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子宫解剖简述(前倾前曲位、前倾后屈位、后倾前屈位、后倾后屈位),子宫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场强线圈体位选择,子宫磁共振序列及含义,序列参数简述,不同方位定位简述及图像示例,后处理简述。
盆腔磁共振根据扫描重点的不同,可分为直肠、肛管、膀胱、前列腺及其附件、子宫及其附件、大盆腔等,磁共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无辐射可重复性高,可作为子宫及其附件治疗前后评估的重要检查手段,本篇主要和大家分享子宫及其附件磁共振的扫描技术相关内容。
子宫解剖简述
正常情况来说,在人体正中矢状位上,膀胱在前,子宫居中,后邻直肠。子宫上为子宫体,中狭窄区域为峡部,下为子宫颈,由于个体原因,故子宫形态、大小、位置都会存在差异。根据子宫位置可分为前位子宫和后位子宫,如果再考虑到子宫的倾斜和屈曲角度,又可分为前倾前曲位、前倾后屈位、后倾前屈位、后倾后屈位。
图1:子宫磁共振前倾前屈位
图2:子宫磁共振前倾后屈位
图3:子宫磁共振后倾前屈位
图4:子宫磁共振后倾后屈位
子宫磁共振检查前准备
1.尽量避开月经周期进行检查,最好在月经周期后两周,但还需考虑患者时间安排;
2.如腔内置有节育环,需评估材质是否兼容MR,如安全保证,则需评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增强患者,检查前4-6小时禁食禁饮,平扫患者不做强制要求;
4.肠道准备,检查前半小时可选择肌注6542,但需确认患者是否有青光眼、肠梗阻等禁忌证;
5.膀胱适度充盈能形成较好的对比,膀胱过度充盈会引起伪影,以及压迫子宫,可让患者检查前二十分钟上一次厕所;
6.检查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扫描流程,制动,下腹压小沙袋抑制呼吸伪影,增强后延迟序列尽量要求患者屏气配合;
7.其余注意事项与常规MR检查准备一致,注重安全问题,扫描中随时观察患者状态,特别是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前告知患者,检查中如有严重不适立即捏响警报球,避免双手交叉,避免线圈电缆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场强、线圈、体位选择
场强:建议1.5T以上场强进行该项检查,1.5T及3.0T都行,高场强能带来更高的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以及可选择更短的扫描时间,但需注意SAR值问题及周围神经刺激效应。
线圈:大部分设备都是选择相控阵体线圈联合脊柱线圈,更高的线圈通道数能带来更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并行采集效果也更明显。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足先进皆可,目前大多数都选择的是足先进。
子宫磁共振序列及含义
T2WI-SAG/COR/TRA:具有良好的对比,可观察组织解剖结构,对囊性病变及组织的显示较好,可清晰观察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信号差异、位置关系等,可扫描一个大范围序列评估是否存在骨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其他序列建议尽量扫描小视野高分辨率,以脂肪抑制为主,搭配一个位置的不压脂序列,是盆腔检查中比较重要的序列;
T1WI-TRA:可以扫描常规的FSE序列,也可扫描水脂分离序列,联影的WFI、GE的FLEX、西门子及飞利浦的DIXON,可以在参数卡中勾选想要的图像,WATER与FAT为一组,IP与OP为一组,建议全部勾选,这样IP中看到异常信号可通过WATER对比观察;
DWI-TRA/SAG:DWI序列基本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序列,能够区分囊性病变,以及良恶性病变的性质分期,ADC图至少需要两个及以上的b值,建议扫描一个0-50s/mm2及一个800-1000s/mm2的b值,b值越高对水分子的扩散越敏感,对病灶的检出概率也就越大,但高b值往往带来较低的信噪比,所以需要更多的平均次数扫描时间,各位老师可根据设备的性能抉择b值,应用较多的是SE-EPI的DWI,有条件的可选用小视野或高分辨率DWI,不易出现图像变形情况,轴位矢状位皆可;
Dyn-T1WI-TRA/SAG:注射对比剂之前先扫描一期MASK蒙片便于减影及对比观察,多期相动态增强有助于评估病变的分期,观察病变的动态强化过程,常规用三维梯度回波序列,联影的quick_3d,GE的LAVA,西门子的VIBE,飞利浦的THRIVE,加脂肪抑制,可选FS或水脂分离,磁场不均匀情况下,FS易出现压脂不均,水脂分离易出现算法出错情况导致水脂反相,且数据量更大,图像重建时间稍长,轴位矢状位皆可;
Delay-T1WI-TRA/COR/SAG:多方位延迟扫描,可观察强化后的子宫与病变,扫描时间短,建议屏气扫描,减少腹壁呼吸运动伪影;
