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
包括:男性会阴、指(趾)甲,皮脂腺、皮下脂肪垫、汗腺、表浅凹窝
不包括:肛门、乳房、耳、眉、眼睑、女性会阴,唇、鼻、阴囊、阴茎
此外,皮肤和皮下组织移植时临床应明确游离皮肤(皮片)移植与皮瓣移植。
游离皮肤(皮片)移植术,编码于86.6;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皮瓣移植术,编码于86.7。
86.6游离皮肤移植
86.7带蒂/游离皮瓣移植
游离皮肤移植术, 游离皮肤移植术就是切取皮肤的部分厚度或全层厚度,完全与供皮区分离,以皮片的形式移植到受皮区,重新建立血液循环,以达到整形修复的目的,又叫皮片移植术,一次手术即可完成。通常用于修复体表浅层软组织的缺损。
皮瓣移植术, 皮瓣移植术是把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称皮瓣),从供区向受区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受区需有一个或两个蒂部与供区相连(也可暂不连接,移植后再进行血管吻合),所以又叫带蒂皮瓣移植术。
86.6游离皮肤(皮片)移植术的分类轴心为双轴心,分别为:部位轴心和类型轴心。
部位轴心:手,毛发,其他部位
类型轴心:同种,异体,人造皮肤
根据游离皮片的厚度,可分为:全厚,中厚,刃厚
同种的游离皮片移植,需要注意受区的具体部位,其中手和其他部位的游离皮瓣移植,需要注意皮瓣的厚度(全厚、中厚、刃厚)。
自体皮肤取皮过程不应编码。
异体的游离皮瓣移植,编码于86.65。如猪皮、鱼皮等。
游离皮瓣若为人造皮肤,进行的移植术编码于86.67。
相关案例
案例一:
患者2个月前夹伤右小指后形成条索状肿物伴活动受限入院,在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右小指疤痕切除术+右小指游离植皮术。本次切除增生疤痕组织,于右前臂处取约3cm×1cm大小全厚皮片,覆盖在右小指皮肤缺损上,间断缝合皮片和创面周边,加压包扎伤口。
皮肤和皮下组织病损切除术 86.3
手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术86.61
案例二:
患者三天前接触腐蚀伤强酸物质,导致手背部出现严重腐蚀伤,入院后进行切除性清创后,将人造皮肤移植至手背部创面。
皮肤和皮下组织切除性清创术 86.22
手的其他皮肤移植 86.62
人工皮肤移植术 86.67
86.7带蒂皮瓣移植为自体皮瓣的移植术,一般有三个过程:准备过程、移植过程、修复过程。
皮瓣的制备过程,一般被描述为挑起,设计等,但凡是带蒂皮瓣移植术,必须编码其制备过程,分类于86.71
供区皮瓣向受区推进、前徙过程,分类于86.72
皮瓣转移为移植过程,编码时要注意受区的具体部位是手或其他部位。
皮瓣修复
皮瓣修复编码于86.75。使用方法如下
1.在首次带蒂皮瓣转移后的缝合修复,为手术的一个过程,应省略编码。
2.进行皮瓣移植术后受区发生了某些并发症,如伤口愈合不良或发生了感染,导致了手术部位坏死,或发脓等,因此而住院进行皮瓣的再次修复/清创,此时编码于86.75
相关案例
案例一:
患者因“头部左侧红黄色斑疹四年余”入院,医师诊断为“皮脂腺痣”,手术过程:切除头皮病损后形成约10cm×3.5cm大小缺损面,设计A—T皮瓣,沿缺损切缘两侧延伸切口,周边组织钝性分离,形成双侧皮瓣,分别将双侧皮瓣向缺损方向推进至可完全覆盖缺损面,闭合原发缺损,然后修剪Buro、v三角,闭合继发缺损后缝合。
头部皮肤病损切除术 86.3
皮瓣制备 86.71
皮瓣前徙术 86.72
头皮皮瓣附着 86.74
案例二:
患者因“下唇紫红色斑块20余年”入院,医师诊断为“唇部静脉湖”,手术过程:沿病损边缘向周围扩大O.1cm切除病变组织,形成2.0cm×1.5cm大小缺损面,设计经典推进皮瓣,沿缺损面一侧边缘与皮纹一致方向设计两条平行线,与缺损面宽度一致,沿设计方向延伸切口,掀起一条舌形皮瓣,将其向前牵拉至可以完全覆盖缺损面,适当修剪使皮瓣与缺损面形状一致后缝合。
唇病损性切除术 切除术-病损--嘴唇 27.43
皮瓣前徙 皮瓣制备 (省略编码)
唇皮肤附着 移植术,移植物-皮肤--蒂---附着部位----唇 27.57
案例三:
患者因足部恶性黑色素瘤入院行皮肤病损根治切除术及推进皮瓣移植术,术后30天因局部溃疡、伤口愈合欠佳入院,医师诊断为“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行皮肤和皮下坏死组织切除清创术。手术过程:伤口消毒,清除足跟皮瓣局部溃疡的基底坏死组织至皮下组织层,放置负压引流管。
皮瓣移植的清创术 86.75 清创术-切除--带蒂皮瓣移植 86.75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参考文献:中国病案 2020年第二十一卷第8期《皮肤外科局部皮瓣移植术的编码探讨》;刘爱民主编译.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cD一9一CM一3(2011修订版)[M];Rusciani,L.皮肤外科学.治疗皮肤外科【M】.李航等译;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及编码填报管理规范(试行)。
本文转自医编小白,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