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话︱闲来观瓜市

文摘   2024-09-18 19:00   广西  

从台湾引入大陆的“特小凤西瓜”


闲来观瓜市

︱甬上话
01


        今夏“暖伏”。三伏时的气温比往年更高,桑拿天比往年更长。立秋已有一些时日,“秋老虎”也比往年厉害。

       每每在闷热和酷暑中外出回家,衣服被汗水浸透,身上哪哪都在冒火。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来一口冰镇西瓜,惬意到无与伦比。那种满足感,瞬间让人冒出“夫复何求”的念头,简直不要太爽。背着沉重书包放学回家的娃们,进家门第一时间大声询问,有没有清爽冰凉的?娃们脑子里想的、心中念的、口中叫嚷的,必定是脆甜多汁的西瓜。

       为了这一口冰爽,一二日总要来上一只。如此便引发了我对西瓜市场的兴趣。连日来有意无意对小区附近一带零售西瓜的情况稍稍做了些观察。

       西瓜肯定有批发市场,但不做此营生,自然不知批发西瓜是什么情况,目力所及只有零售。

  各路商家很早就用西瓜占领了零售阵地。大型的商场超市、专营的水果门店、卖菜的摊子、街头零星的瓜车,甚至于卖鱼卖肉的商家也会辟出一块地方卖西瓜。瓜们一堆一堆静静地躺在自己的摊位等待人们的选择。  

       隔着厚厚的瓜皮判定一只瓜是否好瓜是一门功夫。吃过无数次亏,买了无数次“生瓜蛋子”,不断总结经验。一来二去,便也学会了自己挑瓜。动作要领是“眼观,耳听,手感”。

       眼观其表:拿起来沉甸甸很压手,表皮呈现神采奕奕状,且带上一点点翠绿瓜秧的;耳听其声:用手指叩上几叩,声音清脆不发闷的;手感其动:用手掌连续轻轻拍打几下,能感觉到西瓜内部有晃晃悠悠动感的。符合上述三个标准,必定是只甜度、沙度、鲜度与成熟度恰到好处的。民间流传所谓“歪瓜裂枣”的俗语,也是挑选好瓜的重要参考标准。


某大型超市论“粒”售卖的“冰糖小西瓜”


02


       市场出售的西瓜种类很多。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西瓜的价格差异相当大,心中不免嘀嘀咕咕,直呼看不懂。

      某大型超市里价钱最贵的当属一款“冰糖小西瓜”,标价29.9元/粒。用“粒”而不用“只”或“斤”作计量单位,可见此瓜之小。粗估估,大约每“粒”不超过三四斤。姑且按4斤计,居然达7.48元/斤。

       价格位居其次的是从台湾引入大陆的“特小凤”。单果重约1.5公斤左右,果肉不是红色而是黄色。有的店家标为“黄心西瓜”。某大型超市的标价为6.98元/斤。

       今年宁波市场突然冒出了一款“东北西瓜”,特点就是大。中等大小的一只也有30多斤,小点的也有二十七八斤左右。标价2.78元/斤。我试着拿起一只,单手竟然抱不起来,估计只能切开来零卖。

       除却上述品种,近日最便宜的西瓜大约在2.50元/斤上下。某菜铺每天卖的“8424”瓜,据说是由新疆农科院1984年2月4号研究成功的,标价2.5元/斤,买一只15元左右。不过便宜点的这款瓜,瓜皮厚了一点,处理一下做个西瓜皮冷盘,居然又脆又甜很爽口。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商家干脆只写品种不标价钱,买家看中了想买问起来才告知。估计是因为价格太高,明码标价怕吓住了买家。


各式各样价格不一的“麒麟瓜”是本城瓜市主力


03


        “麒麟瓜”是本城售卖的主力品种,占据了宁波西瓜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有甘肃产的麒麟瓜,号称一年爆卖2900吨+,几乎所有门店、摊位都有它的身影。这款西瓜热卖,估计是生长时间较短,一至两个月就能成熟。

       前几年,宁波市场只有一款标示为“上海麒麟瓜”的,今年不见了,但又冒出来许多不同的麒麟瓜。产地或甘肃、或海南、或温州、或宁夏。没看懂的是,同样是麒麟瓜,不同的店家会有不同的价格。某大型超市标价6.28元/斤,某中型超市标价5.99元/斤,有的标价5.5元/斤,有的标价5.28元/斤,还有的标价4.99元/斤。也有最便宜的,标价仅2.79元/斤。

        看来仅一款麒麟瓜,就有很多不同的品种。

        一家水果店老板推荐说,只有甘肃产“美都”麒麟瓜最好,别的都赶不上,标价5.5元/斤。在他店里买了一只貌似很新鲜的麒麟瓜,放入自行车斗,岂料车刚启动,西瓜稍许受点颠簸,立马从中间裂开两半,可见其皮之薄,质之脆。因为裂在自己手中,不好向店家调换,只有自认倒霉。好在瓜裂在干净的塑料袋里,问题不太大。

        有资料说,麒麟瓜实际上就是“8424西瓜”,谁知道呢?

