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ING
在开会到一半的时候
接到了中心老师给的任务
让我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
代表大家发言
好好好
考验讲解员即兴发挥能力的时候到了。
Yes
No
◀
碎片四:
与儿童对话
▶
(图片来源于A4儿童艺术馆)
下午研讨的主题都围绕着“与儿童对话”展开。刚报名参会的时候,我就在担心如果这个研讨会没有儿童参与,会不会变成我们从业者的自我聚会。A4馆用一个小游戏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
每一组大人都有几位小朋友带领着去到了他们的“秘密基地”,他们和A4馆的老师们共同配合带我们玩了一次不一样的角色扮演。游戏里有很多角色供大家选择:儿童、家长、策展人、艺术家、校长、馆长、社会机构人员、X角色……,这个游戏里没有任何的年龄限制,大人可以当小孩,小孩也可以当大人,哈哈,我选了大家都想要的X角色(你想当什么就能当什么),至于我的是啥就不说了,独属于我们小组的秘密,我怕自己丢饭碗。
游戏结束后,有一个小朋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也没想到Ta之后会来到我的组里)。Ta选择了艺术家,但是强调这个艺术家不是大家平常认识的画画和做雕塑的艺术家。她要成为一名语言艺术家,她有着自己的节奏,不想和别人一样(大意就是这样的啦,我实在记不清了)。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组的老师都提到了“敬畏儿童、了解儿童”是做任何工作的前提。和儿童对话这事其实是自然发生的,儿童作为社会中一个巨大的群体和形形色色的人都会建立联系,透过儿童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和儿童对话,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待,第一时间获取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们的大实话可以让我们回归“本我”,和他们对话能让我们重拾快乐。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组的小朋友(对,就是玩游戏那会儿特别吸引我的小朋友)Ta说大人和儿童对话可以不让儿童再次掉进大人童年时的“陷阱”。OMG,那一刻我觉得Ta是个哲学家,Ta在发光!!!
到了第二个问题,大家更加进入状态了,可以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组里的老师认为在思考具体方式之前更需要关注的是营造对话的环境。对话开始的前提是信任、真诚、相互理解、相互认同。
(图片来源于A4儿童艺术馆)
孩子不同于大人,他们不需要戴起面具说话和做事,所以大人的应付、敷衍、不耐烦都会被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不成为话题终结者的第一点就是双方都愿意对话时,再开启对话,不用强行将对话进行到底。等待、观察、装傻、认怂有时能让对话在良好的环境中持续进行。
有一位老师的发言很有意思,Ta说朋友的孩子不喜欢练琴,家长想知道为什么就和小朋友一起练琴,后来两人在相互督促下都能把练琴这件事很好的完成。You can you up这句话在这件事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强制孩子来做。
(图片来源于A4儿童艺术馆)
最后一个问题其实和第二个问题挺像的,老师们都想到了让孩子以“匿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设一个投信箱,用情绪贴纸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有什么感受都可以投到这个信箱里。还有就是可以让孩子把想表达的感受画下来,听一听Ta们的解读,也许有时候Ta们的想法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Ok,三个问题都讨论完了,长舒一口气,任务貌似好像完成的还不错。很感动每个组的组长都把更多分享的时间留给了在场的小朋友,在那一天大家都在努力学习“如何从儿童出发”“如何与儿童对话”。小朋友们用“黑羊与白羊”的游戏来讨论校园霸凌,引用鲁迅的《朝花夕拾》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过去我们设想的知识运用和迁移就这么自然发生了。
对啦,我们组的小朋友偷偷跟我分享了Ta每天都会完成自己的《观察日记》,俗气的我问Ta:“你做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你完成作业?”。Ta说不会,我今天有想记的事情我就会记上,没有就不记。Ta告诉我,现在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Ta很幸福。在A4馆里,这样幸福的孩子有很多,Ta们的眼睛亮亮的,眼神里坚定又充满希望。做自己这件事,他们做得特别好,是A4馆给了Ta们能够“成为自己”的土壤。
(图片来源于A4儿童艺术馆)
这天晚上发生了很多好玩有趣又令人感动的事情,听到了一位老师对讲解员的解读——有趣的逛展搭子。天呐,感觉没有什么其他的词能替代这个形容了,我觉得这也是对讲解员的最高评价!!!其他的故事就不说啦!
我长长的碎碎念就不再折磨大家了,这几天得到了很多夸奖和表扬,哇咔咔咔,真的很开心。我有多久没听到有人夸我可爱且脑子好使了,谢谢可爱的小伙伴和敬爱的前辈们。每一年都能见到这群发光的人可真好,我知道Ta们能站到大家面前有多么不容易。
期待明年在会上可以见到“云上”的你们呀
预告预告,下一期我们认识了很久的朋友给我们投稿啦,又是一些新的故事,敬请期待吧
PS封面照是Seaweed在返程时在飞机上照的,感觉拿出了最高水平。。。。(确实还行吧)
撰写:Seaweed
编辑:Seaweed
审核:Bingo N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