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雷军、于东来告诉我们:40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职场   2024-12-18 15:52   北京  
24年我刚满40岁,曾经也有过对中年危机的恐惧,直到看了《中年之路》这本书才终于放下世俗的偏执,明白了40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40岁,几乎是一个人开启黄金时代的扉页。
不信,我说给你听。

如果有什么名人传记推荐,我觉得40岁的你,应该去读读任正非传。
1984年,任正非40岁。
40岁之前,任正非的事业一度达到高峰。
他在深圳南油集团下属的一家电子公司担任总经理,负责技术引进和贸易工作
当时,任正非亲自谈成了一笔200多万元的大订单。
按照CPI比例(1:30)换算,1984年的200万,相当于今天的6000万。
因此,这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然而,这笔天价订单却由于合作方的原因造成了巨大亏损,并被公司认定为“管理不力”,被南油集团解雇。
从巅峰到谷底,只在弹指间。
解雇后的任正非与今天的你我相似,而那个年代,几乎只有体制内工作可选。
作为一家人的顶梁柱,他失去了收入来源。
加之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开放,创业氛围远没有现在宽松,这种境遇无疑让他陷入深深的无助和彷徨。
丢掉工作的直接影响,就是家庭生活的难以为继。
一家人挤在不足20㎡的简陋单间房里。家里连做饭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阳台上单独起灶做饭。
他曾回忆过当时的心情:
“家里一贫如洗,人生看不到希望。压力巨大,似乎一切都在崩塌。”
我每次读到这里,都能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一个曾经光鲜亮丽的职业经理人,在简陋的公寓楼阳台上起灶做饭,
脱去制服,穿着便衣,满面忧虑,心事重重。
无数个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任正非确实忧虑,但也在反思。
“为什么我的管理失败了?是因为我对业务的核心控制力不够。”
这种反思为他创业后对核心技术的重视奠定了基础。
就在那年的某次朋友聚会中,任正非意识到,打工并不能改变命运。
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既然在别的公司无法施展才华,那为什么不试着自己干呢?”
东拼西凑2.1万元,华为从此起步。
若干年后,在已经成为全球通信巨头的华为内部讲话中,他提到:
“人生的低谷是最好的学校,只有从低谷走出来的人,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成功。”
40岁的任正非,用行动证明了:
至暗时刻即是光明的前奏,40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雷军的例子我原本并不打算举。因为对于大多数职场人而言,他的低谷,几乎是我们的巅峰。
28岁担任金山总经理,38岁IPO。
想想自己,28岁还在伊朗工程现场做项目管理小白,正是踩坑的年纪。
雷军曾经在演讲中说到:
“我在大一的时候,曾在武大的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整整走了一夜。我也想创办一家伟大的企业。”
图:大学时的雷军照片
这团火种一直伴随着雷军读完大学,进入金山,完成上市。
而金山的IPO与其对标的微软比,可谓九牛一毛。
金山上市后的几年,雷军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落寞。
他曾坦言:
“每天早上醒来,不知道该干什么”。
难道这就是我的终点?
难道这就是人生巅峰?
难道这就算是梦想成真?
不,这不是,也不算。
2009年,雷军40岁生日那天,他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他回忆说:
有一天夜里从梦中醒来,感到“离梦想渐行渐远”。
大多数人很难理解雷军的心情,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站在打工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
而雷军的视角是创造者。
因此,甚至可以推断,即便金山IPO获得了跟微软同样的市值,雷军依然会觉得落寞。
因为金山并不是雷军的创造,他只是一名职业经理人。
同样在40岁这一年,雷军放下了所谓的总经理、IPO、成功者等等诸多光鲜亮丽的标签,决定重新启程。
这里的重新并非如当年一样的从0开始。
对每个人而言,40岁之前的一切经历皆是重新开始的有力凭证。
和任正非一样,雷军在经历低谷期时,除了焦虑、落寞之外,还有反思。
雷军的反思,用四个字说就是:顺势而为。
要想创造更大的成就,就必须找到势,顺应势。
雷军找到的势有两个,一个是智能手机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另一个是以用户重度参与为核心的共创模式。
走群众路线,相信米粉,珍惜米粉,其实才是雷军的杀手锏,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与用户足够深度的链接,才是小米营销成功方法论得以有效的基础。
正如梁宁老师近期在得道商学院所说:
大多数创业者所谓的IP,只是在给平台贡献流量,你和用户之间并没有成为朋友。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
纵览中国的消费电子行业,在让用户参与,与用户共创方面,无人出小米之右。
雷军说:只要方向对,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雷军终成雷布斯。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40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于东来是个创业老兵了。
从90年代开始,他就开始做烟酒批发类的小零售超市。
和你们家门口小超市的大爷一样,主要做本地熟人生意。
没有故事,平淡无奇。
95年,下岗的于东来凑了6万元资金和4名员工共同创立了第一家店,叫:望月楼胖子店。这也是胖东来的前身。
图:早年的望月楼胖子店
这家店延续了命运前段平淡无奇的风格,直到98年。
98年3月15日凌晨,河南许昌市中心望月楼宾馆一楼的胖东来购物中心(后改名)突发大火。
图:98年火灾现场
这场大火吞噬了整个店铺,8人不幸遇难,包括宾馆服务员和住客。
胖东来所有的财货均被付之一炬,财产损失达200余万元。
按平均工资增长率换算,98年的200万相当于今天的约1500万。
这对当时的胖东来而言,可谓毁灭性的打击。
而这起大火并非天灾,实为人祸。
由于于东来拒绝向许昌本地黑社会缴纳保护费,黑社会头目梁三等人纵火报复。
当时的于东来,可以用心如死灰形容。
这一年,胖东来42岁。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至暗时刻即是光明的前奏。
同样的经历,不一样的思考。
入魔入佛仅在一念之间。
遭遇火灾之后的于东来,并没有思考如何报复回去,也没有恶念满腹。相反,于东来的反思是:企业不仅要赚钱,更要为顾客、员工和社会带来美好。
这是今天胖东来幸福哲学的基础。
98年底,于东来靠朋友帮助和自己的积蓄凑了50万,重新开张胖东来。
2004年,于东来正式提出:服务是一种爱的表达。
图:胖东来内照
他放弃了单纯追求盈利的模式,转而打造一个以“人性化”和“服务”为核心的企业。
当今天的胖东来客满为患,友商争相学习时,不要忘了,曾经的那场大火,让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凤凰涅槃的故事。


40岁是一个人的人生转折点。
我们每个人都遭遇不同的困境和挑战,忍受不同的命运捉弄。
但40岁又是一个人能力、经验和格局的交汇点。
过去种种,是财富,还是仅仅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领悟。
从任正非到雷军,再到于东来。
不同的人生轨迹,描绘出的是同一种生生不息的志气。
40岁又怎样?
天命不可违,然而你命由你不由天!

结尾:
1971年,在一场浩瀚的运动中,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木心先生不幸入狱。
那一年,他44岁。
囹圄中的先生,依然笔耕不辍。
之后在回忆那段经历时,他说:
他们想让我毁灭,我不!

此句为结,与各位读者共勉。
如果感觉有收获,请转发给更多人一起来读。

项目管理ACADEMY
互联网大厂前PMO总监,《互联网项目管理实战指南》合著者,独立咨询师+讲师。自媒体写作7年,专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和项目管理。喜欢深度思考,坚决不写爽文,只写有价值的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