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始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分红险的“春天”为什么要来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文摘   财经   2025-01-24 09:02   福建  
「每天进步一点点」系列 #264

我们的大A股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之后,终于在昨天(1月23日)等来了久违的利好消息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1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为股市在春节之前的回暖带去了信心,也为分红险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趋势指引

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分红险未来一定会站上市场的C位

这次发布会的核心内容,就是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尤其是A股。这里所说的中长期资金,包括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新增保费、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

在保险资金方面,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的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根据某券商的研报显示,按照2024年大型国有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新单保费收入为1.44万亿的预测值推测,30%的新增保费将为A股带来4300亿元的增量资金

与此同时,为了给广大股民们提振信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还表示,“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1000亿元,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备注:第一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为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发起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为500亿元。)

领导们格外强调,要马上赶在春节前资金到位,自然是希望这波政策利好能够带动股市的增长,令各位股民们能够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那么,为什么这一波政策利好,还会为分红险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趋势指引呢?

这是因为,保险资金的配置方向,也会深刻地影响未来保险市场上产品的供给

我们都知道,过去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大多都是以提供保证收益为主的普通型保险产品,比方说增额终身寿险,或者是快返年金险,或者是短期的两全保险。

由于这类以保证收益为主的普通型保险产品有极强的“刚兑属性”,因此保险公司在投资的时候,也会以“求稳”为主,资金大多都配置到了安全的长期国债、政府债、企业债等固收类资产当中,权益资产的配置相对较少,直到2024年,保险资金当中配置股票和基金的规模占比也不过12%~13%,占比很低。

可是,按照最新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包括国寿、太平等央企以及大量拥有国资背景的保险公司)在未来每年的新增保费都至少要有30%投资于A股,那就势必会带来保险公司产品开发方面的转型:毕竟投资股市所带来的高收益是伴随着风险波动的,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角度来看,如果保险公司投资的资产是有风险波动的,那么保险公司开发的产品也要同样体现这种波动的特点,这样才能确保保险公司经营的安全

而分红险,则正好是一种“既能提供保底收益,又能追随股市向上增长趋势”的保险产品,这类产品的底层资产会配置比增额寿更多的权益类资产,因此更能符合保险公司要将更多新增保费投资于A股的需求,这也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去年8月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中第五条提到的“鼓励开发长期分红保险产品”相匹配。

在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的政策指引下,未来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会逐步地增加自己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减少固收类资产的配置,从而将主流保险产品的形态从增额终身寿险转为分红险;当市场主流产品已经转换为分红险之后,剩余保险公司在加大分红险业务占比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加保险资金在股市中的投资,从而带动股市持续稳定向好发展,形成正向循环

所以,分红险会逐步站上保险市场的C位,是有底层依据支撑、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你是否也看好分红险未来的发展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一起讨论一下。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

精算视觉
不吹不黑,精算视角看保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