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中国客车联合设计联合生产纪实

汽车   2025-01-29 11:17   天津  
纪念何春阳等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开拓者。


文 | 智库君


乙巳蛇年,新元肇启,云程发轫。中国车企将迎来怎样的新章?

也许,三十多年前那段中国客车联合设计联合生产的开拓史,那段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撒下燎原星火的过往,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照亮些许前程。

早在三十年前,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时任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科技司副司长的何春阳就提出这样的洞见:要做中国的第一,就要瞄准世界的第一,要站在世界的角度考虑中国的问题。这句话放在当下也很有现实意义。

何春阳(左三)、万里副总理(左四)、饶斌(右二)参观1983年专用汽车展评会

当下,中国汽车的崛起正在撼动全球汽车产业固有格局。然而,前进之路从来都充满荆棘,中国汽车市场陷入了残酷地内卷,全球化之路也面临挑战。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受董扬等前辈的委托,20251月中旬,《中国客车联合设计联合生产纪实-纪念何春阳等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开拓者》一书正式出炉,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平台也将于今日开始连载,以记录那段热火朝天的中国汽车奋斗史

这真是煞费苦心,也十分不易,可以说这也是我们真正按照正规工艺第一次干出来的自主品牌'类轿车'产品,也打破了中国人没有能力自主开发产品的魔咒。

  ——苗圩 原工信部部长

“无论如何,盖棺论定,何老组织领导了中国客车的联合设计,对于中国客车的技术进步和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有无可替代且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怀念他!”

  ——董扬 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客车60年发展史不能忘记,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中后期,何春阳先生在全行业组织推动的以6450’为代表的客车产品全系列开发、客车企业全面参与、产业链整体带动的客车发展历史阶段。

  ——李万里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

何总组织客车事业联合体是在玩空手道,他有什么资源?什么都没有,他做了这么大的事,其中秘笈是什么?是他忠于客车事业的感召力、超强的整合资源意识和能力。

  ——左延安 原江淮集团董事长

“任何一家主持联合设计都组织不起来,只有何总他站在中汽总公司这个高度,这个位置,他有这个人格魅力把这个拉起来。”

  ——赵航 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用一己之力做联合设计,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才逐渐有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的新局面,这是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

  ——廉玉波 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

 何春阳与中国客车、专用车大事记

1987年-2007年)

编者按:对于这一段始发于20世纪80年代并持续到21世纪初的中国汽车自主研发的重大历史进程,由于斯人已远、年代湮没,且当时何总不准对他个人进行宣传,没有太多系统的时间线资料可整理,能厘清诸多事件的时间节点属实不易,以上总结难免挂一漏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近40年后,在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开始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当下,此大事记权作管中窥豹,以纪念那段热火朝天的中国汽车人奋斗史。

客车

—1987年,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对载客类交通工具多样化需求日益迫切,而各类客车企业当时既无技术支撑,也无人才储备的矛盾,何总对市场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

—1988年,在何总主导下,依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江苏仪征汽车制造厂以及相关零部件生产企业,客车“6450”(总长在4500毫米左右的乘用车)联合设计项目正式开启。这种小型载客汽车就是如今已被市场广泛认可的SUV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前后,在成功完成“6450”设计、试制、试验,并成功推向市场的基础上,以官产学研联合设计、多家企业合作生产并定向组织零部件配套的方式,又向轻型客车(总长6000毫米以下的客车)和中型客车(总长6000~10000毫米之间的客车)、大型客车(总长在10000~12000毫米的客车)产品扩展,石家庄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湖南汽车厂、武汉汽车厂、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厂和江淮汽车制造厂等企业先后加入其中。

 何春阳(左二)在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指导工作,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叶宏廷(右二)

一系列技术较为先进、造型焕然一新的新型客车系列产品不断涌向市场,形成了我国客车发展历程中一个空前的“6450”现象,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自主研发历程,培育了大批骨干人才和优秀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对引导产业升级起了关键作用。

—19946月,何总受命组建中汽客车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并亲自组织星王牌系列客车联合设计、联合生产工作,其中ZA6600ZA6700由武汉客车研究所负责总体设计与样车试制。

