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当徐徐的春风绽开了百花,金黄的榆钱也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
现在正是榆钱飘香的季节。榆钱是榆树的翅果,因其外形圆薄形如古代的铜钱,人们都管它叫“榆钱”。
榆树是鲁西南的主要树种之一。小时候榆树很多,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栽植着大大小小的榆树,记得在奶奶家的小院子里就有七八棵。
春风一吹,榆树枝条就开始萌动,先是鼓满了褐红色的星星点点,不几日便变成了一串串绿豆大小的花苞,也就在一夜之间,枝条上的榆钱完全绽放,整个榆树就似挂满了一串串金灿灿的铜钱,随风左右摇摆。
我小时候会爬树,每当“铜钱”挂满枝条的季节,母亲就让我爬到树上去捋榆钱。脱掉鞋子,挎个粗布书包,双手紧抱树干,两腿紧夹树干,两脚内翻紧蹬树干,交替用力,一会儿便爬到树枝上面。榆树的枝条柔软,韧性也大,坐或者站在粗树枝上,伸手够到长满榆钱的枝条,弯曲到自己面前,先捋上一把塞进自己嘴里慢慢咀嚼,一边细细吮吸着榆钱淡淡的清香,品味着榆钱带来的春天的味道,一边大把大把的捋下榆钱装满书包。
榆钱最经典的吃法是榆钱窝头,做法也比较简单,将榆钱洗净,加上白面和适量水,在和面盆里用手使劲搋匀,做成窝头蒸熟。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豆面、玉米面等,或者加少许盐、葱姜等做成咸窝头。
榆钱窝头将面粉的清香、榆钱的野味有机的混合在一起,再用蒜臼子搉点干辣椒(灶膛里烤的最好)或者蒜泥,滴上几滴香油,用窝头蘸着吃,真是满嘴生香,口福满满,绝对是美食中的绝配。现在很多餐馆都将榆钱窝头做成发面的,但我还是觉得做成死面的好吃,黏黏的又嚼着非常劲道。
榆钱当然还能做出很多种美味佳肴,比如蒸榆钱、榆钱锅饼、榆钱粥等,每一种带有榆钱的佳肴,都有各自的滋味,细细地品起来,都能品出乡村最自然、最原始的味道。
现在鲁西南的榆树很少了,几乎到了灭绝的境地,老家的榆树也几乎没有了,想吃榆钱,只能去菜市场转转,如果碰不巧的话并不好买到。小时候遍地都是的榆钱竟然变得如此稀罕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榆树遇到了一场虫灾,使鲁西南农村的榆树遭受了灭顶之灾。这种虫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榆蓝金花虫(也叫榆蓝叶甲),但是它的幼虫非常恶心,成片成片的趴在大榆树的树干上,抱团残害着榆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过集体灭虫,镰刀剐、抹农药、火把烤等,但都无济于事,这种恶心的虫子还是疯狂的繁殖。再后来,老家的榆树便越来越少,以致几乎绝迹。
榆蓝金花虫是外来物种,据说是从日本进口的木材带进国内的,没有了天敌,便肆无忌惮的疯狂繁殖,造成了我国榆树的近乎灭绝。就像现在的美国白蛾,也是外来物种,政府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防治,甚至动用飞机进行“飞防”。这,是不是小日本和美帝专门对中国搞的破坏呢?
榆钱鲜嫩可口的日子,也不过三两天,温暖的南风一吹,榆钱便变白老去,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被风吹到墙角、路旁、沟边,遇到雨水天气便会生根发芽,长出小树苗,但如果没有人专门管理呵护,一般不会长成大榆树,会早早的“夭折”了。榆树的繁殖虽然很容易,不过现在老家也很少栽植,可能是由于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的原因。80年代以后,老家开始栽植速生杨树,长得快,而且是很多板材的原材料,经济效益比较好。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现在一到春天,杨棉到处飞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外来的榆蓝金花虫几乎灭绝了中国的榆树,人为大量栽植速生杨又带来了严重的杨棉困扰,这就是生态不平衡,应该和人为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吧。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不能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榆钱落净,榆树叶子便钻出枝头,青翠娇嫩,也可以食用。细长的嫩榆树枝条还可以做成“鼻牛”,在柳枝老去之后,也可以吹出阵阵悦耳的“柳笛”声声。
榆木属于硬木之类,可以当檩条、做家具,特别是榆树疙瘩,非常的坚硬,我们经常形容一个人脑袋不开窍或者死脑筋,会说“你这个榆木疙瘩”,可见榆木疙瘩的坚硬程度。不过现在真正的榆木疙瘩却是上好的木雕材料,用老榆木做的家具也是价值不菲。新的榆木容易“走劲”变形,放置几年后的老榆木才是做家具的理想木材。
清代诗人郭诚在《榆荚羹》中有诗云:“自下盐梅入碧鲜,榆风吹散晚厨烟。拣杯戏向山妻说,一箸真成食万钱”。春天来了,我到哪儿去寻找一棵榆树?亲手折上一枝榆条,捋上几把榆钱,慢慢品味榆钱青青的芳香、回味儿时快乐的时光。
感谢菏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梁雅 友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