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一个品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灵魂人物,而在“危难之际”,更需要“英雄式”的人物挺身而出。贾健旭正是在上汽大众危难之际力挽狂澜,而此刻的一汽-大众同样需要“贾健旭式”的人物。
近日,中国一汽人事调整进入公示期,有媒体拿到了部分干部调整名单。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到,对于一汽集团起到利润奶牛作用的——一汽-大众高层即将发生重大变动: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占福,拟调整至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力神青岛公司、模具公司外部董事召集人。姜博接替金先桢任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事),后者转任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环境保障部总经理。卫强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纪委书记;聂强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负责人;吴迎凯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凤刚任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党委书记。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一汽副总经理陈彬将代理一汽大众总经理一职。显然,作为一汽集团的“利润奶牛”,一汽-大众2024年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这也是换帅的主要原因。
刚刚从东风调任一汽不久的陈彬,曾经主导东风神龙,也是力挽狂澜的人物,这次能否带领一汽-大众走出低谷?时间会给出答案。
内卷之下的产品困局
陈彬出任一汽-大众总经理之后,需要应对销量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经销商退网以及新能源转型等一系列挑战,同时还要满足一汽集团对其能够带领公司实现逆势增长的期望。
此刻,正是昔日中国体量最大的合资车企——一汽-大众最为紧迫的时刻。
这家拥有超过30年历史的合资车企,正在中国车市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中苦苦挣扎。目前正经历着新能源转型迟缓;产品竞争力不足等等等挑战。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一汽-大众销量为127.4万辆,相较去年同期下滑13.5%。11月,一汽-大众销量为14.7万辆,排名第四位,同比下滑12%。位居其之前的分别是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而在2023年之前,一汽-大众则一直作为榜首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其实不难猜测一汽-大众销量波动的原因。首先是市场竞争的显著加剧,行业内卷现象严重,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燃油车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而一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转型相对迟缓,其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曾一度难以凸显优势。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凭借自身实力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
再者,消费者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需求变化明显,如今更加注重汽车的个性化、智能化以及环保等要素,而一汽-大众在产品自身方面,如智能配置、科技感等领域相对滞后,致使产品缺乏足够吸引力。
具体来看看产品,11月,一汽-大众ID.4 CROZZ的销量仅为2878辆;迈腾插电混动销量217辆;ID.7 VIZZION销量189辆;ID.6 CROZZ销量133辆。其跟目前主流新能源车型月销破万,甚至好几万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另外,几款油车的销量也没有很亮眼,迈腾、速腾、探岳、CC、宝来、高尔夫等一众车型,也是在被不断瓜分市场的状态,各大车企似乎都在比谁价格“腰斩得更多”,价格战的厮杀程度惨不忍睹。
陈彬作为一汽-大众新帅,不仅面临着大众品牌一系列经营压力和挑战,而且将面对如何提升一汽奥迪销量的挑战,尤其是奥迪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以及如何应对经销商退网带来的经营压力,以及上汽大众的奥迪新品牌Audi给一汽-大众旗下上汽奥迪的市场销量压力。
具体来说,一是,一汽奥迪面临着经销商退网的风波,今年以来频频爆出“退网”事件,如天津永濠奥迪4S店倒闭,北京华阳奥通和郑州中升汇迪退网一汽奥迪,转投问界品牌经销商。这削弱了消费者对一汽奥迪品牌的信任感,影响了品牌的整体形象,并对销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此前,在上汽大众企业四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奥迪新豪华电动品牌AUDI正式宣布生产基地将落户上海安亭。一汽-大众的销量下滑直接与奥迪有关,一汽奥迪的份额比上汽奥迪大得多。而上汽大众奥迪新品牌Audi的成立对一汽奥迪的市场销量有影响,同时也给陈彬带来了面对销量下滑的经营压力挑战。
面临经营压力与挑战
日前,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工会领导人表示,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关闭至少3家德国本土工厂,裁员上万人,并且打算全员降薪10%,以减少成本,提高竞争力。这也是过去百年来,大众汽车首次有意关停德国本土的工厂。这些措施的背后,也让行业不禁对大众的未来产生担忧。
根据大众汽车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1月-9月,大众集团的营业收入为2372.7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8333.84亿元),同比增长0.9%;营业利润达129.0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97.29亿元),同比减少20.5%。
大众汽车表示,当前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如果再不采取全面措施恢复竞争力,大众可能将无法承担未来必要的投资。所以,裁员降薪的目标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确保其业务在较长时期内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斌执掌一汽-大众的时机,可谓挑战重重。不过,此人并不简单。
一汽集团官方公开信息显示,出生于1976年10月的陈彬,于1998年7月参加工作,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工程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
历任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研发部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十堰工厂厂长助理、采购部部长,东风汽车公司团委副书记、书记,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陈彬在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内,曾带领公司实现销量翻番,因此被一汽集团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一汽-大众再现活力,推动一汽集团稳步发展。
接下来,陈彬亟需在产品运营、营销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并抓住新能源车型的市场机遇,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对比南北大众,后者的确在现任上汽集团副总裁贾健旭掌舵期间,奠定了更加积极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其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宣布深化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合资续约至2040年,并将在产品、生产、碳减排三大领域全面发力,逐步缩减燃油车产能,加大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转型。
这也表明大众汽车集团对上汽集团的重视,以及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对于一汽-大众而言,上汽大众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特别是在面对市场变化和行业转型时,如何通过深化合作、技术创新和市场适应来提振士气和竞争力,而这些都将是陈彬需要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