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周末,跟随博展联盟举办的“博展同行”研学活动前往西安考察了几个展馆。跟着博展联盟研习展览,既有线上直播的策展老师和设计师的创作历程分享,又有实地探访时的策展人导赏,能够充分的了解一个展览从命题选择、大纲组织,到展品筛选、空间布置,再到开展后的实际展出效果,了解策展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办法、遗憾与反思。这的确比独自去看展览,学到的东西要多很多。
第一站: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秦汉馆目前有一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上回分享了对基本陈列的心得感悟(点这里),下面再浅聊一下参观专题展览的些许体会。
城与陵、技与美,这两个展厅各自都有着鲜明的气质,一进入展厅就能感受到空间环境带给人的深深震撼,展览的内容也有很强的记忆点。
专题展览:城与陵
“城与陵”展厅
都城是国家的缩影,帝陵是都城的缩影。“城与陵”的整个展厅也是对秦汉文明的延续解读。展览通过四处秦汉时期大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示了秦汉王朝的政治格局、精神追求。
展厅最突出的特色,在于交错的空间布局和开放的参观动线。
曲折的缓坡步道、地面的小景、散布的展柜、悬挂于立柱上的展板和光影装置、盘旋而上的二层结构,将整体空间的层次拉开。开放的动线搭配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通畅而有序。
空间的分割
螺旋上升的二层空间
参观中不难发现,空间的变换错落与展示内容也有巧妙的对应。
展览内容组团的方位正好契合了几处都城与陵墓的大致方位关系;内容呈现上,“城”的内容在坡道地台上,“陵”在下方;文物布置亦然,日用器物在上,陪葬器物在下。
缓坡与平地的呼应、城与陵的呼应
文物的层次
展厅采用了黑色的基调和较暗的光环境,来烘托城与陵、生与死的主题。黑,但不压抑。灯光的层次也在塑造着空间,多媒体设备流动、变幻的光效也使空间更加灵动。
从二层俯瞰展厅
多媒体影像的团像走马灯一样装点着空间
专题展览:技与美
“技与美”展厅的空间洁白、明亮、素净,像是一间现代风格的艺术馆,和“城与陵”形成鲜明反差。“城与陵”塑造的秦汉帝国让人感到肃穆、震撼;而“技与美”则反映了日常生活的追求,留白的空间创造出松弛的感受。
展览分为五色中华、锋毫辉映、舞影曲落、炉中余香4个部分,从色彩、书法、乐舞和香料四个很小的切入点,管窥秦汉时期的技术与艺术。
展览告诉我们,大历史的叙事不只是关注政治经济文化,也在关注时代的艺术与美。同样,博物馆对器物的欣赏,也需要美学营造。
而美的体验,自不必多言。只需在展厅中沉心静气,慢慢品味。
五色中华单元,器物的形与色、光与影
锋毫辉映单元,提取陶罐上的汉隶作为空间装饰
锋毫辉映单元,也呈现封泥、篆刻上的书法艺术
舞影曲落单元,乐舞俑和编钟编磬组合成乐队图景
炉中余香单元,香炉放在仙山造型的展台上
在展厅的末尾处,有这样一段深深打动我的话:
人生诸事,大多需要严肃面对,难免使人精神紧张然而艺术却恰恰相反,不管是创造艺术或是享受艺术这一过程都如一场愉快的游戏,给大家带来精神上的松弛和心灵上的滋养。
秦汉艺术是历史的,也是现世的。它植根于古老文明的沃士,不仅体现了时代风尚,也蓄积着文化的力量。秦汉之美不是孤立的,在大一统的政治模式与文化认同下,层级有序的管理机构、频繁往来的交通贸易确保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技术与艺术犹如鸟之双翼相生相伴,从遥远的过去飞向更遥远的未来。
的确,参观这个展览,便是享受艺术的过程,愉快、松弛,而受到滋养。
大5E 于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