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传奇的六年,但愿一直隽永遗世

文摘   2024-07-29 11:59   四川  



约2.2亿年前,印支造山运动使古特提斯洋盆闭合,上升成为陆地。


约6500万年前,横断山系开始隆起,形成包括云南最高峰卡瓦格博在内的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雪山宏大背景下,是藏在褶皱里的云岭乡、雾浓顶村、雨崩村、江坡村......回到村落日常,时间缓慢而应序流动着。





2015年,既下山与建筑师赵扬初次抵达雾浓顶村,攀上村落高处,眺梅里雪山和澜沧江谷,被这样孤绝的场景击中心灵,于是联合谢柯团队共同磨砺3年,还原了一个真实可及的世界尽头。1095个昼夜,只够孕育一个生命的降临,我们所携不多,唯倚信念与勇气。这便是既下山·梅里的开始。


6年时间,足以让一种空间设计风格成为世界性东方美学的趋势样本。今年年初,我们的目光由神山神性回到真实的在地文化和当下的生活方式,与谢柯团队(尚壹扬团队)一起开启了翻修的旅程。 


2024年5月,既下山·梅里正式翻修归来。我们再一次,抵达内心的边境。





此生必往的答案有很多,足以传世的作品却很少。那些跨时代屹立的百年酒店何以保盈持泰、历久弥新?我们把梅里店翻修看作一个寻回初心的重生之旅,一个对空间美学概念重新定义的过程。站在雾浓顶村第23户人家的视角,我们重新领会藏文化,梳理既下山的空间精神,履行既下山一以贯之的宗旨:凝聚目的地精神,以人文之美统领身心奢享。走过传奇的六年,但愿一直隽永遗世。




“这里所有的生灵啊,身体都住着一座雪山。”


—— 艾瑞克·瓦利《献给大山的一生》



2018年开业后,幸得200余座神山眷顾,既下山·梅里的纯净与孤绝一度惊世人。业内说既下山·梅里创造了国内“此生必往的样本”,收获54万多篇小红书的分享内容;没有经营抖音号的我们,亦荣幸得到了近9000万人次阅览。当时间的维度切换到渺雪山,这些流量体系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唯有好产品能传世。





与雪山对视是我们每日的必修课。雪山总能让我们感到常看常新,或许这就是场景的力量。但仅以一扇窗简单概括一片风景,将会让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稀缺性逐渐消失在大家的目光里。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我们当然希望目睹一些非同寻常的景象,然而真正抵达之后,总会察觉这种执念是多么微不足道。当渴求之欲不再占据躯体,醍醐般的壮丽才会全然显露。





如今,我们希望通过设计的更新,将经年所得融入场景。与雪山对视的方式,将会由对风景的单向关注蝶变为彼此的记忆签注。既下山·梅里的空间设计,从此不再为“到此一游”式的凝视服务。我们愿意相信,当旅途的重心从眼前的景色转移到内心的道路,即使没有遇见世上最好的风景,仍将找到此生最美的时刻。




“我们最喜爱的颜色不是白,也不是绿,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

                 透明和空无”


—— 马骅《我最喜爱的》



我们深知,面对高绝的卡瓦格博及庄厚的藏域文化,道而来的人理应是谦卑的求道者。


扎根六年,既下山早已作为雾浓顶村的第23户人家融入了村落的日常,我们决定选择一种更经得起岁月敲打,也更贴合这个藏族村庄的色彩表达,着手于将原有的大量“素色侘寂”置换为内敛持重的浓郁烟黑,辅以赭红缀饰。





在藏地景观风貌中,白色与黑色的能见度相当高——白色是神灵的辖域,高贵吉祥的颜色;深重的黑则被赋予雪线之上与纯净之白交错进退的冷酷山岩,逐水草而生的自在牦牛和羊群,以及氆氇七彩之下铺垫着的厚重底色。


而赭石红与金线黄是神圣的,它们来自喇嘛的袈裟、赞普的宫殿与雄浑的寺院,有着甘于苦难、恭求庇佑的寓意,“红与橘红色之王,永恒不变显威严……”





翻修后的既下山·梅里,以深重的黑与洁白的雪形成对望,我们凝重和自省的姿态,将雪山的日出月落衬托得更加光明圣洁。背对雪山时,雪山与心同归于寂。而转身见到雪山时,净土颜色,一时全都明白起来。




