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的意思有很多种,比如皮肤起了一些小疙瘩,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在饭店里点个疙瘩汤等,但是“疙瘩梨”这个词语应该是鲁西南周边地区的“特产”。
鲁西南的“疙瘩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疙瘩,也不是梨,更不是长满疙瘩的梨。而是小时候小伙伴们之间相互耍闹的一种玩笑动作,就是半握拳头,大拇指压住小拇指和无名指,食指和中指弯曲后用第二个关节去敲击小伙伴的头部。
一开始年纪小一点小孩子(小小孩)不知道疙瘩梨是啥意思,年龄大的小孩(大小孩)就问小小孩:你吃个“疙瘩梨”不?那时候水果很稀罕,小小孩一听“疙瘩梨”,以为是大哥哥们疼爱自己,要给自己一个梨子,心里非常高兴,毫不犹豫的答应:吃!这时大小孩就半握拳头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个关节去猛敲一下他的头部,说这就是“疙瘩梨”。小小孩这才知道上当了,便追着大小孩到处跑,要把“疙瘩梨”还回去。
吃一堑,长一智。小小孩上过一次当,就不会再吃“疙瘩梨”的亏,反而是见了大小孩之后会出其不意的给他一个“疙瘩梨”,然后快速跑开,也算是“捞本”了。弄得大小孩也没有办法。
小小孩年纪大一点之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戏耍不知道“疙瘩梨”是啥意思的年纪比他们小的小孩。如此往复,一代又一代,慢慢地都长成了大人。
那时候,学生犯了错,有的老师也会用疙瘩梨惩罚学生,大人的手重,会把不听话的小伙伴的脑瓜子敲得蒙蒙的,不过比被用教鞭敲击头部轻多了。那时候,因为孩子调皮,老师进行体罚,孩子们都不敢反抗,家长们也不计较,毕竟孩子犯错了,惩罚一下是应该的。现在,哪个老师敢给学生一个“疙瘩梨”吃?
疙瘩梨,今天突然想起来了这个词语,简单记述一下,估计只有80后之前的才知道是啥意思,现在年轻人不玩这个,更不知道是啥意思,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是一个消失的词语。
疙瘩梨,你们那怎说?是不是有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