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情绪

美体   体育   2024-02-06 18:54   广东  

本文1500字,阅读约5分钟。


人出现情绪的时候,往往有三种姿态:一种是回避,一种是接受,一种是解决。
这三种姿态也代表着人面对情绪依次经历的三个阶段。

1
一开始,每个人都想解决情绪,但试过了各种方法,解决不掉,就会回避它。这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与情绪对抗。

2
第二阶段的主题是接受。
当逃避、对抗、尝试解决的方案都已经失效,人开始学习如何与情绪和谐共处。
如果你感觉到不舒服,你就看着那种不舒服的感觉,看着它怎么来的,看着它怎么放大,当你的注意力在观察它的时候,它就会慢慢消失。
这个阶段的走下去,会开始接受所有的变化,不仅接受内部变化的发生,也接受外部变化的发生。
你随着情绪走,情绪就会消失。
你与情绪对抗,情绪就会放大。
因此,这个阶段的尽头,是不执著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这是佛家的空性,无所住,见所相非相。这是道家的自性,损之又损以至无为。

3
第三阶段的主题是解决。
情绪其实是解决不了的。就好像疼痛的发生与疼痛的部位无关一样,我们能够解决的不是情绪,我们能解决的往往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情绪产生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内部的,说这是内部的觉照不彻底所致。我们通过更好的觉照,让情绪自己流淌出去。
还有一种话语体系构建的说法是:「情绪本身是不存在的,这都是你的小我构建出来作祟的」。(在上一阶段的人总热衷于这样解释情绪)
但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这样的做法。
这些做法,可以推动人自身的成长,但推不动世界矛盾的发展。

4
第三种阶段的做法是我在上个阶段里走出来后,在儒家和马克思那里感受到的(在佛家里当然也有,但这些毕竟不是主导的部分)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人感受到了情绪,但这些情绪不对内消解掉,也不对外发泄,而是「持着」
持着这样的情绪,以「将发未发」的姿态,去找到产生这个情绪的事情,把它推进了
这时候,情绪不再成为一种困扰,情绪成为一种改造世界的动力。
当产生情绪的事件以一种「中和」的状态推进时,人的情绪就恢复到了一开始的样子。

5
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处理情绪的能力。
大多数人也不具备这样处理情绪的条件。
大多数人面对情绪和问题的态度,第一反应都不是理解和消化,而是迅速把情绪和问题抛给带来别人。
他们需要先进入第二阶段,先理解并和情绪共处。
第三阶段的情绪处理方法要成为一种常态,只有可能是在第二阶段的做法走到尽头的时候。
一个人自己全部充满后,依然感受到不足,这种不足会让他把视野转向到别人面对的苦难。
别人的那些苦难,正是导致自身苦难的一部分原因。
一个人发愿,愿会越发越大,这是因为他逐渐知道天地间塑成他的苦难本来就很多。
他如果只解决自己的,那他希望的喜乐平和就永远不可能达到。
这时候,从发展自己,到推动别人,成为他不得不做的事情。

6
这样的人,从一开始想要解决情绪,到成为了情绪和矛盾的容器。
从一开始想要喜乐安定平和,到身入地狱。
(因为他以这样的姿态去处理情绪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更多更剧烈的情绪。他要么以更执中的状态持着这样的情绪,要么放弃推进矛盾的发展再等一等。
所以曾子死前,把弟子叫来,让他们看看自己的手和脚,说他这一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今日死后,可以不用再这样了。)
这样的人,他不再以去除情绪作为目标。
而是把情绪当做一种用于储备的能量。持着情绪,以情绪作为发展的动力,把矛盾消化了,然后推进矛盾的发展。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是真正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生产实际相结」。

7
回到健身行业上,我们这个行业里,带领行业前进的人,多数还在第一种处理情绪的阶段里。
像小孩子一样,
面对情绪以回避为主,把情绪向他人发泄。
面对情绪,没有能力将之转化为一种做事的动力。
面对问题的时候,以向他人索要条件为主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先缓解这些人的焦虑情绪,才能进一步开展问题的讨论。
他们在人格上本身就是脆弱的,是需要被照顾的人。因此也就难以理解他人的困境,处理他人的情绪。
这时候,就需要换一批人,来处理真正的难题。

陈柏龄的酱油台
陪你洞察健身及健身行业。《量化健身》系列书籍已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