—199410月,ZA6600ZA6700系列客车首台样车于试制完成。

—199411月初,ZA6600ZA6700在武汉客车研究所召开首样车评审会。会议同时决定由四川旅行车厂采购一台原装考斯特,同时采购一台三座标测量仪。

—19951月,由武汉客车研究所牵头,华北汽车厂、黄岩模具厂等组成项目组,到成都四川旅行车制造厂进行样车测绘,历时20天完成。

—19952月,武客研究所在何总现场指挥下,用了不到一个月完成图纸设计。随后,各配套厂按要求根据图纸完成车身冲压件、灯具、内饰开模及生产。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全国有不少企业加入到联合生产队伍中,在全国开始分点装配生产ZA6600ZA6700星王牌系列客车。

—1997年,ZA6600ZA6700样车展会在江淮厂召开,有10余家联合设计生产的客车厂参展。

 1997年,何春阳指导金旅考斯特生产工作,要求与丰田对标,“近看不像,中看要像,远看更像”

后来在贵州兴黔、安客总厂、厦门金龙等地持续不断召开联合生产工作会议,主要对联合设计生产的ZA6600ZA6700系列客车进行完善提高,同时对好的生产方式进行推广。先后有安客总厂、贵州兴黔、武汉客车、厦门金龙等厂家做为参观学习对像,供大家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共同提高。

联合设计、联合生产由过去众多的中小客车厂单打独斗,第一次由中汽客车公司组织,底盘厂、零部件厂、客车厂进行资源整合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种生产方式对后期客车生产的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产生了积极作用。

—200111月至20021月,ZA6840RZA6790按照中汽客车公司何总联合生产安排进行样车试制,到20025月经过2轮完善修改,随后小批量、批量在厦门金旅率先试制及生产。

其模式也与ZA6600ZA6700方式相同,从方案设计、方案确定、样车试制、定型、小批量、批量,严格按何总的指挥要求进行。关健件如车身外护盖冲压件、内饰件、仪表台、底盘由江淮汽车厂提供;外摆门,灯具,雨括器,玻璃,倒窗,门锁等等都按设计要求,联合开发。定型完善后扩展到国内多家厂生产。

金旅同安事业部生产两款ZA6790ZA6840,海仓生产10-12米以上大客车,湖里生产7米以下客车,20031月至200311月底共销售10568台,比2002年全年生产6250台超出4318辆,当年11月就已迈入大中小客车过万台的纪录。

—2002818月底,按中汽客车公司何总的要求,武汉客车研究所完成ZA6120图纸设计,方案评审;98日至928日由贵州万达客车厂完成样车试制,同时长城信诚也完成了ZA6120车的试制,珠海广通也生产了ZA6120

参加ZA6120联合生产的厂有:金旅,武客,长城、万达、川旅,贵州兴黔,昆明茶花,浙江神马,威海客车,珠海广通,江淮汽车,江淮宏运,安凯,长沙梅花等。

—200791日,为帮安凯设计系列

客车,何总在安凯主持确定设计方案。

中汽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春阳(右二)、安凯汽车集团董事长王一荃(右三)指导工作

—20071215日,何总主持完成HFF6100k82D,HFF6120,HFF6900系列客车样车评审。

专用车

—1983年,在北京农展馆,何总主导举办了首届全国改装车、专用车新产品展评会,共163家企业、389辆展品参展,当时的国家副总理万里等领导人到会。这不仅是建国以来全国专用汽车产品的一次大汇集,创下了当时国内汽车展会参展规模的纪录,而且对我国专用汽车产业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个新兴产业可以成为一个行业,成为相关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共识。

1983年改装汽车、专用汽车新产品展评会

—1984年,何总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召开了专用汽车产品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首次会议,并宣布正式组建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

该所以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出版专用汽车刊物、定期研讨发展远景等方式,承担专用汽车行业的技术归口工作。在何总主导下,专用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标准化、系统化地独立运行起来。

—1988年,在何总建议下,武汉工学院专用汽车专业开始招生,这是我国首次在大专院校设置专用汽车专业。

—1990年,《八五专用汽车行业规划》发布,其融合了何春阳提出的支持和发展有特色的单一产品企业和专用车基地的指导思想,后来这些产业规划和布局均已一一实现。

同年,为适应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何春阳在北京主持召开高速公路用重型半挂车方案讨论会,并根据客车“6450”的联合设计经验,组织半挂车联合设计,为我国如今的半挂车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1994年,何总担任主任编委的《专用汽车构建》、《专用汽车设计》出版,成为全国首套专用汽车教科书,填补了中国汽车行业空白。

—2004年,何总指导了首届中国专用汽车暨零部件展览会的举办,并制定了让其走向国际的目标。目前该展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商用车展览会。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是资深汽车财经媒体人聚合业内专家,联手打造的第三方独立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