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培训圈暗坑:基于素质模型的测评,是领导力项目设计的绊脚石

教育   2024-08-02 12:49   广东  


很多公司在设计领导力培训项目时
会花大价钱,采用国际头部咨询公司的三部曲

  • 搭建领导力素质模型;

  • 提供基于素质模型的测评;

  • 基于测评的结果,匹配领导力培训方案。

但真实的结果很扎心

在过去20年中与数百家企业(多数是行业头部及上市公司),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反而私下里吐槽的例子却很多。

多数公司认为:在这些项目上花了很多钱,但效果不明显,后来就废弃掉了,换了个大老板再搞一套,重复错误…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素质模型与测评的核心价值在于选人与用人,而不是育人。对于育人,素质模型及测评的贡献度非常低。

在这里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某公司请全球排名前三的领导力发展公司搭建了领导力素质模型,基于素质模型对中层管理干部的测评结果如下图(做了微调及脱敏处理)。


请问,如果你是领导力培训项目的负责人,针对这个测评结果,你会怎样进行培训呢?针对最短板的“赢得信任”,你会如何设计学习项目?针对“追求卓越”,你会如何设计学习项目呢?

接下来,我们以“追求卓越”为例进行分析。


如果你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你会发现影响一名管理者在,工作场景中是否能够有追求卓越者这一行,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

  • 对卓越水平的认知

  • 这名管理者是否会得到组织的认同

  • 他的价值观倾向

  • 思维习惯

  • 辨别细节的能力

  • 是否有足够的技术与方法

  • 是否有认知瓶颈


请问这些要素你怎么去培训,即便你可以设计出完美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去晋升一名有“追求卓越”的员工成为管理者更容易,还是去培养一名没有“追求卓越"的管理者更容易呢?‍‍‍‍‍‍‍‍‍‍‍‍‍‍‍‍‍‍‍‍‍‍‍‍‍‍‍‍‍‍‍‍‍‍‍‍‍‍‍‍‍‍‍‍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通过培训让猪学会爬树的命题,为什么我们不选用猴子呢?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个错误却在企业中频繁出现,这值得我们思考。除此之外,基于测评结果的培训项目设计,还存在以下三个致命问题:‍‍‍‍‍‍‍


01
测评结果被误用


在领导力及人才发展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发挥员工的素质优势,而不是补足员工的素质短板。‍‍‍‍‍‍‍‍‍‍‍‍‍‍‍‍‍‍‍‍‍‍‍‍‍‍‍‍‍‍‍‍‍‍‍‍‍‍‍

这背后的基本原理是:素质方面的改变是比较难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天生的成分,很多人不愿意被过度纠正或改变。而发挥员工的优势素质,即符合人性,又能很好地起到激励的作用。

那么如何补齐这个短板呢?

团队合作是一个比培训更有效、更简单且大家都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一名激进的业务型管理者,可以搭配一名稳健的政委或HRBP。就如《亮剑》中:李云龙与赵刚就是很好的搭子。

如果我们用培训的方式,去改变李云龙的性格或者让赵刚去指挥业务,都是很难有效且投资回报率很低。

显然,测评最大的意义是:帮助HR及高层管理者,识别员工的优势,而不是去检查员工的短板,这是培训圈里,对测评结果的一个极大的误用。

从这个角度去看:基本素质模型的测评结果,用来作为培训需求的输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违背了人才发展及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规律。‍‍‍‍‍‍‍‍‍‍‍


02
找不到落地情境‍‍


2023年我们接到一个领导力发展的项目需求:基于素质模型中的20个关键词条,设计培训课程,并能够针对每个词条,进行课后的训战设计。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这20多个词条,是描述人的性格特质和素质要求,虽然我们很擅长做领导力的训战项目设计,但是基于素质模型的关键词条,很难找到精准的落地场景。

或者是说这些词条,放在很多场景中都行,这样就失去了针对性,这样的后果是:过度的泛化命题,会大幅增加学员应该知识解决问题的难度,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最终的解决方案,客户花费了不少钱,用素质模型绕了一个大的弯子,还是回归到我们基于TP(管理触点)的设计逻辑中(点击蓝色文字看链接):在真实的管理流程及关键情境中发展管理干部的领导力,在这里的结论是:

管理与领导力发展要落到实处,必须回到业务场景,在实战中发展领导力,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非常符合借事修人的领导力发展策略。‍‍‍‍‍‍‍‍‍‍


03
测评结果
对个人发展的贡献有限‍‍‍‍


多年前,我自己有测过MBTI、DISC、九型人格、还有其他几个记不住名字了,从我个人的角度去看,这个测评是相对准确的,但是现在问我测评的结果我已经不记得了(特别是最权威的MBTI太难记了)。

因此也很难说这个测评的结果,对我个人发展有什么具体的帮助,如果说有帮助,就是在拿到测评结果或者是在听解读的时候,会说:“原来我是这个类型的”。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而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是九型人格。当然,这个影响并不是因为九型人格的测评,而是我连续3年听了3期的九型人格的培训及对《九型人格》这本书籍的精读。‍‍‍‍‍‍‍‍‍‍‍‍‍‍‍

写在最后:测评是一种人才测量的工具,测评的结果并不是培训需求的输入。

如果我们用测评结果中表现出来的差距,去设计培训及领导力项目,很有可能出现教猪爬树的错误,这是一个刻舟求剑方向性的错误。最后,也总结几个关键的结论分享给大家:

  • 没有人愿意被不断的纠正天生短板;

  • 对测评结果的最佳应用:如何发挥员工的优势,培训管理者应该想的是,应该提供怎样的培训,让员工更好的发挥优势,而不是用所谓的差距分析,去不断纠正员工的短板;

  • 如何通过OD的基本元素,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补齐管理者的短板,比用培训补短板ROI更高‍‍‍‍‍‍‍‍‍‍;

  • 培训的研究对象是“事”而不是人,培训更多的是教学员如何做事,而不是去改变人,培训很难去改变员工的素质与底色。‍‍‍‍‍‍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观念,如有偏颇的部分,欢迎指正,关于测评与培训的关系,欢迎您留言处分享你的看法


📣好课甄选


南哥团队将为您提供:完整的学习地图、全套管理工具、3个阶段6-8天的课堂培训+行为训练计划+项目实战。从公司视角、业务视角、团队视角及发展视角,全面打造中层的综合领导力。



培训经理指南
用严谨的思维,呈现人才发展领域的技术文献;用务实的态度,分享培训业态真相;用新闻的视角,解读培训行业的新鲜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