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者 | 杨云杰:树灵的神迹在山川呼啸

文摘   旅游   2023-12-26 12:00   四川  

年轻人感觉自己与周围富饶的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他深深吸入的气息,就像大自然一个无形部分,渗进自己年轻身体的深。


——三岛由纪夫《潮骚》


《XiangSiGen(香斯根)》,松木、马钉、龙补拉(山体石片),2023 


时隔数月,当艺术家杨云杰谈起雾里村的驻留经历时,仍然无法抑制潮水般的思绪,特地借用三岛由纪夫《潮骚》中的语言形容对雾里的初印象是“大自然与自身之间的无上和谐”


今年初,既下山与艺文力联合发起“大地之书2023年艺术驻留计划”,杨云杰成为首探云南雾里村的雕塑艺术家。考察之始,他对远方的古老村寨并无概念,此前也未踏进那方陌生境域,但期待与热情已燃起,一番紧张的资料搜集得知雾里村的地理位置、交通状貌均独特,田园景观与民族风情都散发着人间边境似的奇特魅力。



沿着最后的茶马古道进入雾里村



此次驻留之于杨云杰还体现着另一重涵义。祖籍云南,出生于遥远的广东,“外乡人”身份始终烙印在他脑海中。借驻留之机,怀揣回归的热忱,雾里之行被寄托了一份绵绵的故园之思。



在杨云杰的叙述中,滇西北的世界明净辽阔,牛马、青稞、羊群以及交替出现的山脉孤独地耸峙在苍穹白云间。天,湛蓝无瑕;山,层林浸染。艰难曲折的路途隐匿其中,极易消磨意志,但亦构成寻访的关键。藉长途跋涉锻造心灵,才能冲脱时空的樊篱迈入心驰神往之所。





终于,当日照还未透过山峰时众人安然抵达。雾里的气息裹挟深秋特有的静谧与微凉洒在裸露的肌肤上,光从头顶照向远处,寒气与雾气的混合体包裹身躯。访客脚踩松软的泥土审视眼前风物,思考将以怎样的方式融入。


驻扎一周,杨云杰诧异于这片土地的神奇:江水冲刷的声音、飞虫撞击的鸣扰、脚边散落的枝条果核、紫外线和温差致使的感官错觉、幼童与家畜喧嚣的打闹声……


身处僻远村寨,沉湎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间,先前混乱的大脑思绪被洗涤抚平,一股压抑已久的思考欲望正被唤……



《供奉我的神明》,杨云杰用当地石片“龙布拉”制作“大地艺术神”,护佑此次驻留。

杨云杰希望完成一件留在当地的特定场域作品。


艺术驻留,需要艺术家保持纯粹的艺术人格,深刻细腻地认识在地村落的精神信仰与山川风月间互为依托的关系。原住民的生活形态作为雾里精神的整体概括与表述,是杨云杰考察的首选视角,而灵感也由此迸发。



村里的木工



在一次与当地人做口述访谈时得知,雾里村居民以怒族为主,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一花一木自具生命的质朴与灵气。“Xiang Si Gen(香斯根)”是他们类似于“树鬼”的叫法,以往村民在附近山林砍树建房时,会先在家中烧香向“香斯根”祈求平安,百年来相沿成俗,延续不衰。



村里的老核桃树



深刻的哲思往往隐藏在平凡无奇的事物中。纵观杨云杰过往创作,有一部分便是以“树”作为切入媒介对当地农作物、土地历史、族群精神进行挖掘。因此,雾里村的“树灵崇拜”自然成为他最受触动的一环。


他想要设置一个纪念树灵的实体,借此承载对“物”的理解。通过既下山的协助,杨云杰寻得一处刚收割完的玉米地,旁边是山上涌出的汩汩清溪,山间夹角处地势平坦,风景独好,无疑是安放作品的好地方。



与既下山共同敲定的地块



兴奋之余,马上拉着木工师傅确定方案。


“效率让想法有些措手不及,中午敲定相关事宜画好图纸,立马准备好材料开始定点,创作就是一瞬间的反应。”



XiangSiGen(香斯根)》 手稿


建造材料选择了村民老旧房屋拆除后回收的高质松木,外观则提取本地房屋的基本结构,以榕树为形态,怒江木楞房为构成。





曾经的生活经历也赋予他新颖的点子,杨云杰说到自己的出生地——广东地区有个奇异现象,大的榕树长到一定年岁时会落下“气根”,气根落地则诞育成新生小树,日渐扩大,从远处看一棵树就像一片茂郁的森林。


于是循着“主杆”与“气根”的脉络,一件主体与附属相衔接的作品诞生于雾里,它一如“我”的写照,诉说着生命的绵延和深沉而温暖的价值意义。





雾里的艺术驻留,是杨云杰首次有机会将创作留在故乡云南,既是对在地文化的积极回应,又将这件作品凝练为自己这个“广州云南人”的溯源与追问。



《XiangSiGen(香斯根)》,松木、马钉、龙补拉(山体石片),2023 

“我是一个四处搞事情的人。”杨云杰如此调侃自己。


从事公共艺术多年,辗转于创作、策展、高校教学之间。热爱的事业逐渐占据生活的重心,成为他“观察世界的窗户纸”。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杨云杰对灵感的寻觅颇有心得,“不拘泥在工作室里长期工作”。他认为创作需要一定量的考察和素材积累,思路只有外部因素的刺激才会变得更活络。因而自大学开始就坚持利用田野和在地研究进行创作。



在雾里村 用玉米杆搭制作品小稿 与工匠师傅沟通做法



“我会更需要或偏爱到一个新的地方驻地进行观察、生活,在这些信息辅助下完成自己的作品并留在那里。而这些信息就像驱使动物迁徙的水和食物,虽然我并非以季节为周期,但会有一种源自基因里的冲动让我去寻找或尝试最为贴近真实的体验经历,最终导向创作。”


这种习惯贯穿在他每一次驻留当中,去雾里的时节,扎根在村中的既下山就是一处传递灵感与惊喜的居所,给予他安静表达的机会


杨云杰喜欢观察房间内的陈设,家具器皿富有质感。尤其是椅子,造型各不不同,材质组合、造型空间、置放环境,让他产生某些不受束缚的遐想。回程后还专门将6号房间的一把椅子绘制成图,寄回店里,赠予我们宝贵的心意。



《墙角》(椅子、怒江既下山06房),IPAD绘画、喷墨打印,2023


创作即将完成的那天,杨云杰跟随既下山的伙伴到周边采风,来到一处山顶麦田,开阔的视野将雾气环绕的山头尽收眼底。独自走向普化寺,建筑内部是裸露的夯土墙面与破损遗留的佛教壁画,色料与笔触虽无任何光源却隐约可辨。





回到麦田间,恰巧一块浓雾由虚空降落地面,气体弥漫四野,将远望的视线严密遮挡,想快步走进笼罩的区域,却又瞬间被吹散。


恍惚间,似乎感觉自己身体正被雾里的气息所融化,物我两忘,浑然为一,他终于领会到什么才是浸润心灵的“无上和谐”。





既下山
标志性目的地小型度假酒店。以历史与人文结合的独特自然环境、与高端定制游结合的深度在地文化体验和度假设计为要素,提供基于目的地在地人文的全方位旅宿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