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股市持续下行,而债券却是大牛市,城投债更是其中的明星品种,动辄两位数以上的年化收益,并且几乎无回撤。
随着2023年7月一揽子化债政策出台,境内的城投债收益率迅速下行,目前收益率已经来到3%以下。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投资人将视线转移到了仍有较高票息的城投美元债中去。
城投美元债,顾名思义,是由国内城投公司在离岸市场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债券。2023年全年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约1767亿美元, 其中城投债占比为18.6%,约329亿美元。
由于海外债券定价对标收益率水平较高的美债,导致同主体发行的海外债券品种收益率处于较高水平,与国内债券存在明显的品种利差。
境外城投债目前的收益率在5%-10%之间,比境内同一主体发的债有4-6%的溢价。
国内的城投主体为什么会选择去利率更高的海外市场发债呢?原因是在国家严控新增债务、债券发行审批难度变大的背景下,国内的城投公司不愿放弃海外这个融资渠道。
海外债券的审批监管机构是发改委和外管局,拿到发债批文如果不用,后面就没法通过这个渠道融资了。所以哪怕成本稍微高一些,城投公司也愿意出海。
那么在二级市场这个收益率的溢价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呢?
一方面是国内外对于城投债的认知有差异,外资的评级机构对于国内主权的评级都不高,外资基本不买中资美元债。
另一方面国内的资本管制导致资金跨境成本较高,境内的资金投出去的方式有限且存在成本,所以中资美元债的流动性不是很好,形成了一定的流动性溢价。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么高利息的债券会不会有违约风险。这就涉及到“城投信仰”问题了。
只有“真城投”公司发行的标准债券才有“城投信仰”。真城投的标准是业务必须是公益性的,唯一的客户和股东都是地方政府。那些从事准公益类项目的国企、金融控股平台、股权投资平台等都不属于“真城投”。
真城投的项目竣工后就变成对政府的应收款,城投实际是政府的债权人,因为城投债违约代表的不是单个企业违约,而是地方政府违约,这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政府一定会极力避免的。这是“城投信仰”的底层逻辑。
过去网红地区城投公司有贷款展期事件,但标准化城投债和城投公司的债务其实是两个概念,事实上标准化的城投债境内外三十余年无一实质违约。
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城投在国内都没有违约,更不会到国际市场去违约了。这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信用和后续的地方政府融资能力,还有损国家整体的信用,违约成本太高。
并且能在海外发行债券的城投主体都具备主体资质优、实力雄厚、兑付能力强等特点。
国内资金买离岸债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券商的TRS(Total Return Swaps),即总收益互换,这个互换能实现离岸债券收益的同时锁住汇率风险。TRS的综合成本较高,大约有4%。
另一种成本更低的方式是通过QDLP(合格境内投资者)通道去买海外债券,基金通过申购QDLP的份额实现海外配置,QDLP的综合成本大概2%左右。
由于离岸市场流动性相对较低,债券以持有至到期为主,投资者认购相关的城投美元债产品,一般会有1-2年的锁定期。
境内的城投债不仅利率低,还存在交易拥挤的问题,有价格回调的风险。当前牺牲一定流动性去配置收益空间更大的城投美元债是值得的。
美国接下来大概率进入降息周期,当美元利率下降,离岸城投债的利率也会随之下降。我们认为现在正值锁定较高利率城投美元债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