3D-T2WI-ISO:联影的MATRIX,西门子的SPACE,GE的CUBE,飞利浦的VISTA,各向同性,扫描完成后可重建任意角度任意方位图像,但扫描时间较长需要患者配合,否则出现运动伪影得不偿失;
其他序列:DTI、SWI、脂肪定量(比如FACT、IDEAL IQ、DIXON Quant等)、多参数序列(比如MTP、MAGIC等)。
图5:子宫及附件磁共振扫描序列选择
图6:子宫磁共振平扫T2WI图像
图7:子宫磁共振平扫水脂分离T1WI图像
图8:子宫磁共振动态增强T1WI图像
图9:子宫磁共振SE-EPI-DWI-TRA图像
图10:子宫磁共振小视野DWI-SAG图像
图11:子宫磁共振SWI图像
图12:子宫磁共振3D-T2WI图像
子宫磁共振序列参数
TR-重复时间:T2WI及DWI序列按照权重要求,都建议TR在2000ms以上,层数较多或采用脂肪抑制技术都会占用TR时间,所以常规T2WI的TR范围在3000ms-5000ms也很正常,有时候发现T2WI序列TR不到2000ms,但图像仍呈现良好的T2WI对比,可能是使用了驱返平衡技术,FSE-T1WI序列建议TR在500ms左右,GRE-T1WI序列建议TR选择为最短;
TE-回波时间:T2WI序列建议TE选择在80-100ms,DWI及T1WI序列建议行TR选择为最短,水脂分离TE选择相应的同反相位;
FOV及矩阵:视野可根据患者体型、诊断需求在原序列基础上进行调整,采用矩形视野可缩短扫描时间,矩阵,也就是分辨率尽量高,至少在320*256及以上,但需要与信噪比、扫描时间进行平衡,DWI对于分辨率要求没那么高,建议128*128,但现在也推出了高分辨率DWI序列;
层厚/层间距:根据诊断需求及病灶大小选择,通常为3-5mm,层间距为层厚的10%-20%;
相位编码方向:轴位一般选择左右(常规DWI为前后),冠状位为左右,矢状位为头足,需要注意FOV与相位方向以及相位过采样的搭配,避免卷褶伪影的产生,联影西门子飞利浦都是直接显示相位编码方向,GE则是显示频率方向,对应的另一个方向就是相位方向;
加速技术:并行采集、压缩感知、部分傅立叶、ACS、深度学习重建等,使用相应加速技术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线圈通道数量、加速因子的权衡、图像质量与扫描时间的取舍、图像的真实性等。
图13:子宫磁共振T2WI-TRA序列参数
子宫磁共振定位
与上一篇写的直肠一样,子宫及其附件的定位也需要考虑病变的位置,同时还要看子宫的形态位置,接下来示例宫颈病变及子宫内膜病变的定位,轴位建议扫描两个,一个按照人体正轴位大范围扫描,另一个根据病变位置进行角度偏转定位,仅供参考。
矢状位:将定位线置于横断位冠状位定位相中心,冠状位上平行身体长轴,横断位上平行于身体前后径,左右两侧范围根据需要包含卵巢,上缘超过子宫体往上,下缘至阴道以下;
图14:子宫颈矢状位定位示意图
图15:子宫内膜矢状位定位示意图
冠状位:通过观察病变位置,平行或垂直于病变,至于平行还是垂直则需要根据子宫的形态位置和病变位置确定,这里扫描的冠状位是根据人体长轴偏转角度得到的斜冠,并不一定是子宫的冠状位,横断位同理,扫描范围为包含着整个子宫及其附件前后缘;
图16:子宫颈冠状位定位示意图
图17:子宫内膜冠状位定位示意图
横断位:参考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倾斜定位角度平行或垂直于病变,有大范围正轴位则只需要包含病变范围,若未扫大范围则需要包含整个子宫及其附件上下缘。
图18:子宫颈横断位定位示意图
图19:子宫内膜横断位定位示意图
子宫磁共振后处理
常规盆腔磁共振的后处理其实大致上是差不多的,和前面写的直肠后处理内容及流程都一样,最大信号投影MIP、ADC值的测量、TIC曲线的绘制,后处理的意义流程注意事项上一篇已经写得比较详细了,各位老师可参考上一篇内容。MR技术篇——如何做好直肠磁共振
图20:子宫磁共振ADC值测量
图21:子宫TIC曲线及动态分析参数伪彩图
以上就是关于子宫及附件磁共振的扫描及后处理内容,依然仅供参考,错误、不当之处以及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也希望各位老师提出。
END
整理供医学专业人员学习交流,文中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本微信平台属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主要分享影像解剖、诊断相关知识、文献阅读、读书日记。本公众号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若原创作者及版权所有者不希望被转载,可与我们联系,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发布的文章和课件、转载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观点,请谨慎对待,所涉后果与本公众号无关。部分原创课件,如有幸得到转载,需备注本文来源及本公众号。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