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既下山艺术驻留计划招募|从乡村起兴

文摘   旅游   2024-03-01 12:02   四川  


怒江 / 摄影:郭备华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携明珠一颗,照见青山万朵。这几年,因艺术的造访,让既下山有所不同。

 

借由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我们看到了粉红色的缅茨姆峰,看到了6500万年前横断山脉失落的时间,怒江大峡谷那些深幽游离的神灵,同样借助艺术家的眼睛捕捉到了灵光一二。


当我们在山中享受心灵假期时,也能偶尔在酒店遇见一场关于艺术的分享或展演。除了艺术家本人,我们没有人是为艺术有备而来,却都因艺术有所深思。



艺术家们在既下山创作

许双双 / 张敏 / 张冰洁 / 赵瑾雅


自2022年发起“艺术下乡驻留计划”,到2023年携手艺文力联合发起“大地之书2023年艺术驻留计划”,既下山共邀请了23位艺术家,在山河大美之地驻留创作,形成作品30余组。他们涉猎的艺术门类多有不同,绘画、舞蹈、戏剧、影像、装置、行为、建筑......


同样的风景经由不同的感知、思考、择取,付诸不同的路径、方式、呈现,意趣殊途,意理同归。我们始终站在文化使者的角度,助推乡村农文旅产业,挖掘与推广当地山川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魅力。



藏族弦子与现代舞(节选) / 李玮艺、萧西末、江初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我们相信,艺术驻留可以成为一片风土的媒介:艺术家通过平等的文化视角,对不同地域的原生文化进行解读和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原生文化之美,并形成一种有质量的交流。


这种交流是可持续的,也是以目的地文化基底,和当代精英文化对话的一种机制。

贡山市集 / 丙中洛重丁教堂 / 摄影:李银银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XiangSiGen(香斯根) / 杨云杰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幻之谷》剧照 / 导演、编剧、摄影:汪春景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2024年,是既下山做艺术驻留的第三年。我们仍会回到乡村。我们的村子都不大,穿过田埂就能到家。村落隐世而安详,可以屏绝尘累声响。村里有着我们曾经常见的景象——可循炊烟,安居乐俗,鸡犬相闻;亦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如桃源般的生活场景,只是乡村的白描,却可以成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之地,唤起我们向自然汲取能量的本能。



雾里村 / 摄影:雷坛坛

雾里村 / 摄影:一夕


只有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乡村,还固执守着古典的秩序美。解读原生文化,最明显的密码便是它们的名字,比如在云南,滇西的村子叫“甸”,白族的村子叫“登”;我们最近去到的东南沿海,山间平地里的村子有的叫“岙”,甚至叫“坑”。不同的地貌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唯有乡村还能明显体会到这些差异性。


正是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原生文化的差异性,让我们把目光从自我移到自然,去觉察我们所处的世界,抵达本质。



根据雾浓顶村的传说故事与沿途所见,而作的石头画 / 萧西末、李玮艺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雨后的纳帕海》,藏地晾晒青稞的架子 / 白梦帆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 / 陈劲
既下山艺术驻留作品



寄·雾里村(点击了解)开始,我们会建设更多专属艺术家的驻留之家,或是在新建的既下山酒店项目中,会有专门提供给艺术家驻留的空间,空间内包括住宿和工作间。在雾里村,我们一期改造了村里的几栋闲置的木楞房,作为艺术家驻留之家:


画家之家在村子的最高处,我们便用怒族情歌的歌词:“爱人啊/翻过七十七座雪山/就可抵达爱的家园/恋人哟/趟过九十九条河流/就可拥抱爱之乐土”为画家之家取名为「翻过七十七座雪山」。有客房,有画室,有茶室,有开放厨房。作画的人从窗口望去,远处是石门关和嘎娃嘎普雪山,近处是雾气掩映的峡谷,修整得整齐的田地,正在收作物的邻居......自己已然在画中了。


作家之家在位置上来说便具备了文人理想世界里隐居的绝佳条件,一边是村子的烟火日常,另一边朝向村里的“雾里河”,独享一片山林。景气和畅,远离尘世但又不算偏远。书房的写作台面向河流,玄谈啸咏或是静静伏案,全凭自己要写的故事。「蒿枝信」是怒江傈僳族特殊的结婚请帖,他们就地取材,情真意切。结合作家创作的这种特点,我们便给作家之家取名为「收到一封蒿枝信」



