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藏族人而言,石头如同航向,为行人指引着回家的方向。人们一边行走,一边将石子垒成玛尼堆,嘴里诵着经文,神圣地用额头触碰它。
天长地久,石头愈垒愈高。它寄托着藏民对人生航向的探寻,指引着内心方向的同时,搭建人与天对话的桥梁。
这场巨石对雪山的朝拜,于信仰之下,一个民族将世界观展示给了雪山下的众生。
/ 梅里藏区,无处不在的天然石块与玛尼堆
生活越接近原始,我们着眼于当下的信念就越强烈,与宇宙万物的链接也就越紧密。
远方的客人,抵达更开阔的去处后,身心往往被裹挟在叫作满足的甲胄里,“我们感受着壮美雪山与天境,反思较往昔更常忘却的生命的根本处境,生命也在此时此地因被审视而升起了一定的观照”。
当我们再一次站在雾浓顶村,遥望雪山,几块巨石,便造就了“观”的平衡,不论远近高低。
千百万年,我们取石建屋,击石取火,庇护生命,生活方才有了开端。人类的辛勤,于石头之上雕刻出不朽的宗教信仰;于石头之上寄托美好愿望与期许;于石头之上延续了天人沟通的梦想。
石头,结成文明长河里永恒的精神丰碑。
拥有“石头之城”的泉州,遗存大量的石头古建筑,闽南地区至今还存有2000万平方米石头房,大约有200万人居住。石头活在了泉州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中。这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深入民间、呈现勃勃生机、正在发展当中的现实生活。
几块寻于泉州的巨石,以一种织接信仰的力量,从沿海出发,跋山涉水,向着雪山和神迹而行。
“先有景,才能观。”
致力于发扬闽南石雕文化的「上相」,无一例外是艺术的创作者。上相造物,以石的方式,看见世界。正是以石为媒介,在每一次产品设计的碰撞之中,上相都是竭力在让设计回归到每种“石头”本身的属性上。
所以建造之时,我们并没有先入为主地从一张平面照片出发去反推石雕应有的形态,而是到了现场,接受巨石的俯视后,再进行想象、组装和调整。
我们想,在用环保夯土与当地石块建成的酒店跟前,继续用石头让这栋建筑真正意义上扎进这座小山坡,融入雾浓顶村落的日常。当这里的文化与信仰已然成为既下山的一部分时,我们果断地想要将指引神迹的玛尼堆留在前院。
“用石块垒砌的玛尼堆,传递着对曼陀罗世界的向往与守护。我们将它伫立在餐厅前方,让链接民族信仰与万物众生的玛尼堆,成为在餐厅就餐时视线的第一个落脚点,在代表着人的祈愿的石块和夜晚的篝火背后,雪山矗立。”
伫立在山顶的既下山·梅里,经过6年的生长,谢柯老师感受到酒店跟静谧的后山与开阔的村庄比起来,变得生疏了些。向着雪山的每一次凝望,隔着长久的山风,情感也变得悠远复杂。
壮阔的雪山,启发存在的对照意义。我们期愿无论人的视角如何移动,无论从哪个面看过去,它都与环境有着强烈的对应关系,能映衬着雪山和天空,以及一种信众环视下的自然。
石雕面向雪山和众生,石头里生出雪山与世界。
无数次从既下山·梅里酒店的窗户望向雪山时,知觉变得强烈与通透。以一种向内的方式观万物,便是这几颗遥远的石头在雪山下即将完成的命运。
它肩负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平衡,隐秘而伟大。
既下山·梅里
翻修设计:谢柯团队(尚壹扬)
景观雕塑:上相工作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