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5 | 梅松林:长安需要灵魂品牌、吉利有望拿下行业第三

汽车   2025-01-20 17:41   安徽  
中国汽车“常规赛”结束,“季后赛”开局。

文 | 智库君

新年伊始,在致敬与总结过2024之后,预见2025如约而至,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本次邀请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汽车行业资深顾问梅松林,共同对汽车行业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核心观点:

  • 第二名同比亚迪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 比亚迪做对了三件事:技术和品牌差异化、成本领先、集中战略。

  • 如果这个龙头品牌创建不起来,长安很难争夺第三把交椅。

  • 奇瑞正处在企业发展周期的高光时刻,国际国内市场都顺风顺水,发展势头迅猛,直指行业第三。

  • 长远来看,吉利很有希望拿下行业第三名,吉利在品牌和市场布局上做得很完整,释放其潜能有待时日。

  • 如果说2024年是中国汽车“常规赛”终局,那么2025年将是“季后赛”的开局之年。

  • 到了季后赛阶段,真正的淘汰赛开始了,捉对厮杀,每个品类很难容纳两家或更多的车企,强强对话,最终只有一家胜出。

智库君:短短一年,比亚迪反超上汽集团25.91万辆,成为2024年国内销量冠军,此前蝉联十余年的上汽集团退居第二。427万辆的年销量,让比亚迪在2024年拿下“三冠王”: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您认为这一趋势是否将延续到2025年,比亚迪在2024年拿下“三冠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梅松林:比亚迪去年四季度月销量都超过50万台,每月还以5000+台的增速持续增长,直至去年12月的51.5万台。按此计算,2025年比亚迪总销量将达624万台,第二名同比亚迪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迈克尔波特提出三种企业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战略,一个企业只要具备一个战略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如现代汽车成本领先。具备两种战略就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如特斯拉有差异化和成本领先。而比亚迪几乎同时拥有三种战略:技术和品牌差异化——技术和品牌得到广泛的认可;成本领先——产业链高度垂直整合以及超大的制造规模、极强的制造能力极大推低了总体成本;集中战略——聚集新能源车,新能源车细分市场逐个突破,针对细分市场似乎一直在同时做三件事:做成功一个,进入一个新的,准备下一个。最终做到了每个细分市场都很强大。

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日益国际化,比亚迪得在公司治理、合规管理、国际市场本地化方面高度重视,迅猛加大投入,这是走向国际大车企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智库君:从2024年各大车企销量汇总来看,长安、奇瑞销量创新高。长安汽车2024年销量为268万辆,同比增长约5.1%,实现连续5年正增长,也创下了近七年新高,但相对比亚迪、吉利、奇瑞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来说,长安的进步不够明显。长安与2024年初所定下的280万辆的销量目标失之交臂,全年目标完成率为95.82%。2025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高喊出“3311”的目标,即总销量300万辆、收入3000亿元、自主新能源销量100万辆、出口100万辆。

奇瑞2024年的高歌猛进有目共睹,全年销售汽车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58.36万辆,同比激增232.7%,兑现其“不客气”的诺言;“守”住海外,2024年奇瑞出口汽车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若排除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奇瑞在中国自主品牌中的已仅次于比亚迪。2024年超额完成“销量增长率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的年度目标,2025年,奇瑞集团的目标是销量增长率再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

根据2024年的市场表现以及2025年的布局,您认为,长安和奇瑞或者吉利等等,谁将会成为第三名?为什么?

梅松林:这三家企业相差不大,长安和奇瑞在伯仲之间。

长安在央企和国企中已是天花板表现,而且一直在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不断寻找突破口。要争第三名的位子,长安得将阿维塔或其它某个品牌打造成长安的灵魂品牌,借灵魂品牌之势带动整个长安起飞。如果这个龙头品牌创建不起来,长安很难争夺第三把交椅。

奇瑞正处在企业发展周期的高光时刻,国际国内市场都顺风顺水,发展势头迅猛,直指行业第三。奇瑞能有今日的表现得益于过去二十五年的埋头苦干、对标学习、大胆出海。要保持当前的高速发展,奇瑞还得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确竞争战略,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市场的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

吉利同时在做两件事:提升销量,提升经营质量(主要是集团内部整合)。一般来讲,提升经营质量需要公司放慢节奏,先花时间磨刀,后面才能加快砍柴的速度。能同时把这两件事做好的公司少之又少,然而,吉利在2024年做到了。如果吉利2025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进一步加强内部整合、大动作降本增效,不可避免会对2025年的销量增速带来影响,不利于冲击2025年行业第三名。长远来看,吉利很有希望拿下行业第三名,吉利在品牌和市场布局上做得很完整,释放其潜能有待时日。

智库君:2024年,格局之争异常激烈。“全球十大车企中,中国只有比亚迪一家太孤单了,我想陪陪他。”岁末,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幽默而含蓄地表达,道出了中国汽车掌门人们的热望与野心。同样在岁末,长安汽车掌门人朱华荣发出这样的预测,“从竞争态势看,竞争淘汰赛加速,马太效应愈发凸显。未来还将呈现大集团多品牌共存共赢、极少数品牌赢者通吃的局面,依托数智化技术,一个品牌达到上千万辆销量不再是天方夜谭,极大批量和极大规模将成为现实。”

您觉得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您是否认同朱华荣的观点,马太效应凸显?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利与弊您如何看?

梅松林:同意朱总的观点,马太效应推升了行业竞争的加剧,强者愈强,弱者被淘汰的速度加剧。没有今日的血流成河,哪有中国汽车的明日招展之旗。经过中国市场洗礼剩下来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一定能立起来,才有资格和日韩品牌在国际市场一较高低。如果说2024年是中国汽车“常规赛”终局,那么2025年将是“季后赛”的开局之年。在常规赛阶段就出局的多是因为自身原因,无法打造品牌特色,最终因资金断裂而戛然而止。到了季后赛阶段,真正的淘汰赛开始了,捉对厮杀,每个品类很难容纳两家或更多的车企,强强对话,最终只有一家胜出。

需要说的是,市场毕竟不是战场,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引导行业的发展,及时纠偏,把行业监管的核心工作转到加强企业的治理、国内国际市场的合规、反垄断上。

往期链接:
预见2025 | 安庆衡:奇瑞拿下第三的可能性更高

预见2025 | 刘小稚:强者愈强,弱者出局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是资深汽车财经媒体人聚合业内专家,联手打造的第三方独立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