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丨七年文博打工人

文摘   2024-11-22 18:00   山东  

题图丨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法馆(@行走的海风)









最近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

选择博物馆这份职业的朋友,有的是因为对历史的热爱,有的是出于对艺术的敬仰,有的是阴差阳错误入其中,但不论怎样,他们独特的个人经历往往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他们的苦恼困惑也淹没在琐碎的日常工作之中。

于是,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邀请朋友们来讲述他/她的求学与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这份职业的魅力与挑战。不论你是文物修复师、策展人、讲解员还是研究员,只要你愿意分享在博物馆工作的点滴经历,我们都热切期待你的加入。

本期讲述人:王荔枝,男,某博物馆藏品部,中级职称。


从2017年8月入职算起,在博物馆工作了有七年了。怎么总结这七年的工作呢?这么说吧,从20+的朝气年轻人变成30+的疲倦打工人,现在的我已经迈入戒酒戒重口味食物、喝中药调养身体的阶段了。

求学+入职

说起和博物馆的首次接触,应该是中学时堂姐带我到博物馆参观,那是国家博物馆搞的一个精品文物展,当时看到了只能在历史课本上见到的四羊方尊、金缕玉衣、兵马俑这些国宝级文物,特别激动。等到高考选专业的时候,虽然没有注意到文物与博物馆、考古学这些专业,但是在《填报志愿指南》里看到了民族学这个专业,而且学费每年只需要2000元,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入学后的很多课程,像考古学概论,也是和历史学专业一起上的,而且也有很多集中去博物馆参观的机会,等于是对博物馆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

2016年8月看到我们馆在招聘,居然有民族学本科的岗位,要知道当时很多单位招人要么就是不招这个专业的,要么就是要求硕士研究生起步,所以在我看来那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当时,我还在一家教育培训公司工作,时间不怎么充裕,就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图书馆备考复习。最终考试成绩,我在所有考生中排名第二,成功上岸。这里有个小细节,有一个考生的笔试成绩80多分,是全场最高,结果她后来没有参加面试,让我得以保住第二的位置。不得不说,运气也真是人生的重要构成呀!

日常

作为文物库房管理员,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文物出入库登记、库房的安全检查、卫生打理以及文物的基础保管工作,重点工作是申报和实施文物保护项目。至于其他工作就比较杂乱,比如要协助其他部门申报精品展览、申报3A景区、下乡征集文物……,甚至曾两度因为展览部人手不足,领导让我们直接负责展览项目。总之除了本职以外,还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要处理就对了。
尽管也有忙闲不均的情况,但其实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压力。办公室就不说了,没有一个单位的办公室是清闲的;展览部总要寻找下一个推出的展览主题;安保部肩负着全馆的安全压力。如果说办公室是博物馆的中枢部门,那么我们藏品部及所管的文物库房就是博物馆的核心与基础部门,我们压力,除了来自工作上的——必须配合全馆所有的业务工作,文物的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还记得入职之后第一次进库房,主任突然问我,“你会抽烟吗?”我还以为他要跟我说什么“抽烟喝酒才好混社会”的道理。结果他缓缓地说,“不会抽烟是好习惯!我们管理文物库房,要做好各种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我在库房二十多年,每天心里都是战战兢兢……”

问题

我们博物馆人数比较少,部门设置非常老套,基本上还沿用苏联“三部一室”模式,没有独立的财务、社会教育、学术研究、文创开发、网络信息建设、文物保护修复等部门,不太能跟上当前博物馆大的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还进行了机构改革,对我们影响也蛮大,本来编制就少,改革完更缺人了。虽然补充了一部分合同制的职工,但依然忙不过来。现在工作量太大了,除了应对业务工作,还有很多非业务性质的工作需要按时按点地完成,真的实在是太忙了。馆里一些老同志也感慨,他们年轻的时候绝没想过会有这么多工作任务。
所以看到网上有评论说博物馆的工作很清闲的时候,我都有点激动。现在哪里还有一份报纸一杯茶水过一天的情况?不过确实社会上的很多人就是这么看待博物馆的。有一次我去看中医,大夫一边号脉一边问我是什么职业,我说是在博物馆工作,他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说,感觉你压力很大,这个脉象可不像是在博物馆这种清闲的单位工作的呀。说得我一脸问号……

