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项目经理的努力方向与AI无关

职场   2024-11-07 15:58   北京  

上一篇分享了由pmo评论主办的2024第四届中国项目经理大会中,关于项目经理能力培养的听后感。

今天分享第二个选题:AI时代对项目经理发展的影响。

这个选题和前一篇其实有内在的关联,先抛出我的结论:项目经理的努力方向与AI无关

为什么这么说,我结合大会的内容和我自己的思考从下面三个方面来阐述。

1. AI应用层的发展长期将聚焦在工具层面

2. 工具是项目经理能力模型中最弱的一环

3. 赋能项目经理的责任属于组织而非AI


1. AI应用层的发展长期将聚焦在工具层面

技术产业的发展,通常都有一个规律。

资本大量投入到应用层,沿着价值流延伸到基础层,从而实现完整的迭代循环。

而AI的发展目前违背了这个规律,出现了收益倒挂的现象。

上图中,左边的云产业链中,应用层的市场规模是400B,逐渐向下到半导体层形成一个标准的V字模型。

而右边的GAI则相反。

李开复在一个私人讨论论坛(Collective)上说:“AI生态系统非常不健康,” 

指的就是上面的现象。

作为提供基础设施的英伟达,获得了绝大多数的产业份额,而应用层的各种尝试,却在倒闭潮和融资难的漩涡中痛苦求生。

根据钛媒体AGI的数据,自从ChatGPT发布以来,中国已有近8万家AI相关公司倒闭,占新增企业总数的近9%。

过去三年里,总计超过20万家AI企业因各种原因退出市场,十年间消失的公司总数达35.3万家。

根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发布的《AI行业现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AI领域投融资数量约为232笔,同比下降38%;融资总额约为20亿美元,同比下降70%。

以上数据可以让我们对整个产业的现状有一个基本认知。

那项目管理领域的AI应用怎么样呢?

本次大会的分论坛三中,共有7名嘉宾就AI助力项目经理这个主题做了分享。

从AI应用角度看,目前基本上都集中在工具层面,而这些工具绝大多数是为了解决文本、数据和信息处理效率问题。

从应用场景看,涉足的领域主要包括:进度计划、会议文档、资源优化、风险分析和流程控制等领域。

而之所以开发AI应用类产品的企业生存艰难,不是产品本身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产品解决的客户企业问题都是降本节流的问题,而非开源增长的问题。
目前所有的下游企业面临的困境,不是成本高的问题,而是怎么增长,怎么赚钱的问题。
裁员、降本增效、去肥增瘦这都是被逼的断臂求生手段。
当价值链下游企业没有很好的生存和增长策略时,整个信息化升级和采购预算就不可能增长。
那就意味着,上游的AI应用提供商难以获得持续改进和迭代产品的资金。
对于单一产品的创业公司,倒闭是最大的可能,被收购是最好的结果;对于有多元化产品的企业,只能靠老产品老业务输血,而这并非长久之计。
因此,AI相关的项目管理软件,在市场格局没有打开之前,将长期集中在基本的工具层面,也就是分享中有嘉宾提到的:智能助手的定位。

2. 工具是项目经理能力模型中最弱的一环
PMI人才三角大家都不陌生。
无论是新版还是旧版,模型中跟工具相关的内容,无非是专业技能和工作方式的部分。
从上一篇中各个嘉宾对项目经理能力模型的拆解看,我们几乎找不到工具应用在能力体系中的位置。
比如,石化盈科的任总在分享中提到的石化盈科项目经理模型(如下图),分了三层。


其中基本能力层中不包含软件工具的应用。基础素质和能力中,可以被工具赋能的也仅仅包含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但很显然,这些赋能也仅仅局限在对数据化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上。

比如,进度安排的合理性、资源配置是否还有优化空间等等。

一旦超出这个范畴,比如:客户关系问题、向上管理的问题、内部各部门之间博弈的问题。

这些最难的现实问题,你不可能去问AI怎么办,而这些才是体现项目经理能力的最主要场景。

也是每天最让项目经理头疼的部分。

所有工具有价值,但仍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替代一名优秀项目经理的程度。

相反,项目助理、进度工程师、费用控制工程师等,这些传统企业中项目管理岗位,反而是更容易被替代的。

因为这些岗位,更多是基于明确的规则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岗位,他们无需甚至不应该考虑关系的因素,而是应该给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中国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很多规则是不可能被明示的,这种灰度空间,对人情世故、利益轻重的拿捏,永远无法依赖AI完成。

我在上一篇讲过,项目经理的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系统思考的能力。

系统是一个层级嵌套的结构。

基于项目看项目,这是最小的系统层级,基于组织看项目是稍微高一维度的,基于行业甚至产业看项目这是更高维度的。

如果再将客户关系、组织关系等系统因素纳入进去考虑,这就更难了。

AI目前能解决的,是项目自身维度的,就是就事论事的那个层面。它很难超越项目进入更大的系统中,更难进入到人际关系的系统中。

所以我才说,当AI时代来临的时候,项目经理的努力方向与AI无关。

我们甚至可以绝对的说,对于一名项目经理,你能解决的AI能帮你更快更好地解决,你不能解决的,AI也解决不了。

AI作为工具,不会超出你的能力框架之外。


3. 赋能项目经理的责任属于组织而非AI

很多公司可能会引进AI工具在不同的岗位和业务中提升效率,这几乎是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

但对于项目经理而言,组织的赋能不可以依赖AI工具,甚至于AI都不足以被看成一种赋能。

AI在提升组织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方面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我们不妨做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你所在企业和华为都用了同一种项目管理AI工具/系统。

请问和华为在项目管理成熟度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多少?

答案是几乎没有变化。即便是全套华为方法论都学会,帮助也有限。为什么?

我在上一篇提到过。

如果一个方法论发挥了作用,那原因往往在方法论之外。

方法论之外的是什么呢?

基本功。

因此,赋能要从环境、系统和基本功三个维度切入,才能对项目经理有效赋能,这不是AI可以替代的。

Collective论坛上,李开复旗帜鲜明的说:

在企业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会更加困难,因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更加复杂。

AI会让项目管理越来越好吗?

如果从大趋势上说,是的,但到一个个具体的企业,只能说是强者愈强。


—— 关于我 ——

项目管理ACADEMY
互联网大厂前PMO总监,《互联网项目管理实战指南》合著者,独立咨询师+讲师。自媒体写作7年,专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和项目管理。喜欢深度思考,坚决不写爽文,只写有价值的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