新书推荐
第四本“千金作文”合集
购买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读者反馈
向下滑动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