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后,我总是会被问起,我在做什么,不太理解。我一直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怎么回答,要看问的人是什么态度,他的问题意识在哪里。然后我才能选择以何种水平的内容,向他展开。强行展开只会导致更多的困惑和不适。现尝试将——我希望在50岁前铺设完成的事情简单展开。1.身体训练方面:在此之前有13年的大众健身经验,早期以力量训练(肌肥大、力量举)为主,接触过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瑜伽,后来因为训练中无法解决自身的身体问题,都陆续放弃,转向对身体的日常觉察(行走坐卧呼吸情绪观察),并且接触了大量身心技术(内家拳/西斯特马/费登奎斯/movement/艾扬格瑜伽)(没有师承,以自学和自我觉察为主)。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身体训练与人的生活、与人的精神和认识的联系,身体和精神互相反作用,并呈现出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变化规律。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现有运动学理论和运动技术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在技术、理论上的,还在学科层面和哲学层面。
2.社会组织方面:22岁考入公务员系统,做过两年警察(刑事侦查为主),24岁因为想要进入运动健身行业,辞职来到广州。来到广州之前,我主要在网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健身科普,我的问题意识主要在运动问题的收集、运动学理论的整理与串联、自身实践与理论的结合。24岁,来到广州后,每年我会接触数百名不同的陌生人,他们的身体问题各不相同,有共性的部分,也有许多差异性。我看到,传统的健身训练无法解决大部分人深层次的身体问题(即使我和当时的团队已经掌握行业内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同时,我自己对技术、运动学的理解与同事和同行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28岁的时候,我做了5年教练并且开了4年的健身门店,这时候我的问题意识开始转向, 我对身体技术的理解不再局限在技术本身,而是开始关注:技术在人身上的变化,技术的复制,技术使用者对技术的理解,环境对技术使用的影响,人和人的关系,包裹人和技术的环境。我看到一个人的认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组织的规则,一个行业的生态如何限制一门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如何限制人们对学科的理解和发挥。那时候,我开始组织行业层面的一些活动,让更多从业者和经营者来讨论一些未能被广泛解决的行业问题(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产业模式问题)。在行业外,我也尝试了更多所谓新鲜风口的商业项目,与不同领域的团队合作(如今热门的私域、个人IP、短视频、社群、直播、内容制作、书籍出版、生命教育等等工作我几乎在2-3年前都尝试过并且快速取得了一些结果,但同时也被我快速放下)。32岁开始,我看到只负责事情的一部分是无法最终解决问题的,我的问题意识彻底转向人与技术结合、精神展开与劳动实践结合、主体性与产业结合的问题。最终我选择回到我一开始在的行业去负责全部链条的全部工作。3.近期情况:我在过去的探索中,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身体技术整合与新生产关系改造的需要。我认为未来身体相关的产业一定会发生全产业链的变革(技术、理论、学科、教培、门店、产业,与体制的衔接),我试图为行业链条上的各种角色,提供一种与劳动匹配更合理或更低门槛的参与方式。同时,我认为这样的变革不止会在身体相关的产业发生,而是所有产业和整个社会。2027-2028左右,中国社会面会大规模迎来物质与精神问题意识的转折,2032-2035年达到第一次高峰。2035-2050年中美交棒,中国开始要以领头羊的姿态面对世界性问题,而在其中的所有人和所有产业都要去回应中国的特殊性与世界的普遍性关联的问题。2050-2080年,中国和世界都进入到对工业文明明确回答的前夜(2050中国,2080世界)。