寄·雾里村的画家之家 / 摄影:李恒


人类学者之家与村子里的其他木楞房紧挨着,尺度亲切。窗外常有邻居家的小孩探出个头好奇打探,又羞涩跑开,傍晚还有邻居怒族阿姐敲门送酒,来让我们品尝。书房里是「行李」主编黄菊搜罗的关于怒江流域能找到的所有人类学书籍。这种邻里关系和真实情谊让我们想到了怒族在秋收之后载歌载舞、访亲宴友的吉佳姆节,便给人类学者之家取名为「吉佳姆节的火塘边」



雾里村 / 摄影:雷坛坛


民族音乐之家也被安排在几幢村屋中间,每天的采风就是听村里猪狗嗷嗷,娃叫娃笑的乡野琐碎,偶尔飘来一两句赞诗。这对音乐创作应该是绝好的环境吧,创作的韵律也随着江水一起游向远方。我们用怒族青年约会时唱的山歌《饮水》里的歌词「羚羊行走在高山上」为这栋房子命名。


手工艺之家就在音乐人隔壁,干栏式木楞房的一楼是客房和客厅,楼下亦敞亮,是手艺人的工作间,有木作工坊和器皿烧制的熔炉。我们同样用怒族《婚礼歌》的歌词为其命名为「给白马系上银铃铛」,银铃声响,技艺便入心。



寄·雾里村的手工艺之家 / 摄影:雷坛坛



2024既下山艺术驻留计划,从乡村起兴。以寄·雾里村的这几栋木楞房作为驻留空间,我们会从怒江大峡谷纵贯千里的丰富性、多样性中汲取生态内涵,从山间村落遗世独立的持久力、生命力中体会在地价值,从少数民族承继百代的传统与信仰中感知人文力量,从而获取日常无法实现的灵感与创作经历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会有一个长期的策展计划,成系列地在中国主要城市举办艺术展览,将雾里村生长出的艺术作品回馈给外部世界,更多挖掘目的地文化和外部的沟通机会。


2024年,我们会继续携手艺文,参与进「2024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的同时,在雾里村打造艺文营地,开发可持续的艺文旅游内容。



雾里村 / 摄影:雷坛坛


——


「 2024既下山艺术驻留计划 」



01.时间节点
Schedule

/2024.3 招募启动

/2024.4 驻留艺术家申请终止

/2024.5 驻留艺术家公布

/2024.5 艺术驻留正式开始

* 具体安排以发布时间为准,将持续更新



02.我们提供的支持

Art residency support

既下山将免费为创作者提供酒店食宿,作为驻留期间的生活空间和创作场地。(我们期望的驻留时间为2周以内,若超过2周,将根据酒店的运营情况协调。)


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既下山将协助进行采风,完成驻留跟踪宣传工作,并不定时邀请专业摄影师进行影像记录。


驻留期间完成的作品,将被纳入既下山展览计划,在既下山酒店展厅空间及全国主要城市策展。



03.招募对象

Recruitment targets

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创作者、学者、美学家等,包括但不限于绘画、舞蹈、戏剧、影像、装置、行为、建筑、写作、声音、数字、学术研究、生活美学领域、餐品创作等方向,创作形式不设限;



04.申请资料

 Application documents

1.姓名

2.微信及电话

3.个人或团队履历

4.作品集

5.驻留规划书
(规划书包含驻留时间与周期、驻留期间创作主题、形式、概念简述等)


我们十分在意每一份驻留申请,将根据艺术家提供的驻留规划书以及项目的实地情况,充分考虑规划书的落地可能性。评估后,我们会主动联系入选的创作者。


由于空间承载力有限,我们的时间计划可能与艺术家的时间规划难以完全匹配,在与艺术家沟通协调后,艺术驻留将根据酒店的运营情况进行排期。



05.投递方式

Delivery methods

邮箱投递:jiangal@travellingwithhotel.com

备用投递邮箱:yejl@travellingwithhotel.com
邮件主题及附件请统一命名 “姓名+既下山艺术驻留计划”





雾里村抵达指南 / 点击放大查阅

既下山
标志性目的地小型度假酒店。以历史与人文结合的独特自然环境、与高端定制游结合的深度在地文化体验和度假设计为要素,提供基于目的地在地人文的全方位旅宿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