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的用法与读法

美体   文化   2024-02-06 18:50   广东  

本文写于2022年9月,约1400字,阅读约4分钟。

一 经典的用法
当代人对经典通常有三种用法。
1.把经典当做文学,品鉴文采。
2.把经典当做学术,进行研究。
3.把经典当做意识形态,用于宣扬或者攻击某种意识形态。
这三种方式虽不能说错误,但确实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经典真正的用法是用于自身,用生命印证生命,用你自己的人生和词句共振。
读经典,如果「以理解为知道」,自然读不出任何价值。
读经典,要「以做到为知道」。
古人和经典,讲的从来都不是方法论,而是以身作则的人道法则。
标准、底线和信念比较高的人,在年轻时候,都容易自我怀疑。我会告诉他们「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这时候,不妨看看经典,在人生层面的困惑,无论是活法、人际关系还是信念状态,早都有无数先贤用生命传递出来了。
这些巨大的宝藏就在那里。
读经典,不是传递知识,也不是传递方法,是在用生命影响生命。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这些文字,表示的不是某种标准,不是某种方法,而是已经被践行过的生命状态。
先贤在经典里,展示他活法的一个剖面。
你应该用自己的活法与先贤的活法相参照。用生命印证生命,用你自己的人生和经典共振。

二 经典的读法
在我刚开始读经典的时候,我总会有困惑: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家的释本?
我会为此耽误很长的时间。
后来我知道:想要真正读懂经典,不必追求释义,不必搞懂所有句子,每天大声朗读即可。以诵读《大学》为例,朗读几天或者一两周,你会对《大学》的内涵直接产生理解。这种理解是用你过往的人生经历与《大学》原本进行共振,而非「脑袋理解」。
1.为什么要朗读?而不是默读?
因为朗读时,你的大脑参与、眼睛参与、身体(胸腔、鼻腔、口腔)也参与。默读时,你只有大脑眼睛参与。两者在进行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量不一致。直接实践可以感受到。
如果要把经典当做修身立命的方法,我们要做的是「诵读」,大声地朗读。
2.为什么不必搞懂所有句子?
在正式接触经典前,我也一直有困惑:我要去读哪个译本?哪家的注解更好?
当我真正开始接触经典,我意识到:任何的注释本,都只能用注释者的认知来诠释经典的其中一部分纬度,而无法囊括所有的信息量。
理解经典时,传统的阅读方法都存在着各种「不圆满」。
读法1:逐字逐词逐句,理解含义——这是学习古文的读法,把经典当做文学。这样的阅读,理解的信息量极少,思维都聚焦在翻译上了。
读法2:以经解经,翻阅各家注解,希望做出最恰当的经典诠释——这是学术研究的方法。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但实际上只是在收集他人对经典的看法,丢失了「自己」,丧失了在理解经典过程中的「主体性」,也舍本逐末,把「读经典」变成了「读他人对经典的看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用你的人生经历和经典共振。
不必要去查找哪家的注释本好,甚至可以做到不求甚解。
一开始的时候,你会读不懂,但慢慢地,你的脑袋会突然有「叮」的一声出现。就好像圣贤在用经典敲击你的脑袋,就好像锤子在敲击铜铃。
这是你的生命在与经典同频共振。
一开始是一两句话,然后是三五句话。
随着诵读时间继续,几天十几天后,你脑袋中会开始「叮叮叮」作响。
你与经典会发生大段的共振,这时候,经典会融入你的生命,你开始用经典的活法,你也会活在经典里。


作者信息:陈柏龄,身体技术教育者,身体相关产业组织者,目前出版有《量化健身》两册书籍。个人微信chenpangling。因阅读本文添加好友,请备注「经典」。

陈柏龄的酱油台
陪你洞察健身及健身行业。《量化健身》系列书籍已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