2020-2030年的这十年,不是历史的垃圾时间,而是时代的转型期,承接下一个时代的开始。我们现在的探索可以开始回答新时代的问题,但仅仅回答问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落到现实里去做,改造产业、社会和世界。2022年我暂停了许多手头的工作,2023年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情。这两年,我更多地在全国找寻问题意识相近的同行,交流与共同推进一些与身体/运动学相关的事情,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有理论和学科层面、教育和门店,行业和产业层面的事情。在行业以外,我也在搜寻问题意识相近的年轻人,埋下种子,寻求6-10年后行业以外的未来可能性。4.行动的起点:我们决定先从一个产业获得权力开始做起。而这个起点,是从产业教育和实际经营两个部分着手,通过教育直接影响在生产端负责工作的人,通过实际经营改造一个产业中的生产关系。从最小的部分(产品、教培、门店)这些事情着手,最终取得一个产业的管控能力(数万家门店、数十个或者上百个不同的身体技术品牌,十数个城市教培学院和研究院,新时代的数字化系统,产业投资基金以及产业协会),面向更多人和更多的生活。然后再面向其他类似的行业和产业,面向社会。在我们的规划中,这是一个二十四年的规划,我们把它称为「四六计划」,或者「大三步,小三步」,详见文章底部。5.今年明年情况:团队今年组建,目前16人(实13人,每月增加2-4人)。该团队公司主要负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供应链,是一个跨地区多品牌的产业技术服务商。其主要业务为自有品牌门店经营,以及为整个产业提供人才供应及教育培训、数字化中台、品牌收购与门店改造、连锁门店管理(直接介入参与运营)、商业模式设计与门店营建、股权投资及财务补贴。今年的工作重点为:一季度组队,二季度形成产品,三季度公司规范,四季度门店拓展。明年工作重点为:一季度教材;二季度建立学院;三季度数字化系统;四季度研究院雏形。目前筹备在武汉、广州、深圳做自己的品牌,其中深圳广州已经有2家试点门店,深圳已开始组建自有人才培养体系。年底在武汉试点门店。明年在东莞、佛山、苏州等多个城市筹备/改造旧门店与新品牌。明年总门店会扩张至20+家。教培部分,今年会陆续拿出品牌小教培和产业大教培雏形,明年形成标准。数字化的部分我们会在今年年底展开探索,明年拿出能够落地到自己门店和品牌中的应用雏形。因为团队较早期,近两年整体薪酬情况会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6.近五年基层人才筛选及培养:健身行业是人的行业,在人才筛选上,我们有自身的标准(不是看此时的社会地位、收入和影响力,而是去看其生命进程的节奏,去判断其能够在35-50岁达到的生命高度,判断在40-60岁时推动的矛盾大小。详见《健身行业是如何复苏的?》第三部分第五点),预计未来我们有70%的同事来自于健身行业以外,同时我们倾向于所有基层管理者都是教练出身,懂技术。2024-2028年五年期间,因为人才匮乏,最近2-3年,我个人会花较多精力在人才培养体系和晋升体系的搭建上,五年时间从基层教练里培养出800+名店长/总教,400+位区域负责人(管理数家门店),50+位城市长,120+名教培讲师和20+名学科带头人。2030年后,我们在行业面的部分的全部位置基本确定,未来的人才线索也全部确定,此时人才逐步从健身行业向其他行业溢出。
——如果年龄较大转行,比如35岁,且之前已有充分职业化经历,上述时间可缩短30-60%(但较晚入行,其达到上限的高度也许会更低)。在获得足够深的技术能力和足够全面面向人的能力之后,我们倾向于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以更低的成本更低的门槛更好的技术面向更多的人群,我们会提供资金、人才、管理上的全面协助。7.与外部交流及沟通情况:近两年,我们与他人组成团队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3-6个月了解信息,3-6个月达成共识,3-6个月磨合加入。短期接触,不具备全部展开的可能。2023年5月截止至2024年8月,我们累积面向从业者500+人次,其中200人左右能够初步理解,100人左右能够理解并且运用我们的工具,50人左右形成紧密关系,10人左右组成团队。
更多信息展开见近期发布文章。
个人微信:chenpangling,添加时备注「方向」
联系邮箱:chenbailing127@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