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荧光超分子科学】旨在分享学习交流荧光,超分子等领域的最新资讯及研究进展。在这里仅供交流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投稿、荐稿、转载、合作或文章问题等请后台联系小编。感谢各位关注!
原文链接:10.1021/jacs.4c15651
图文解析
图表 1. (a) 先前的 B/CO-N TADF 分子和 (b) 当前研究中的新型功能化氮杂膦。
方案 1. 新型氮杂膦的合成。
图 1. 不含 OTf 的 2PO、2PS、2PSe、2PM、c3PO和 c3PM 的单晶结构(热椭球以 50% 的概率水平显示;为清楚起见,省略了氢原子)。
图 2. 甲苯中 (a) NPO、(b) 2PO 和 (c) 2FL 的吸收和发射,RT:室温。LT:77 K。(d) NPO 的瞬态发射衰减,插图:迅速荧光衰减。(e) S0 中 2PO 的轨道局域化分析。(f) S0 和 S1 中 P-超共轭的 E(2)。(g) S1 中 NPO、2PO和 2FL 的FMO。(h) S1 中 NPO、2PO和 2FL 的单线态和三线态能量图,S1 和 T n 之间的 SOC 值,可能的 ISC(ΔES1-T1s = ±0.3 eV)用青色标记。(通过 B3LYP-D3/6-311+G(d,p) 水平的 TD-DFT 计算,省略了 t Bu 基团以简化计算)。
图 3. (a) 氮杂膦在甲苯中的吸收和 (b, c) 发射光谱,插图 (b):放大光谱,插图 (c):光致发光图像。 (d) 氮杂膦在甲苯中的瞬态发射衰减光谱。 (e) 氮杂膦在 10% 掺杂 PMMA 薄膜中的发射光谱。 (f) 不同状态下氮杂膦的 PLQY。
图 4. (a) 氮杂膦的 σ*−π* 超共轭 E(2)(kcal·mol−1)、ΔES1−T1 和 RISC 速率常数。(b) 氮杂膦的 NBO 分析。(c) 氮杂膦的 σ*−π 超共轭 E(2)(kcal·mol−1)、RMSD 和FWHM。(d) S1 中氮杂膦的 NTO 轨道。(e) S1 中氮杂膦的 S1 和 Tn 能量图,插入:S1 和 Tn 之间的 SOC 值,可能的 ISC(ΔES1−T1s = ±0.3 eV)用青色标记。(通过 B3LYP-D3/6-311+G(d,p) 水平的 TD-DFT 计算,计算中省略了 t Bu 基团)。
图 5. (a−c) 计算得到的 S1 中代表性氮杂膦的振动分辨荧光光谱和 (d−h) Huang−Rhys 因子。(通过 TD-DFT 在B3LYP-D3/6-311+G(d,p) 水平上计算。插图:计算中省略了对 Huang−Rhys 因子贡献较大的振动模式和 c3PO、t Bu 基团的异构体结构)。
图 6. (a) 器件配置和所用材料的分子结构。(b) EL 光谱、(c) 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特性、(d) 外部量子效率和 (e) 基于 2PO 和c3PO 作为发光材料的 OLED 器件的电流效率。
科研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