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刷到一篇标题为《养老公寓“爆雷潮”:老人住不起,经营者还亏本?》的文章,文中探讨了中国养老公寓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通过真实案例反映出我国养老公寓当前经营的挣扎现状。
虽然最近这几年,国家推出了不少举措来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养老公寓和高端养老社区的供给在未来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更大的需求,但是大部分国人相对比较“传统”的思维,还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家中安享晚年,居家养老。
由北京大学课题组编写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显示,我国养老模式的基本构成是“9073”,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
也就是说,照顾好老人们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让老年人在自己家中或者“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就已经满足了97%的人口需求。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老年人(尤其是一些失能老人)在自己家中或者“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高频的养老服务呢?除了一些配套的适老化改造、饮食起居、紧急救援和关爱服务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刚需的服务,就是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照护了。
根据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不能自理的占4.5%,约有1200万人,存在自理困难的占7.1%,约有1900万人,合计约有3100万老年人需要照护服务。到2023年,这一群体已经进一步增加到约3500万人。
而伴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我国老人对于照护服务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多。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当前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0万,而我国潜在的护理员需求量将会超过1000万。
这900多万的增长空间,也预示着在未来,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将成为银发经济下的确定性人才,也是真正的“稀缺人才”。
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里面提到要“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
此外,文件还对养老服务网络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10年中,我国的养老服务网络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相关的专业养老护理人才,也一定会在国家更大的政策扶持力度下获得多方面的支持。
希望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属于自己的“老龄化时代”红利,而我国的老年人也会在更加丰富、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的帮助之下,过上真正“老有所依”的幸福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