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呼吸机波形指导参数设置

文摘   2025-01-10 17:03   北京  

作者:周治宇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一、呼吸机波形指导参数设置

呼吸机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换气,纠正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等;同时还能发挥机械通气的治疗作用,改善循环、保护脏器,为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提供时间。在一个呼吸周期中,呼吸机是如何运转的?当患者吸气触发了呼吸机,会进行送气,在送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切换为呼气。这是机械通气的正常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过高或过低的潮气量,甚至压力异常,进而引起肺损伤,甚至可能导致膈肌受损。

图1是通过模拟肺模拟出来的呼吸机波形,最上面是压力-时间曲线,中间是流速-时间曲线,最下面是容量-时间曲线。这种比较规整的呼吸波形是临床医生“最喜欢”的波形,因为这种波形意味着呼吸机不会报警,患者处于相对比较舒适的状态。如果要达到这样的呼吸机波形,需要我们对通气参数进行合理的设置,这些参数包括:①吸气触发:压力触发,流量触发,内源性PEEP;②吸呼气转换:时间切换,容量切换,流量切换;③压力上升时间;④吸气峰值流速;⑤流速波形。

图1  模拟肺下的呼吸机波形

1. 吸气触发

吸气触发分为机器自动触发和患者触发。机器自动触发(时间触发)是指患者无自主呼吸或无力触发时,呼吸机在一定时间内会自动触发。患者触发是患者自主吸气引起管路压力下降或流量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了设置的触发灵敏度,呼吸机就感知到了患者开始自主吸气,会按照预设的参数进行送气。因此也形成了两种触发方式—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

(1)压力触发:指的是在吸气阀和呼气阀同时关闭的一个封闭回路内,患者进行自主吸气时,气道内压力开始降低,当这种压力变化达到预设的触发灵敏度,呼吸机就开始送气。例如:将触发灵敏度设置为1 cmH2O,患者吸气时气道内的压力也下降了1 cmH2O,呼吸机就被触发并开始送气。如果将触发灵敏度设置为2 cmH2O,而患者气道内的压力下降仍然是1 cmH2O,这种情况下呼吸机就不会被触发,也就不会送气。

(2)流量触发:流量触发是在一个开放系统中产生的,也就是吸气阀和呼吸阀同时打开。在呼吸机环路内输送一恒定的持续气流(即基础气流),由呼吸机检测呼吸回路中入口和出口两端的气流流量,当两端气流流量差值达到预定水平时即触发呼吸机送气。如果将流量触发灵敏度设置为2 L/min,在吸气端时,给予10 L/min的流量,患者自主吸气吸走了一部分气体,在呼气端的流量传感器只检测到8 L/min,这其中的差值就是2 L/min,意味着患者吸走了2 L/min的流量。这也刚好达到了我们预设的流量触发灵敏度,所以呼吸机就被触发并开始送气,这就是流量触发。

两种触发方式哪种更好?1994年和1995年分别发表的两篇文献表明,相比于压力触发,流量触发能够降低患者触发所作的呼吸功,还可以缩短患者吸气和呼吸机供气之间的时间延迟。流量触发从吸气到呼吸机送气始终有气流,压力触发首先需要克服等值反作用力(克服触发压力,吸气阀才打开送气)。所以,流量触发是比压力触发更优的选择。流量触发是否就绝对优于压力触发呢?这并不是绝对的,它与呼吸机模式、感受器位置、触发灵敏度大小都有很大的关系。

异常触发的波形:图2所示为无效触发的波形图。当患者自主吸气时,并没有触发呼吸机进行送气,这就是无效触发。图3所示为双触发的波形图。患者在一次吸气时,呼吸机给予了一次送气,但紧接着呼吸机又被触发进而第二次送气,这就是双触发。

图2  无效触发的波形

图3  双触发的波形

(3)内源性PEEP:流量触发和压力触发都不能克服内源性PEEP对触发的影响。也就是说,当患者需要触发呼吸机进行送气,不仅要克服触发灵敏度,还要克服内源性PEEP。例如:对于慢阻肺患者,气道阻力增加,呼气流速下降;对于呼吸频率很快的患者,其呼气时间不足,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排出足够的潮气量,使得肺内气体越积越多,陷闭在肺泡内,进而产生内源性PEEP。如果想要患者更好地进行呼吸做功,就需要设置一个外源性PEEP,如何设置?通常设置外源性PEEP约为80%内源性PEEP,有利于减少呼吸做功。

2. 吸呼气的转换

(1)时间切换:呼吸机送气后需要进行吸呼气的切换,转化为呼气状态。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下,主要通过时间进行切换,设置的参数就是吸气时间(Ti),包括送气时间和吸气暂停时间。通常吸气时间设置在0.8~1.2秒,吸呼比为1:1.5~1:3。

