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运,谈培训(一):从郑钦文2000万的训练费,看培训投资回报率

教育   2024-08-05 11:39   广东  



2024年8月3日
在这个历史时刻,中国网球运动员,21岁的郑钦文,为中国摘得首枚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成为亚洲第一名获得此荣耀的运动员。也是继李娜之后,中国在网球比赛中斩获的另外一个重大突破。

遗憾的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这场精彩的比赛,但是在短视频的零散信息中,发现郑钦文不仅仅网球打得好,同时综合素质也非常高,面对记者的采访,回答得体、自信、思路清晰,同时还可以用流利的英文交流。‍‍‍‍‍‍‍‍‍‍‍‍‍‍‍‍‍‍‍‍‍‍‍‍‍‍‍‍‍‍‍‍‍‍‍‍‍‍‍‍‍‍‍‍‍‍‍‍‍‍‍‍‍‍‍‍‍‍‍‍‍‍‍‍‍‍‍‍‍

如果从人才测评及人才发展的角度去看‍‍‍‍郑钦文的各项测评指标,应该都非常高,没有明显的短板。在网球比赛中,不仅仅技术到位,进攻、防守、预判都非常准确。

在看完郑钦文的各种报道后,有一个关于培训的话题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培训应该补齐员工的素质短板,还是发挥员工的优势?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先补充两个关于网球比赛方面的基本信息:

  • 郑钦文参加奥运会及日常训练产生的所有费用,都是自费的,从网上的数据可以看到,郑钦文的综合培训费(教练团队)超过2000万。
  • 其次是网球比赛的商业价值仅次于足球比赛,一战成名之后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

在这里有一个跟培训投资回报率有关的话题,值得所有培训人深度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财富自由的投资人,你也非常热爱网球运动,你会耗费巨资去培养一名天资普通的孩子,还是会投资培养一名像郑钦文这样:赋极高,非常热爱网球、有强烈奥运冠军梦及大满贯追求的孩子呢?‍‍‍‍‍‍‍‍‍‍‍‍‍‍‍‍‍‍‍‍‍‍‍‍‍‍

显然是选择郑钦文,这是一个常识,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

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但是在背后却隐含了一个关于培训投资回报率的问题,甚至这个问题将颠覆我们对培训的传统认知。

接下来,我以领导力|管理培训项目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目前超过99%的公司,是按照以下的逻辑设计管理培训项目,其主要的动作有三个核心步骤。‍‍‍‍‍‍‍‍‍‍‍‍‍‍


  • 搭建领导力素质模型;

  • 提供基于素质模型的测评;

  • 基于测评的结果,发现员工在素质上的差距,来设计方案,以弥补员工的素质差距。


那么在分析培训需求的时候


我们的主要培训资源应该用于弥补员工的短板,还是用于让员工更好地发挥优势上?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叶晓彤25岁,国内知名大学本科学历,目前担任DB集团的商业化团队主管,有3名下属。

在领导力发展的测评中发现:叶晓彤同理心、人际沟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质及天赋比较高,而在数据分析、市场敏锐度方面的特质及天赋比较低。

‍‍‍‍‍‍‍‍‍‍‍‍‍‍‍‍‍‍‍‍
在通过传统的培训差距分析模型中,几乎100%的培训人都会选择,给叶晓彤安排数据分析及市场敏锐度的培训,以弥补她的能力差距。‍‍‍‍‍‍‍‍‍‍

除了这个做法之外,今天南哥还出了另外一个相反的培训方案:对叶晓彤进行人际沟通方面的培训,让叶晓彤的天赋得到最好的发挥( 叶晓彤虽然天赋很好,但是缺乏职场的经验积累及一些高难度人际关系的处理经验)。

对于叶晓彤的短板能力,例如:数据分析、市场敏锐度的短板能力,则通过优化团队结构的方式解决,即:在配置团队的时候,在叶晓彤团队中至少招聘一名,非常擅长逻辑分析及市场敏锐度的同学,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弥补叶晓彤的能力短板。‍‍‍‍‍‍‍‍‍‍‍‍‍‍‍‍‍‍‍‍‍

这背后的重要人才发展理念是:管理及人才发展需要聚焦于员工优势的发挥,而不是不断地纠正员工的短板。‍‍‍‍‍‍‍‍‍‍‍‍‍‍‍‍‍‍‍‍‍‍‍‍‍‍‍‍‍‍‍‍‍‍‍‍‍‍‍‍‍‍‍‍‍‍‍‍‍‍‍‍‍‍‍‍‍‍‍‍‍‍‍‍‍‍‍‍‍‍‍

在这里另外一个参考依据是:‍‍‍‍‍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53页“如何发挥员工优势” 这个章节中,有一句话需要引起培训管理者的重视:‍‍‍‍‍‍‍‍‍‍‍‍‍‍‍‍‍‍