目标

刚入职就赶上我们博物馆的新馆建设。作为我馆建馆三十年来第一批面向社会招考的大学生,新馆建设的重任当然义不容辞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我所在的藏品部门,除了文物库房的日常管理外,还要承担三个基本展厅和两个临时展厅的文物出库工作,同时也要下乡开展调查研究,为展览搜集素材。当时为了能够如期开馆,全馆上下都开启了“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工作模式,记得我们部门连续上班七十多天,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总算还是向上级交了差,顺利在2018年春节前开馆。

前几年我们新调任了一位馆长,是从省里空降的。新领导带来了很多新的管理模式,我们馆在公众服务、宣传推广、形象打造以及扩大影响力等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新领导的理念就是要多储备项目,用项目推动博物馆的发展,用项目来培养人才。所以他很喜欢直接抓我们年轻人做事,不停地给大家找项目、安排任务。特别是在某次业务工作会上,领导拿着《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跟我们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指南,接下来的工作要对标一级博物馆的标准,哪里不足补哪里!

说起来,之前还经常有同行旁敲侧击打听我们馆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定级,我都是尴尬地回答:“我们现有的水平定三级是绰绰有余,评二级也可以冲一冲,但是一级的话还得更努力才有可能”。果然这种话只能自己骗自己,今年的第五批定级评估,我们自评的分数离标准太远,压根就没参评。未来还会有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只是不知道我们何时能够实现一级博物馆的目标。

项目

为了尽快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这几年我们还做了很多针对性的工作,建设新库房就是其中一项。最开始的时候,藏品部只是参与,但干着干着就变成藏品部具体执行了。突然有一天,领导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当这个项目的联系人继续跟进,给的理由是,反正新库房做好之后也是给我们藏品部使用,而且我又是部门唯一的年轻人,接过这项工作合情合理。确实无法反驳,也不可能反驳。
这个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施工图设计到去年开工,再到现在主体工程施工,我整整跟了三年。三年里,除了和代管、监理、造价、施工和设计等参建单位以及住建、审批、资规三大部门进行联系,我还对接以下部门:林业、自来水公司、供电局、发改委、民族、文旅、水务、审计、纪检、政府督察督办、国资、市政服务、统计、城投、电信、移动、保险、省纪委、省审计、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我手机里分组的联系人就有148位,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协调两三月就解决了,有的问题协调了一年,还有个别问题一直协调到现在……是的,三年过去了,这个项目到现在也还没有完成……

期盼+未来

这些年国家在弘扬工匠精神,提倡“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影响下,不少人对在博物馆工作和搞文物修复工作充满了向往。其实刚入职的时候,我还向家里人炫耀了一番,说以后可以近距离接触文物,学习做文物修复的相关工作。后来工作了一段时间我才明白,我们馆根本没有力量开展修复工作,既没有修复环境和设备,也没有从事修复的专业人才,我们馆只有大量待修复的文物……如果急需用到某件文物,也只能送到兄弟单位进行修复。去年国家古保中心开了一次古籍修复基础培训班,我还特意向馆领导申请出去学习,但是因为馆内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去联系和协调,最终错过了这次学习的机会。现在想起来依然感到非常的遗憾!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出去学习,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走上文物修复的道路。

至于未来,原本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我们馆比较偏远,在一个名字听起来很梦幻的山区里。当初入职的时候,领导其实不太看好我们,觉得我们就是想以博物馆为跳板,干不到两三年就都走了。果然如领导所预料,我们那一批入职的8个人里,到现在没留下几个,有调走的,有考走的,也有直接辞职不干的。家里人之前也征求我的意见,想要托关系帮我打探打探回省城的机会,但我觉得这份工作不仅跟专业相关,也符合个人兴趣,既然已“乐业”了,那就考虑“安居”吧,所以把户口转来当地计划买房,还跟同事半开玩笑说自己要在这里干20年。今年以来,因为家里的事情、工作上的困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心也时不时反问:是继续坚持呢,还是及早脱身?

关注博翼平台即可接收课程动态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加入博翼公众社群
接收所有课程动态交流、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博翼社群助手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入群

博翼
致力于搭建文博青年交流分享的平台。 做具象的个体,做真实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