吸气时间的作用:对于ARDS患者,呼吸频率很快,处于低氧血症状态时,可以适当延长患者的吸气时间来增加进入气道内的潮气量,提高平均气道压进而改善氧合。对于慢阻肺患者,可适当缩短吸气时间,尽可能延长呼气时间,使其有足够时间将潮气量排出,减少陷闭在肺泡内的气体,降低内源性PEEP,减少患者呼吸做功。

虽然呼吸机可以控制患者的吸气时间,但却不能控制患者的呼气时间,呼气时间由患者自身决定。例如:我们设置了患者的呼吸频率为15次/分,吸气时间为1.5秒,吸呼比为1:1.7。对于呼吸频率较快的患者,我们设置的吸气时间还是1.5秒,假设其呼吸频率是30次/分,一次的呼吸时间是2秒,那么吸气时间已经用去了1.5秒,剩余给患者的呼气时间只有0.5秒,此时患者的吸呼比为3:1。患者的吸气时间过长而呼气时间过短,患者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将潮气量排出,进而使内源性PEEP增加,并且也增加了患者的呼吸做功。根据流速-时间波形可以发现,在患者吸气流速接近于零或等于零时,吸气时间设置最合适(图4)

图4  流速-时间波形下的吸气时间

(2)容量切换: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下,吸呼气的转换主要依靠容量切换。我们给患者设置了一定的潮气量,当输送的气体容量达到设置的潮气量时,呼吸机就会转换为呼气状态。

(3)流量切换:流量切换主要用于触发呼吸机呼气。通常设置为25%(呼吸机上显示的“Esens”),也就是说,当流量下降至峰值流量的25%时,呼吸机就会被切换到呼气状态。流量切换常用于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在流速-时间曲线下(图5),当我们将Esens值由25%调高至50%,患者的呼气时间提前,也就意味着患者的吸气时间变短了,曲线下面积(潮气量)变小了。将Esens值调得越小,就意味着患者的吸气时间越长,潮气量也就越大。所以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吸气流速来调节呼气灵敏度。

图5  流速-时间波形下Esens值和潮气量的关系

如图6A所示,当回路存在泄漏或预设的Esens值过低,导致呼吸机持续送气,进而使吸气时间过长。带来的后果就是患者的潮气量过大,呼气时间过短,患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将潮气量向外排出,进而使内源性PEEP增加。当呼吸机持续送气达到最大允许吸气时间时,才会被切换到呼气相。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调高Esens值及时切换为呼气,但过高的Esens值使切换呼气过早,无法满足吸气需要,患者氧合改善就不明显。

图6  流速-时间波形下Esens设置

早在2005年就有文献分析了在阻塞性疾病患者中如何调整呼气触发灵敏度。研究纳入10例接受压力支持的阻塞性疾病插管患者,其呼气触发分别设置为吸气峰流量的10%、25%、50%和70%。结果发现,Esens值越大,患者吸气时间延迟明显降低,触发延迟次数减少,触发功效降低,无效触发也减少。所以对于慢阻肺患者,应该适当提高呼气触发灵敏度。在2001年发表的文献中,将ARDS患者的Esens值从1%逐渐上调至75%,患者的潮气量逐渐下降,呼吸频率逐渐加快,而吸气时间逐渐缩短,患者的呼吸做功逐渐增加。这表明,对于ARDS患者,应适当降低呼气触发灵敏度。但在呼气触发灵敏度偏高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吸气不足或者双触发(图7)

图7  呼气触发灵敏度偏高导致吸气不足或双触发

如果过度降低呼气触发灵敏度,是不是就可以呢?当然也不是。如果过度降低了Esens值,呼吸机长时间进行送气,但患者已经开始了自主呼气,两种压力就可能在气道内对撞,在呼吸机波形中就会出现图8红圈中的小突起,这也不利于患者的机械通气。

图8  Esens值过低的波形表现

吸呼气的转换一定要同步。如果吸呼气转换提前,会导致通气不足,呼吸驱动增加,影响气体分布;而吸呼气转换延迟,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内源性PEEP增加,增加无效触发和呼吸做功,改变自主呼吸形式。

3. 压力上升时间

压力上升时间只见于压力型通气模式,是指在机械通气时从基线压力上升到设置压力的时间,建议设置默认值为50%。压力上升时间越短,患者的压力上升速度就越快。如果自主吸气较强,压力上升时间可适当增加;如果呼吸较平稳,可适当降低。图9所示,当我们将压力上升时间调长,患者在吸气初期压力上升速度逐渐变缓,患者吸气峰流速越来越慢。对于ARDS患者,呼吸频率快,呼吸驱动强,如果将压力上升时间调得过长,进入患者气道内的气体流速过慢,不利于满足患者的流速需求。所以应该适当缩短压力上升时间。但如果将压力上升时间调得过短,进入患者气道内的气体流速过快,压力上升也过快,就会导致超射现象(图9中红圈中的小突起),同样不利于满足患者的流速需求。所以,压力上升时间的作用是:①调节吸气初期峰流速的大小;②改善人机协调性,满足患者吸气初期流速需求;③改善吸气做功。
图9  压力上升时间与流速的关系

