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晚上,我在我的视频号以及大湾区保险学院的线上直播平台做了2025年的跨年演讲,与大家分享了2024年保险圈的十大关键词,以及我对于2025年保险行业的展望。
虽然日子都是一天一天过,可是每次岁末年初之际,我们大家都希望给新的一年定一些小目标,希望自己在接下来一年当中能够有更好的收获。
这时,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出现了:2025年,我们保险行业的发展,会更好吗?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行业阶段?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在本轮经济周期当中,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所获得的最真实的感受与经验。
其实回看过去疫情这几年,我们真正对于保险行业感到比较焦虑的日子,其实就只有2023年和2024年而已。
虽然从2018年特朗普开始和中国打贸易战,我们的经济增速就已经出现了放缓,但是在2022年年中之前,其实我们大家并没有感受到非常的悲观,利率整体是在下行,但是下行的速度相对缓慢,房地产的价格哪怕是在疫情开始的一段时间其实也并没有明显的下跌。
甚至在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时期,看着西方国家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当时是十分庆幸自己生活在中国,并且对于中国在这一轮中的“经济率先复苏”有了很强的信心,我们认为中国才是在这一轮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当中率先复苏的那一个——这,就是民众对经济发展的预期。
然而,2022年年中,上海疫情的失守,给我们坚定的“信心”撕开了一道口子,从此往后各种负面的声音不绝于耳,严防死守的疫情管控变成了对于人性自由的束缚,夹杂着很多人几近崩溃的情绪与网上铺天盖地的愤怒,我们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被打破了。
从此之后,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当大家争先去购买可以锁定长期利率的国债的时候,国债的价格上涨,收益率下跌,金融行业“资产荒”的周期就此拉开了序幕。
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当民众们没了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我们就只能持续地留在衰退的泥潭当中,从领先西方国家半个身位,到最终落后西方国家半个身位,一切都是因为预期被打破了。
所以,我在2024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金融就是一场关于“预期”的游戏,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
有了信心,大家增加消费支出,敢于投资、创业,企业营收逐渐增加,扩大用工规模,发更高的薪酬与年终奖,最终让整个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循环。
没了信心,大家消费萎靡不振,不敢投资,不敢借贷,企业破产倒闭,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产因为房价下跌不敢花钱、减少消费,整个经济发展就产生了负向循环。
而过去的2023年和2024年,我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相对比较悲观的社会情绪中度过的,而当大家开始习惯于这种“缩衣节食”的日子,习惯于向身边去输出一些负面情绪纾解自己心中的不快,这种对于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就开始根深蒂固,很难被一点一点“不温不火”的经济刺激举措所逆转。
于是我们看到,从2024年9月份开始,国家开始出台一揽子强有力的经济刺激举措,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用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表述,把“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首位,其实也已经表明了国家的用意,就是希望在2025年能够全方位扭转大家的悲观预期。
所以在2025年,对于我们保险人,最重要的任务目标是什么呢?
你可能想说,我要努力赚钱,我要找到拓客的新路径,我要提高成交的概率,我要做家办,我要做大单。
但实际上,有一个更加紧迫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去扭转民众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要让身边的客户更多意识到我们的经济已经处于复苏的阶段,大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应该更有信心。
这个预期的扭转,其实也和分红险的发展趋势有很强的相关性。
如果这个预期没有扭转,仍旧有很多“首席经济学家”在互联网上去散播充满悲观情绪的小作文,我们的股市、房市就不会有起色,大家仍旧会去抢购国债让利率变得更低,我们金融业整体没有复苏的迹象,我们每一位金融从业者、保险从业者都绝对没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收获。
所以,2025年,对于我们而言,就是修复民众对于经济基本面预期的一年。这一年,大家实际上是在为2026年更好的从业环境做准备,为2026年或2027年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打好基础,然后我们就可以回到那个我们喜欢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大家愿意投资、花钱,为自己购买保障,从而带动保险行业进入下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周期阶段。
新的一年,让我们对所有的悲观论调说拜拜,对所有的积极声音说嗨嗨,共同为中国经济的复苏与保险行业的向上发展加油打气吧!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所有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