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半年?因为十年太久,只争朝夕!过于宏大的叙事对于当下的操作没有帮助。
合理的预测应该源于历史,A股过去一直是牛短熊长。
纵观过去10年,以弹性最大的创业板指为例,14-15年一年翻了3倍,2019-2021年也翻了3倍。其余的6年多时间都在震荡下跌。
来源:wind
长时间的等待与煎熬才迎来短暂的牛市,这种短期资产翻倍甚至翻几倍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正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
当前市场初露牛市端倪,接下来半年市场能否延续牛市格局这个话题非常值得探讨。
鞋童定律的失效
鞋童定律是指当童鞋都知道投资股市有利可图的时候,就是抛掉股票的时候。在中国对应的是大妈定律,菜市场大妈都开始聊股票时,牛市结束了。
本次底部的涨幅和成交量都颠覆了历史,9月24日到10月8日短短6个交易日,创业板涨幅居然高达66.6%。
国家政策主导加自媒体广泛传播,短期炸裂的赚钱效应让鞋童定律一周就到位了,股市成了全民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这是否意味着牛市的终结呢?
这个问题应该与时俱进和辩证地去看。过去信息传播速度较慢,牛市总是一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进场,走势温和,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逐渐走向疯狂,而当所有人都进来的时候,牛市结束、市场暴跌。 2015年就是这种走势。
而本次刚开始就是全民进场抢筹的状态,创了前无古人的底部涨幅和成交量。
散户从牛市开始就大举进场并非坏事,因为有更多的人获利了,广泛的赚钱效应打造出的牛市肯定比过去大部分人高位接盘的模式走得更远。
这也充分体现了股市的人民性,让更多人通过资本市场赚到钱从而刺激消费,国家真是这么考虑的。
回到鞋童定律,我认为更本质的解释是当所有人都相信牛市的时候牛市结束。
现在讨论股市的很多,但对牛市深信不疑并敢于重仓买入的人其实还没那么多。
经历了3年的熊市,短期转变思维是很难的。大家犹豫的点在于:经济基本面好像不支持大牛市。
股市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长期来说,股市是要回归基本面的,但这个长期有多长没有定论。 如果考察1年以内的短期,可以说和基本面毫无关系。基本面无法解释上证短短一周就涨了1000点。
A股是个典型的政策市,在市场处在过高或者过低的极端时,只有国家意志才能石破天惊、力挽狂澜。
股市其实炒的是未来的基本面,短期就是情绪与信心。央行下场对于股市来说无疑是核弹级别的。加上近几年无论是实体还是投资都很难赚钱,利率持续走低,人心盼牛市久矣。
牛市并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走出来的走势。我们不能对近期这种空前的走势无动于衷,成交量是最真实的,如果能维持2万亿以上的成交,则证明场子彻底热起来了,赚钱效应和一个月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股市更可能是政治意志的体现
当今世界最大的政治就是中美博弈,远在大洋彼岸的美丽国对我们的政策有深远影响。
比如9月18日美联储降息确认后,我们的政策空间被打开。9月24日开始央行打头阵,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重磅会议频开,多部委协同正是国家最高层意志的体现。
接下来美国还有两个重磅的事情,一个是11月5日的美国大选,另一个是11月和12月份美联储的议息会议。
如果特朗普当选,对华商品征税是大概率事件。后期美联储降息也可能不达预期,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经济和政策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是后市的风险点。
但同时需看到,作为博弈的另一方,我们一定会有相应的对策。接下来我们的重磅会议也不少,比如10月底的人big常委会将在法律上通过增量财政政策的方案,年底的经济会议将为十四五收官之年的2025定调经济目标,明年年初还有两会。
本轮牛市起于政策,而我们能预期接下来半年的窗口,政策交锋将高潮迭起。
过去一个月的行情告诉我们,行情的演绎从来不是线性的,赚钱的绝佳机会可能就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
是时候转变熊市思维了,当然另一方面对行情的演绎也要如实观照、不臆想。行情的级别越大,中间的跌宕起伏就越动人心魄。
牛市里亏大钱的例子比比皆是,要注意把握节奏,也需要紧密跟踪市场的成交量信息,看看场子是不是真的一直在活跃。
来源:wind
10月8日,大盘放出了一根天量的墓碑线,套牢了不少人。所以本轮市场行情延续的标准就是攻克这一堡垒。
日成交3.5万亿已经够看的了,我们不期待继续放天量,如果市场接下来能维持2万亿以上的量,并相对缩量涨过10月8号的纪念碑,则是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