“把盛装穿在自己身上,把佳肴留给尊贵客人”


—— 藏族俗语



人文的拜访才是最奢侈的拜访,精巧的空间设计除了为美服务,更需要为人服务。


过去几年,我们收集到了相当数量的反馈,感谢山客们的坦诚相待。这些珍贵的意见敦促我们以多方位的视角,重新审定了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首先是部分客房及四层的卡瓦格博酒吧高频出现的隔音问题,通过空间格局的整体调整,我们将区域明确分割,并加装隔音设施,保证客房区域各个角落24小时处于安静、私密状态。





在公区及部分客房,新增了一些“登舟铁”隔档——出自我们在大理的好朋友、设计师登舟之手,她擅长“延展旧材生命”,独创并实践了以废铁为原材料的家具及软装体系,即“登舟铁”。我们合作完成的这些隔档令酒店服务依然随时随地,但更加隐形不刻意,和缓安定的气场得以被妥帖地营造和维护。






庭院中,我们补充种植了大量在地原生品种的乔木和灌木,起到景观美化和视线遮蔽功能,平衡窗外隐私保护与雪山视线可达的同时,优化了户外的后勤通道。





对于部分损坏的建筑家装部件,例如桌椅、围栏、木地板,基于可持续理念的指导,我们能修则修,有时也用闲置或回收材料进行更换,亦能呈现老物新用的返璞之美。


可持续还在于一种时间上的承诺。正如谢柯在这次空间梳理中发现的,于既下山·梅里,感受和保护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同步的状态:“这种状况是一种更长期的可能性,而不是只在当下的一种作业。站在一个中间位置,跟过去和未来形成一个连接。”





日常起居之外的精神场域,也是我们着重调整的部分。


一组体量巨大的黑色花岗岩将在酒店门外拔地而起,这尊高达四米、形如玛尼堆的景观雕塑来自遥的“中国石雕之乡”泉州崇武镇,在当地打磨、吊装,运送至既下山·梅里,屹立为一块不朽不锈的雪山之镜。


我们并没有先入为主地从一张平面照片出发,去反推它应有的形态,而是到了现场再组装、调整。希望无论从哪个面看过去,无论视角如何移动,它都与环境有着强烈的对应关系,映衬着雪山和天空,以及一种信众环视下的自然





作为藏文化的一大象征,木制器皿在藏族聚居区被广泛地使用着。一批收集、精选自周边地区的民间手工老木作品进驻了公区,它们由本地原生木料经传统工艺制作,受岁月打磨而成器。我们借由景观雕塑和旧木作品碳黑的深沉色泽和质朴不做作的丰富肌理,笃定表达了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与藏族传统文化的崇高敬意。





空间内的艺术作品依据整体设计理念和色系的改变而作了大规模撤换。部分作品由重庆的MuchMore综合材料实验室以当代艺术手法,结合藏族传统文化,使用织物、纸张、金属等材料手工制作。如被安置在扎拉雀尼会议室的一件大尺幅的布画作品,便是一针一线缝制而成,其灵感来源于天眼、地门、眼中眼、山形等藏地常见的纹饰和符号。


此外,我们将继续携手艺文力,参与「大地之书·艺术驻留计划」,数位驻留创作者将陆续来到既下山,他们的灵性构想与创作成果将会揭示滇西北地区的人文与自然之美,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与感动。





身处翻修后的既下山·梅里,归属感与安稳感交替包裹来客。而随着楼层的升高,气氛将愈发壮阔,金箔构筑的弧状吊顶在漫射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种循序渐进的神圣的仪式感,会在出抵露台,与雪山毫无遮挡地对视时达到顶点。





当连绵高的梅里雪山恍然显现眼前,我们不必说任何词语,也无劳思考任何事宜,只需要静静地感受,渺小的我们与辽的大地共有的,徐徐流淌的空寂和亘古不变的边境。







既下山·梅里翻修篇章

下期预告

 

云南的家 在半山腰 | 既下山×半山腰联名餐厅上线

只为“吃心”的奔赴 | 既下山全新风味线路发布



既下山
标志性目的地小型度假酒店。以历史与人文结合的独特自然环境、与高端定制游结合的深度在地文化体验和度假设计为要素,提供基于目的地在地人文的全方位旅宿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