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蜀道后期》

文摘   2024-10-03 23:15   广东  


张悦的故事:

       张说入朝为官时,武则天的两个内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权倾朝野,多为不法。满朝官员中只有出名的硬汉宰相魏元忠不怕他们的淫威。

       张氏兄弟对魏元忠恨得要死,千方百计想把魏元忠除掉。他们在太后面前诬告魏元忠,说魏元忠在背后议论:他们指控魏元忠私下与司礼卿高戬密谋拥立太子登基,说陛下年事已高,辅佐太子才是长久之计。

       武则天一听就火了,把魏元忠打进了牢监,准备亲自审讯,并且要张昌宗他们两人当面揭发。
       张昌宗恐怕辩不过魏元忠,就偷偷地去找魏元忠的部下张说,要张说作伪证,并且许诺说,只要张说答应,将来就提拔他。尽管张昌宗私下对他威逼利诱,试图让他指证魏元忠谋反,但张悦坚持原则,没有屈服于压力。     

       第二天,武则天上朝,召集太子和宰相,让张昌宗和魏元忠当面对质。魏元忠和张昌宗唇枪舌剑,可吵来吵去也没一个结果,张昌宗使出杀手锏说,张说听过魏元忠的谋逆言论,可以让他来作证。

       张说笃定地说到,臣并没有听过魏元忠的谋反言论,张昌宗曾逼臣出面作伪证。此言一出,旁听的众人顿时哗然,张氏兄弟暴跳如雷,厉声高喊道,张说也参与了魏元忠的谋反,他们都是反贼!

       最终,他在殿上还直言是张昌宗逼迫他作伪证,展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气。武则天因此认为他是“反复小人”,并将其流放到岭南的钦州‌。将魏元忠贬谪出长安,张说也被流放到岭南的荒僻之地。     

一、诵读课文,跟着老师读诗,连续读三遍: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二、释词:

1、蜀: 今四川一带。

2、客心:客居外地者的心情。

3、 争日月: 同时间竞争。指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
4、预期程:预:事先准备。预期程:事先安排好日期和行程。

5、不相待:不肯等待。

6、洛阳: 当时的首都。 武则天 称帝后定都洛阳。

三、题解:

      蜀道后期:蜀,今四川一带。后期,是落后于所预定的归期的意思。后期,是落后于所预定的归期的意思。指作者出使蜀地,未能如期归家。

四、译文:

      客居思归的心总在争取时间,来来往往事先已计划好日程。

       秋风性情急迫竟然不肯等待,抢先回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五、写作背景:

    《蜀道后期》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作于武则天天授年间(690年九月—692年三月),诗人任校书郎时曾两度奉使入西蜀。诗人本已预期规程,却因事而被迫推迟,因而创作此诗。

六、赏析:  

     《蜀道后期》是唐朝大臣张说的诗作。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此诗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不料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作者却绕开一笔,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

      “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

       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

       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不过可以想象,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

       这样避开了直接陈述的生硬毛病,把本来无情的秋风人格化了,借抱怨秋风,抒发心中烦恼,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因故未能按时回到洛阳,心中怅惘的诗。诗中前两句写作者力争按时回到洛阳,但情况突变,秋前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表现了心中的怅惘;后两句则通过埋怨秋风无情,不等自己抢先到洛阳去了,抒写内心感触,点明题意。

     

闲谈趣事xixi
自己心路历程,随笔,人生感悟,学生优秀作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