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先行者,挽救了中心和各个企业
我说说我跟何总在一起工作和经历。
实际上,联合设计按我们整个实践过程来看,应该叫联合开发,而不仅仅是设计问题。设计是有,但是接下来设计完了怎么去实现?试制完了怎么试验,试验成功了怎么鉴定,一直到推向市场,是整个全过程的运作和管理。
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赵航
当时为什么有了这个事?
其实我们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各个企业一转轨,没有计划了,也没有上面拨来钱,也没有上面给你安排的产品和市场,所以各个企业都很困难,不是一家的事。让这些企业能够做起来必须得有产品,何总抓住这个。一家开发的产品没有实力,付不起开发费,让几家共同参与,共同出钱,众筹似的。
所以联合设计的意义,一个是突破了企业体制的界限,就是说原来各个企业都互相保密,不能互相沟通,现在通过联合设计,各企业都开放,都互相沟通,技术交流。再一个就是单独一个企业资金、人力技术方方面面都很受限,干不起来,把这些企业组织起来,众筹式的干就能干起来。
另外他也用了市场机制。互相需要算账对吧?就是说定价不一定合理,但是实际是用市场手段来给大家组织起来。因为设计我们要收设计费,虽然收很少,但要交。然后你要给他试制配套,也要交试制费。你要说做试验要交试验费。这些环节他都是用市场手段来做的。
现在一说市场,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但在那个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那么做到不容易的。要不然就是国家用行政命令计划安排,要不然就是不干,没有说技术产品可以讨价还价的。
所以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及时抓住了企业的需求,实践了一下,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怎么干。
我们中心也是企业,中心也有需求。中心当时找董扬要钱要不来,中汽总公司科技费,三项经费给不了多少钱。中心发不出工资,活不下去。干这个事以后,联合设计收设计费,一家给6万块钱,大概每个联合设计三四家参与。你试制要交我们试制费,试验所到上海跑车也收试验费,鉴定我们还收鉴定费。这样中心有活了,也有钱挣了 ,何总干这个事挽救了中心。
6600做成了救活了几个企业,当然也有死掉的。昌河原来不是做微型车的,是做6600面包车的,后来转轨做微型车。还有川旅,川旅现在归一汽丰田,它跟日本合资,让一汽收了。还有几个像唐山、郑州,现在不在了。
6700最成功是左总,兰州那个没有做起来,左总是全系列。6600合资引进了韩国商用车。6450当时骨干企业是仪征李新观那儿,现在归上汽大众,还有湖南有一个邵阳汽车厂,现在邵阳汽车厂归三一重工了,还有一个石家庄汽车厂,那个现在不存在了。
当时6450成功在哪?他们最高年产做到6万辆,低的也做到1万辆,也出了好几个全国劳模。另外,现在好多骨干企业的技术力量,包括现在除了一汽、东风之外这些厂,都是那些参与过联合设计的企业或个人。
总结何总联合设计成功之处,实际是他透彻的分析了行业当时处境和形势,作出联合开发这样一个决策,也能够实施起来。任何一家主持联合设计都组织不起来,只有何总他站在中汽总公司这个高度,这个位置,他有这个人格魅力把这个拉起来。
在我们联合设计之前,其实中国能够说像这种系统设计的大概也就两三次。一次是一汽长春研究所设计的东风两吨半军车,那是全套开发的,成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现在叫东风。
第二次是一汽垂直换型,把141代替了老解放,30年一贯制,垂直换型。那是耿兆杰干的,耿兆杰也是安徽人,安徽出汽车巨匠,何总也是安徽人。141垂直换型虽然出了很多问题,但是逐渐解决,最后成功了。
除了这两次大的联合系统设计,就是何总组织的联合设计,做了一个系统设计。剩下要么设计驾驶室,要不然换一个总成,修修补补干。系统设计、开发、试制就是何总组织的这个联合设计。
年轻的总设计师和五十铃图纸
当时何总、刘云、钱天蛟他们三个抓总的,具体布局,我当时是总设计师。我是6450的总设计师,是6600副总设计师,跟严景冒干,第二轮我接过来,6700我也是总设计师。廉玉波到哪都管我叫老师,他当多大老总也叫老师,老师没有他挣的多。
我一开始并没有进中心,是何总搞到6600第二轮我才进入中心。我原来在试验所搞些试验。后来他们说缺个总体设计,钱天蛟要管宏观全面,他要外面跑。因为我在大学教了5年书,讲构造很熟,就让我来做。我一做,何总一看,行,就说后续车型全部我来做。
我那时33岁,但是我领导的人都是40多岁、50多岁,各个专业组,各个企业来的,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总共一两百人。何总这么信任我,让我做总设计师。
