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一篇关于中国博物馆青年工作者研究动机影响因素的论文,发表在《SAGE Open》2024年7月-9月的期刊上,原文标题为“Can’t or Needn’t?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of Young Museum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Attribution Theory in China”。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于晖,第二作者是宁夏博物馆馆员马越,通讯作者是南京大学赵星宇博士。
该篇论文的目的是探讨中国年轻博物馆专业人员在科学研究方面参与度不足的原因。研究采用了韦纳的认知(归因)-情绪-行动模型(CEAM)作为理论框架,通过深入访谈10名博物馆青年工作者收集数据,并使用扎根理论原则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研究识别出14个影响博物馆人员研究动机的因素,包括:
个人能力(Personal ability):指个人在学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理论基础。 个人努力(Personal effort):指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投入的努力程度。 个人效应(Personal effect):指个人行为对他人(如导师)可能产生的影响。 个人灵感(Personal inspiration):指个人在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 实际价值(Practical value):指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环境效应(Environmental effect):指工作环境对研究动机的影响。 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指进行研究所需的经济投入。 时间成本(Time cost):指进行研究所需的时间投入。 学术沟通(Academic communication):指在学术领域内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机会。 外部奖励(External rewarding):指外部对研究成果的认可和奖励。 职称晋升(Title promoting):指研究成就与职业晋升之间的关系。 任务难度(Task difficulty):指研究任务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 学术偏见(Academic bias):指学术领域内可能存在的偏见和不公平现象。 出版竞争(Publishing competition):指学术出版领域的竞争程度。
上述因素被进一步根据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Locus、Stability、Controllability)细分为内部或外部、稳定或不稳定、可控或不可控。例如,个人能力和个人努力通常被视为内部、稳定、可控的因素,而任务难度和外部奖励可能被视为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通过这种分类,研究旨在更深入地理解影响年轻博物馆专业人员研究动机的复杂性。
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稳定-不可控”和“外部-不稳定-不可控”两种归因对博物馆优化专业人员研究意愿的努力起到了催化作用。作者指出,博物馆需要积极改变外部、稳定和不可控变量,以提高博物馆专业人员的长期研究动机,并在职业发展系统中促进每个专业人员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https://doi.org/10.1177/21582440241266635
关注博翼平台即可接收课程动态
接收所有课程动态交流、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博翼社群助手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