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根本性力量

美体   2024-05-13 10:59   广东  

什么是生命的力量,那是在无能为力的困境中,还能够感受到人立在天地间的那种力量。那种力量来自于否定。

01
人在自觉性地运用这种否定性力量之前,会先被这种力量否定。此时,人被命运决定。
当人能够自觉地否定自身,他也就否定了命运对自身的安排。
反应在人的内部,这个过程先是对世界的否定,然后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然后是对否定的否定。最终在否定中肯定自身。
人唯有先否定自身,才能够真正驾驭这种力量。

02
现在,把人从时间发展上展开,
详细描述这一过程。

03
首先是我的形成,这来自于「过去的东西」对我的塑造。这些「过去的东西」可以是父母的经验、学校的教育、外部世界的认可和培养、家族的资源等等,也包含负向的家族积累的问题,社会的矛盾,环境塑成的苦难等等。
如果「过去的东西」能够一直解决问题,人就不会遇到矛盾,也就不需要发展。人可以一直用过去的东西解决现在的问题,那么人延续旧有的事物就好。
这就是人的第一个我,一我。
(为了方便理解,也可以叫「过去的我」,「旧我」。)
这里的「一我」是被安排的,是教条的,要延续过去东西的我。

04
人的发展正来自于「延续过去」解决不了现实的矛盾。
(事实上,过去的东西之中也有矛盾。过去的矛盾就来自于现实。如果「过去的东西」中矛盾可以被掩盖,那么人还能以过去的方式延续过去的东西。

05
想要发展,就必须对过去进行否定,人才能找到新空间去解决现实的矛盾。
这时候第二个我形成,它否定过去,否定过去的我,否定过去塑成我的那些东西。

06
人通过否定自身来完成不同层次自我的构建,人也通过否定来改造世界。
只有否定过去那些塑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让自身更好地融入现在。
人通过否定过去,形成对现在和自身的肯定。
这就是人在否定第一个我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新层次,形成了一个新的人格。
这是第二个我,二我。
(为了方便理解,也可以叫「现存的我」,「现我」。这里的「现我」是主动的,但它是主动迎合现实的我。

07
但悖论在于,时间不是静止的,现在又马上会成为过去。
当人在迎合现实的过程中,再次不断遭遇矛盾,他会发现,人要为当下的自由开辟出更多的空间时,迎合现实是不足够的。不断地迎合现实,一开始带来的是更多的空间,但后面带来的是更多的不自由。
因为人要不断地迎合外部的现实,自然就会产生人和现实之间的对立。
人必须发展出比现实更加超前的东西,才能够让人为当下的自由开辟出更多的空间。
也可以说,人必须永远比现实领先一步,他才能够在现实中获得自由。
人们一般把那种「更超前的东西、领先现实的东西」叫做未来,道德,实在,神,等等。
这时候,第三个我出现,三我。
它的出现,又恰恰以否定「二我」为基础。
(为了方便理解,也可以叫「未来的我」,「新我」。
新我否定现实,超越现实。
现我迎合现实,否定过去。
旧我延续过去,不知道现实。
旧有的事物塑成了人,所以一开始人总要带着旧有事物的力量去探索和理解现实;在探索的过程中,人逐渐发现,那些过去塑成他的东西正是导致他无法自由发展的原因,他就会开始转向否定旧事物;这种否定带来了新事物的视野。
人就在新旧两者之间拉扯。
人希望以延续旧事物的姿态去解决新的发展问题,人的内部冲突就会产生,冲突由外部转移到内部
这种拉扯体现在一个人的内部,是人依次产生了三个我:希望延续旧事物的我,希望发展现实事物的我(也是不愿意放弃旧事物但也要发展新事物的自我),希望发展新事物的我。也就是旧我,现我和新我。
人只有面向未来,才能解决过去的问题,解决现在的问题。
人站在新事物发展的一端去解决过去和现在的问题,冲突则由内部转移到外部。
只要发展,冲突就不可避免。
类似于「旧我、现我、新我」这种人三层次的精神世界的表述,在先贤那里已经出现多次,黑格尔的「知性、理性、精神」,费希特的「自我、非我、自我非我统一」,尼采的「骆驼、狮子、孩子」,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拉康的「想象界、符号界、实在界」均属此类。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唐君毅心灵九境,中文俗语中「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亦属此类。
本文将之归类为「一我、二我、三我」用以概括以上先贤想要去说明的人的层次。这是更抽象的说法。
一我被塑造;二我否定一我;三我否定二我。我最终在否定的否定中获得肯定。
请注意不要看名字、概念,而要看这三者之间的变化、结构、张力;他们所有人和我讲的都是类似的东西。我们只是站在不同的路径上去描述人发展的过程而已。)

08
人的发展,就来自于不断地遭遇现实问题,紧接着不断否定。
否定外部,也否定自身。
否定过去,也否定现在。
由于人不断地进行否定,依次会发展出一我、二我和三我。
一我被塑造;二我否定一我;三我否定二我。
三个我同时出现,否定一切,人进入无能为力的困境。
那就是尼采的困境,是佛家的「无常」。
这样的困境是现实带来的,也是人自身的力量带来的。
人走出这样的困境,依靠的是对否定的再次否定。
世界将人踩入泥土之中,人依然要在泥土中以最微弱的力量来否定这一切。
这才是人对自身真正的肯定。