当时日本五十铃公司积压了一大批车卖不动,那企业马上就要倒闭。这个时候正好中国改革开放,中汽总公司就带队去了五十铃,把他积压的4万台车都买了,然后让把他的图纸技术资料都转给我们,因为他们也不再干了。我们把这叫做技贸结合,技术和贸易结合。这儿做了一笔生意,这就来了个图纸。
这图纸都是索尼胶片,然后几个系列车型,原来我以为都给我了,后来知道是给江淮一部分,给北京一部分,给谁一部分,但是主要部分都在我们中心,我掌握了。然后把这些图纸胶片给复印成图纸,再给它翻译成中国的图纸。
这个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因为日本图纸跟我们图纸不一样,不仅文字不一样,视图更不一样。我们的视图是主视图从正面看一下,俯视图从上面看一下,然后左视图从左边看一下。这样一看,看完了这三张图一对,我就能知道哪有孔、哪有个销,大家以后像这些齿轮什么机构都能看出来。
但由于日本的图纸是右视图,所以看着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完全反的。为了这个,我就组织几个年轻人,给他们讲怎么翻图纸,怎么看怎么弄,他们就都会了。那些老同志后来都听我招呼了。他们不会看五十铃的图纸,我们年轻人会看,就像现在年轻人会玩手机,老人不会玩手机。有了五十铃的图纸,我们就按着图纸干。
其实我们干成这个车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好不好卖,因为我也没干过是吧?反正我们瞄着日本先进车型搞,还搞不到人家水平。原来我们都是测绘的,误差很大,测绘你是测绘不出它的技术指标的,误差是多大?你知道他怎么控制的?图纸上这些都写得清清楚楚,然后我们就照这个干,所以干出的水平就比原来要高。
何总风风火火,非常能吃苦
何总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另外非常能吃苦。当时为了配齐产业链,缺什么件跑什么厂,没有白天黑夜的。我们经常到晚上10点、11点还要开会,然后再睡觉。我们年轻人都熬不住了,他还熬呢,还开会,开会以后泡一个热水澡就解乏了,第二天接着干。
那个时候通宵达旦是经常的事。因为企业要图纸,试制完了有问题修改,修改完成了以后马上反馈回去。在那么短时间,这几个系列车型分头完成试制、试验是工作量很大的,当时又没有这么先进的手段,主要没有资源。我们在像桌子面这样大的图纸上画整车,没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E什么的都没有,这样干联合设计。
后来由于联合设计也启发了大家,各企业逐渐有实力以后,也能这么组织系列化的设计了,等于闯出一条路子,应该说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研发是开创先河的。
应该说其他的行业,航空、高铁老说人家干几天自主研发,出成果,汽车怎么就没有自主研发呢?其实我们当时干了没有宣传,没有说。其实我们自主研发一直都在干,干的比较成功比较大的联合设计算一次。后来联合设计成果6450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由于获得了国家奖,他们评院士也用到了这些成果,这些都是额外的收获。
其实最重要的收获,是何总给我们留下了自主研发联合设计、联合开发这样一个成功的模式,并且是全系列、全系统的运作,他也有这样的能力。包括五十铃图纸翻译,按照五十铃图纸试制,然后按照五十铃图纸要求试验,一直到把它开发出来,这样我们也有了一些自主开发的零部件体系。
所以何总帮助了很多人,也带了很多人,教育了很多人。跟着受益良多的我算一个。我那么年轻,他让我主持这么大的事。
钱天蛟也是我的领导,有一次我跟钱天蛟就设计方案出现意见分歧。因为6450又要做4×2,又要做4×4,用一个车架做4×2、4×4行不行?钱天蛟想做两个,这个车光车架就两个,别的又几套,那还是一个平台吗?我当时不知道平台这个概念,现在有了平台、系列等等这些,当时没有这个概念。
何春阳要单独听,听完了以后说赵航说的对,按照赵航说的干,他不管你年龄什么的。我们干6450是按照4×2、4×4基本全部通用配套干下来的。所以何总对我们的帮助、指点、支持让我们成长起来,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又例如长城,其实长城不是我们联合设计的,当时是田野和大地,大地后来改成大力了,因为四川有一个叫大地的企业,但是这两个企业现在都没有了。魏建军是后干的,也是干硬顶吉普,他长城现在叫SUV,当时我们就叫硬顶吉普。他其实没有资质,没有公告,是何总帮助运作的,给他从无到有,给他弄了一个车型,一个资质才能做起来,要不然你不能做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