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庚续文脉,10月12日—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非遗烟火 心中的家”中部六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在山西晋中王家大院景区展出,展览共展出1522件(套)展品,涉及中部六省共126个非遗项目。
2024年11月18日晚7:30,博翼联合上海拙与工作室,邀请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李睿康和上海拙与工作室丘雨柔,分享展览策划及落地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来谈谈如何在一个遗产地践行参与式理念做一场非遗主题的展览,如何在展览中找到家。同时,直播还有幸邀请到此次展览指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王思渝老师,一同探讨博物馆参与式展览与遗产展示的相关问题。
王家大院讲述了 300 年家族传承的故事,在二十五万平方米、五巷六堡一条街的范围内,几乎浓缩了国人对于“家”的所有情感。
结合景区自身特点,“非遗烟火 心中的家”中部六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以“家”为主题,发挥王家大院的无边界沉浸式展厅优势,以中部六省非遗作为叙事主角,从家的生活场景“家庭”、家的社会环境“家乡”、家的当代语境“家园”、中国人独有的家的内涵“家国”等多个角度,对家进行多样化、可视化、场景化呈现,诠释家的丰富内涵。家是一座丰富的房子,一种亲密的关系,更是一份安稳的感觉。展览围绕不同场景穿插动态展演与多样互动形式,增强观众与展览的互动性,融合非遗、旅游、生态等,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真正活起来,讲述中国人的家的故事和家的情感,并以此展示中部地区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文化特色。
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
“非遗荟萃,华夏一家”
展现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安徽五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武陵山区到河洛地区,从徽州人家到客家人家,从宝丰之乡到景德镇,串联不同地域的家的形态和故事,展现不论身处何地,家的本质都在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情感的寄托。
第二单元
“从家出发 当我站在家中”
以非遗构建亲切熟悉的家的空间,并通过口述史的形式,分享山西各行各业的人们关于家的记忆和感受,同时引导观众以听、看、闻、触等多个感官体会家的意义,重新发现“家”。
第三单元
“晋中人家 家中一日”
它的第一部分位于素心居,叫做“浮生一日闲”,模拟了晋商人家的一日十二时辰——晨练形意拳、早逛货郎担、午间见“面”唠、听“器”把诗颂、夜闻杏花香。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传统晋商人家的一天,感受晋商人家独特的乡土美学与生活世界,体会仁义礼智信的晋商家风精神。后半部分是“规矩多一点”,位于不陋室。晋商不仅会经商,更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诚信走四方""仁义统经商""礼智满书房"用非遗内容复原了晋商书房的场景,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之间是晋商人家的风雅生活。
第四单元
“山西人家 岁岁年年”
呈现山西人家的节日空间和人生仪式:非遗物件装点节日,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热闹温馨的氛围,节日习俗的背后是巧手灵心、对生活的虔诚热望与对时间的珍而重之,也是代代传承的文化与情感积淀。从诞生到暮年,光阴流逝之间,家见证个体从懵懂无知到成熟稳重的全过程,人生仪式则寄托了温暖的祈愿和祝福,成为固着记忆的锚点。
第五单元
“居人远客 流动家思”
试图引导观众思考在流动性增强的当下家的意义。从讲述晋商离家在外的故事、回望曾经人们的远行起,继而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与共创,以投票、留言、寄一封家书等方式,思考与表达自己对家的情感及家的意义,并在最后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非遗传承人们与家之间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家庭的人文美学与生活方式,是最鲜活的乡愁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我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虽然各地家的形态不一、家庭文化有异,但对于家与国的眷恋与热爱不分地域。"家"这个概念可能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记忆、情感和文化认同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始终是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
展览图赏
关注博翼平台即可接收课程动态
接收所有课程动态交流、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博翼社群助手
长按二维码添加
微信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