4. 吸气峰值流速

吸气峰值流速通常见于VCV模式,一般设置40~100 L/min。主要作用是满足患者在吸气初期的通气需求,同时也可以调节吸气时间。在VCV模式下,通常设置的参数中没有吸气时间。吸气时间与潮气量和吸气流速相关。当我们调整吸气峰值流速时,设定了潮气量,如果将吸气峰值流速调得越大,患者吸气时间就越短,也就意味着患者的呼气时间越长,就有足够的时间排出残留在体内的气体,改善内源性PEEP,减少呼吸做功。但在调整吸气峰值流速时,要注意监测气道峰压、吸呼比、患者主观感受以及人机协调性。

5. 流速波形的设置

流速波形只见于容量型通气模式,通常有4种波形—方波,递减波,递增波,正弦波。通常优先选择递减波,因为递减波有一定的优势:①气道峰压低;②改善人机协调性;③降低呼吸功;④促进气体分布、减少死腔;⑤延长吸气时间。

2002年有学者在慢阻肺患者中开展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峰压、死腔还是呼吸做功分析,递减波都明显优于方波和正弦波。2021年针对ARDS患者开展的研究显示,递减波的吸气峰值流速明显优于其他波形,并且在改善氧合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所以在VCV模式下,通常会优先考虑递减波。


二、病例分析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71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加重伴气促3天”入院。

现病史: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白色黏稠痰,多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并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天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气促,遂于夜间入我院住院治疗。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查体:T 36.2℃,P 120次/分,R 36次/分,BP 107/66 mmHg。神志呈嗜睡状,精神差,平车推入病房,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增粗,双肺满布干/湿性啰音,以右肺为重。

入院诊治:入院后血气分析提示:pH 7.16,PaCO2 102 mmHg,PaO2 62 mmHg,HCO3- 46 mmol/L,Lac 2.8 mmol/L,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波形如图10所示。
图10  患者插管后呼吸机波形

有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怎样去解决?

分析:这是VCV模式下的呼吸波形,患者呼吸节律不正常,双触发波形。

处理:首先要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可以将呼吸机连接模拟肺,检查呼吸机的潮气量和压力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触发、误触发等情况。其次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自身问题,例如:呼吸节律有无问题,可以设置PSV模式,将压力支持设为零,然后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有无异常。

原因: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检查,发现都没有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来源于参数设置不合理。吸气时间太短(设置的吸气时间<自主的吸气时间)。

调整:吸气时间可以通过流量和峰流速进行调节。所以我们增加了患者的潮气量,适当降低了患者的呼吸频率,以此来增加吸气时间。这就使得患者的呼吸波形回到比较好的状态。能否降低流速峰值?当然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根据波形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向下滑动阅览

[1] Goligher EC, Jonkman AH, Dianti J, et al. Clinical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lung and diaphragm-protective ventilation: avoiding insufficient and excessive effort[J]. Intensive Care Med, 2020, 46(12):2314-2326. 
[2] Branson RD, Campbell RS, Davis K Jr, et al. Comparison of pressure and flow triggering systems during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J]. Chest, 1994, 106(2):540-544. 
[3] Polese G, Massara A, Poggi R, et al. Flow-triggering reduces inspiratory effort during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Intensive Care Med, 1995, 21(8):682-686.
[4] De Oliveira B, Aljaberi N, Taha A, et al. Patient-Ventilator Dyssynchron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J Clin Med, 2021, 10(19):4550.
[5] Tassaux D, Gainnier M, Battisti A, et al. Impact of expiratory trigger setting on delayed cycling and inspiratory muscle workload[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172(10):1283-1289. 
[6] Yang SC, Yang SP. Effects of inspiratory flow waveforms on lung mechanics, gas exchange, and respiratory metabolism in COPD patient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Chest, 2002, 122(6):2096-2104. 
[7] Chiumello D, Meli A, Pozzi T, et al. Different Inspiratory Flow Waveform during 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 in ARDS Patients[J]. J Clin Med, 2021, 10(20):4756.


    作者介绍    

周治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15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一线临床工作9年,擅长RICU危重症疾病救治,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学术任职:重庆市医师协会肺血管病及肺血管介入学组委员。
  • 本文根据“PCCM呼吸治疗大讲堂”第12期视频整理感谢周治宇医师予以审核修改。

PCCM

扫码查看本专题视频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PCCM呼吸治疗大讲堂”专题内容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和推广。临床实践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


重症肺言
宣传呼吸重症与康复知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