09
在达到最终的肯定之前,这三个「我」始终会制造冲突。
这种冲突可以是新旧之间的,是「过去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的冲突。
这种冲突可以是幻想、现实和道德之间的,是教条的「本我」、现实的「自我」和尽善尽美的「超我」的冲突。
这种冲突可以是主客之间的,是「被工具化的人」和「君子不器」的冲突。
这种冲突可以是心物之间的,是「世界」与「我」的冲突。
这种冲突可以是主体之间的,是「自我」与「他人」的冲突。
人的否定性力量,要做的是进一步去否定这些冲突。
但人对冲突的否定并不能带来平和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大的冲突。

10
这种否定性力量,其实就是生命的力量。是人最根本的力量。
人把握不住这种生命力量的时候,就会被这样的力量所折磨。
这种力量,使人成长,也制造更大的痛苦。
人惧怕这种力量,所以无法成为自身的主宰。但人又不自觉地、必须使用这种力量,所以人始终在被痛苦包围,并必须在痛苦中学会成长。
这种力量,首先要否定的,就是塑成自身的那些要素(也就是上面说的外部给他的印记,是塑造他的一切系统性的要素)这种否定必然波及自身,必然涉及对自身的否定。
这是人恐惧、焦虑和不安的来源,是人贪、嗔、痴、慢、疑的来源,是人痛苦的来源。
当人无法把握住自身最根本的力量,人就会始终被无明纠缠,被苦难封锁,被矛盾压制。
人的发展也并不能解决掉所有痛苦,而是在解决痛苦的过程中,带来更大的痛苦。
在佛家那里,这个过程,被归纳为八苦,这种力量,被称之为业。佛家理解了,接收了,把它消解掉了。
在叔本华那里,这个过程,被形容为生命意志不断产生痛苦的过程。叔本华放弃了,尼采尝试把握。
马克思和儒家把握住了。

11
当人能够自觉否定自身,自觉地否定塑成他自身的那些要素时,「塑成他的矛盾」被他反身过来把握住了。
他就逐渐反身过来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12
理解这种否定性的力量,就是理解命运的开始。这是儒家讲的「天命之谓性」,道家讲的「自性」。
接受这种否定性的力量,就真正接受了无常,明白了佛家讲的空。这是儒家的「率性之谓道」,道家讲的「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佛家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把握这种否定性的力量,就是把握命运的开始。这是儒家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黑格尔「必然和自由的统一」。
当人能够理解、接收、甚至自觉地运用这种否定性力量的时候,痛苦绝不是不存在了。
它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剧烈,但这时候,人内在的否定性力量及其带来的痛苦,成为了一种改造世界的动力,成为了一种推进矛盾的动力。
这是马克思「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3
如果人不以否定自身为目的,推动自身的发展,他就会先成为自己的矛盾,然后成为他人的矛盾,被外部否定。
一个人自觉否定自身的过程,就是他把握住命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先要带着外部给他的印记(这里的外部印记指的是人在能把握自己命运之前,那些塑造他的一切系统性的要素,这是佛学说的业,是儒家说的天命,也是马克思说的人类过去劳动的积累)去探索这个世界,然后带着外部给他的印记否定这个世界,然后否定外部给他的印记,然后否定过去与现在的自身, 最后在这种对自我的否定中形成自觉,并在这种自觉的否定中肯定自己。
这时候,人第一次开始理解人内部的冲突如何存在,如何消解。
这时候,人开始把握住了必然性,在必然性上找到了主体的自由。
这时候,人的主体性完全绽放。

14
这时候,我们可以说:
1.人的根本性力量来自于否定。
2.否定外部,否定过去,否定现在,否定自身。
3.人把握不住这种根本性力量,这种力量就会不自觉地被用于否定自身。人在被自身最强大的力量所折磨。此时,人被命运决定。
4.当人开始能够自觉地否定自身时,人开始把握住这种力量。
5.接着是对否定的否定。
6.最后,人在否定中肯定自身。
7.这就是人立在天地间的力量。

15
最后,我们还有两个严肃的问题需要确认。
人运用最根本的力量时,是否应该有所限制?
人的否定性力量要用于何处?
——人的否定性力量应当有所限制。人的否定性力量不应用于否定生命,而应该用于否定「否定生命的力量」。
人的否定性力量应用于去推动矛盾,否则就会变成矛盾。
人应成为矛盾的矛盾。
人才能在矛盾中获得自由。

16
人的觉醒不是终点。
人的自由不是终点。
人把握住了自身的命运也不是终点。
它们都只是人的起点。
苦难从未减少,苦难只在增加,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柏龄
2024.02.17-2024.05.13

陈柏龄的酱油台
陪你洞察健身及健身行业。《量化健身》系列书籍已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