“为充分发挥他的长处,他还应该学习或获得哪些知识?” ‍‍‍‍‍‍‍‍‍‍‍‍‍‍‍‍‍‍‍‍‍‍‍‍

从如何发挥员工优势这个章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德鲁克是非常重视对优秀员工的培训及发展的,而这一点是99%的培训管理者所忽略的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培训经理没有带过团队,没有精读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遍以上,没有系统地读过拉姆·查兰的《领导力阶梯》,没有建立对管理及领导力的基本认知。

在设计与选择领导力项目上,是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思想: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仅仅依靠学习技术,是很难设计出有效的学习项目。

回到郑钦文的例子:

显然,对于郑钦文2000多万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是远远大于一名没有天赋的普通选手的培养。我们任何一个人,不会傻到耗费巨资,花费2000万,去培养一名天赋平平的人,让TA去拿奥运会的金牌。

那么,企业管理培训是否也应该如此呢?是否应该重视对高潜质员工的培训呢?是否应该重视在测试中表现出的天赋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去纠正员工的短板呢?‍‍‍‍‍‍‍‍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近2年的《积极领导力训战》项目的课后1对1辅导中,这一点感受深刻:

多数学员,在参加我们的培训项目之前,大家在管理流程及对领导力认知方面的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同样的训战一体项目,优秀学员与普通学员,对于管理思想及领导力的领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有线下的机会,我会通过学员的真实案例,向你展现这中间的差距会大到什么程度)。‍‍‍‍‍‍‍‍‍‍‍‍‍‍‍‍‍‍‍‍‍‍‍‍‍‍‍‍‍‍‍‍‍‍‍

那么,在2024年的培训项目设计中,你的思路是否会转变呢?

将有限的培训资源,集中在员工的优势能力方面,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让员工的优势能力,得到最好的释放;对于员工的短板能力,通过人才发展的其他策略去调整。

例如:建立一个能力互补的完美团队,聚焦提升团队能力及组织能力,而非仅仅关注个体能力的发展呢?‍‍‍‍‍‍‍‍‍‍‍‍‍‍‍‍‍‍‍‍‍‍‍‍‍‍‍‍‍‍‍‍‍‍‍‍‍‍‍‍‍‍‍‍‍‍‍‍‍

这是一个值得HRD及培训总监深思的问题。

那么,员工的素质短板,或者是说对于公司多数的普通员工,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人才发展策略呢?‍‍‍‍‍‍‍‍‍

其实,这是一个管理命题。

如果这名员工的价值观及态度维度比较好,最有效的发展策略是:通过持续地提升工作标准,通过标准化及严格要求的方式,在实战中去发展员工的能力,帮助员工突破从普通到优秀的临界点,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想通过一年几次,以及十几次的培训,让麻雀变凤凰这是不太可能的,这好比是你想培养一个普通人,去拿奥运会的金牌一样。


如果要让培训的价值最大化,正确的人才培养逻辑是,找到郑钦文这样的人才,加大对高潜人才的培养。而对于态度一般,潜质一般的员工,最佳的人才策略就是建立一定的淘汰机制,持续提升人才密度。


写在最后‍‍‍‍

或许你会说,我们企业的培训并不是要培养世界冠军,而是提升员工的胜任度,因此不断纠正短板的意义,是大于发挥员工的长处。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过去20年的培训师职业生涯中,我们发现的普遍规律是:高素质员工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都高于普通员工,这意味着同样的课程,高素质员工会更有机会运用课程所学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因此投资回报率也会更高;而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的确不需要培养世界冠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持续培养优质员工,拉高整个企业的认知水平,成为行业内的区域冠军。‍‍‍‍‍‍‍‍‍‍‍‍‍‍‍‍‍‍‍‍‍‍‍‍‍‍‍‍‍‍‍‍‍‍‍‍‍‍‍‍‍‍‍‍‍‍‍‍‍‍‍‍‍‍‍‍‍‍‍‍‍‍



如果你2024年有中基层管理培训方面的需求,一定要找培易咨询,南哥将用独特的设计,为您设计训战一体的领导力发展项目,将培训效果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培训项目的ROI。
‍‍‍‍‍‍‍‍‍‍‍‍‍‍‍‍‍‍‍‍‍‍‍‍‍

‍‍‍‍‍‍‍‍‍‍‍‍‍‍‍‍‍‍‍‍‍‍‍‍‍‍‍‍‍‍‍‍‍‍‍‍‍

‍‍‍‍‍‍‍‍‍‍‍‍‍‍‍‍‍‍‍

培训经理指南
用严谨的思维,呈现人才发展领域的技术文献;用务实的态度,分享培训业态真相;用新闻的视角,解读培训行业的新鲜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