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何总认识大约是在1984到1985年期间。
那段时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日子,各行各业都在准备寻找自己的出路,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江淮汽车集团副总经济师路之凡
何总当时在中汽总公司科技司任副司长,我有幸参加了由他主持领导的市场调查活动。我记得调研的目标非常明确,题目就是“中国农用汽车巿场调查”。参加调研的单位是以南京汽车厂为主,当时称南京汽车联营公司下属有:江淮汽车厂、武汉轻型汽车厂、江西井冈山汽车厂,我是代表江淮汽车厂参加调研的成员。
何总对调研的计划安排很细致。每次都是先集中讨论调研计划的安排,调研表格的设计,调研的时间安排和对调研报告的完成时间的要求。由于市场调查面广人少,调研跑市场的具体工作就由各联营厂自己组织进行,然后定期集中汇总报告,然后再总结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
我原来是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的,对调查研究、数据收集及分析一知半解的。参加何总的市场调研工作后,我才发现研究组的成员都是专家老师。记得南汽研究所的赵焕章、王君毅两位让我跟他们也学习了不少东西,赵是清华汽车专业的,王是吉林工大汽车专业的。
为了补充我的知识不足,那个时候我开始找一些专业书籍学习,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市场分析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一年对我自己的帮助也很大。
何总对我们的工作效率要求很严,对工作质量要求也很高。但是在生活上他是没有要求的,无论是出差期间住宿上、伙食上、岀行上都是一切从简。尽量不给企业增加麻烦,我们在南京吃住就在南汽招待所。
何总组织的农村汽车运输市场调查研究,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中小汽车企业后来的发展是有一定预见和贡献。
我国农村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百公里范围内的运输工具绝大部分都是拖拉机(包括手扶拖拉机),效率低下,根本不能适应后来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的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建设发展让汽车工业起到扭带作用,也给了汽车工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何总组织的这次调查研究确实给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给我国中小汽车企业也指明了方向。
由于何总对我的特别关心和帮助,每次汇总调研报告我都被留下来参加,这对我的成长帮助也是很大的。我在组织安徽省巿场调查过程中也陆续写了一些论文:“安徽省农村汽车巿场预测”、“汽车附加费的合理分配”、“我国中小汽车企业的经济规模”、“农用汽车运输的经济运距”……,其中多篇论文都在当时的天津中心(汽车技术)杂志刊登。
这些都是我跟着何总学习,成长的成果。
何总比我大12岁,他不仅是我的领导、师长,也是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