        八月份去了北方一周。偶尔看看那里的西瓜,不仅好吃,而且便宜,基本保持在0.6至0.8元/斤,很少超过一元/斤的。南方北方差异如此之大,也不讲究是不是麒麟瓜。这是我没料到的。


遇到轻微颠簸就开裂的那只“麒麟瓜”

猪肉铺里售卖的本地西瓜2·50元/斤


04


       有些反常的是,地产西瓜如今居然不讨本地市场和本地人的喜欢,直让人看不懂。前几年,在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里,“洞桥西瓜”大行其道,几乎每个摊位都有这个品种,满街都打出洞桥西瓜的招牌。今年突然发现此瓜没了踪迹,没一个商家公开标示“洞桥”品牌。问了一个常年卖水果的年轻老板,他含含糊糊地回说,这瓜不好卖。

        往年见过的不少外地品种今年也消失了。宁夏有一款“硒砂瓜”,是在戈壁滩上种出来的,每只都在30斤以上,吃起来沙沙的,正所谓“沙瓤”瓜,口感非常之好。进军宁波市场仅仅一两年,今年也被“东北西瓜”取而代之,不知何以如此。     

        前几年还有人爆料说,为卖个好价钱,有人种瓜时用了膨大剂催肥肥熟。一时间人心惶惶,买了瓜先检查检查有无异样。这几年没听过这事了,有可能此言不实,有可能是用什么新技术替代了膨大剂。

       观察比较的结论是:作为解暑的主力军,西瓜在宁波广受欢迎,不可或缺;种类虽然很多,但多是外地品牌,本地瓜不太受待见;价格不够亲民,持续高位且波动不大;货源充足,分布广泛,从没见闻市场有缺货的;竞争激烈,你刚唱罢我登场,今年有你无我,来年有我无你,只有少数品牌在本地扎了根;有许多品种宁波人无缘无口福享用。


取代“宁夏硒砂瓜”的“东北大西瓜”重30斤左右


05


      很意外地附带搞清了一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从未深究过的知识:西瓜为什么被称为西瓜而不叫其它什么瓜?

       这是因为,西瓜几千年前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古埃及尼罗河流域,人们还将西瓜视为象征太阳和生命的水果用于祭祀仪式。4~5世纪,这种果蔬沿古丝绸之路从中亚和新疆等被称西域之地传入中国,故而得名西瓜,即来自西方的瓜。

       由于地理、气候、水源、土壤、技术的不同,西瓜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又派生出无数的兄弟姐妹。如今世界上每三只瓜就有两只出自中国。有许多品种在宁波是见不到的,比如黑美人、小天使、黑金刚、黄宝石、雪峰花皮等等。


宁波瓜市见不到的“黑美人西瓜”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吃西瓜,多半是论“牙”购买。商家用细细弯弯长长的专用西瓜刀,事先切好了,一牙一牙地摆在摊位上。出于囊中羞涩的原因,那时买一整只西瓜只是个理想和奢望。偶尔买上三牙五牙打打牙祭,便觉幸福得不得了。如今生活好了,基本可以实现西瓜自由,也是担心被切过的西瓜会有污染,所以论“只”购买成为首选,以一家人足够分而食之为原则。

       网上有好事者规劝我们说,西瓜是夏令果疏,入秋后绝不能碰。我感觉这纯属为了蹭流量,有危言耸听之嫌疑。如今,寒冬腊月三九天,市场上还有西瓜卖,也没见此举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人生苦短,千万别瞻前顾后,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全凭心意。入秋后吃口西瓜,能把人怎么样呢?

(2024年9月15日“贝碧嘉”台风夜)



甬上话

      曾经的职业军人,退休后在行走中探究历史,追寻前人留下的足迹。在本号连续推送系列文章,回望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体味他们或波澜壮阔或悲壮痛苦的精神世界,吸引了众多网友。

大河奔流工作室
坚持文学性和原创性。不追新闻热点,不求轰动效应。说真正想说的话,写时过境迁仍然可读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