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马诗》(41)

文摘   2024-11-15 21:28   广东  

李贺的故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人,世称“李昌谷”,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唐朝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族早已败落。自幼体质赢弱,早熟且敏感。他在20岁时就因父亲名字中的“晋肃”与“进士”的“进”同音而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这使他备受打击。

       诗歌充满了鬼怪、泣泪、血泪等意象,这可能反映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尽管后来通过荫庇获得了从九品的官职,但他因身体多病,最终选择辞官回家,不久后去世。现实中的困境和挫折使得他的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最终影响了身体健康。

       李贺的才华在当时备受赞誉,他七岁能诗,十五岁誉满京华,甚至在二十一岁时获得了参加河南府试的机会并取得第一名。然而,由于父亲名字的避讳,他在准备参加长安的殿试时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他不能参加科举,是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同音,触犯了避讳制度。‌在唐代,避讳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家讳,即避讳家族中长辈的名字。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而“晋”与“进”同音,这使得李贺无法参加进士考试。‌
       这种制度性的限制对李贺的心理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李贺的诗作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常常运用神话传说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成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元和六年(811年),父荫得官,任奉礼郎。元和八年(813年),告病回昌谷休养。元和九年(814年),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后在潞州张彻的荐举下,做了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幕僚,帮办公文。

       27岁英年早逝。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感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也都有所反映。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讽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点拨:

一、跟着老师诵读《马诗》连读三遍: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词语解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弯刀,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何时才能。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或镶金的马龙头。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三、古诗大意:

      一望无际的大漠像盖了一层雪,燕山顶上的月亮像一把弯钩。不知何时才能给马带上镶金龙头,驰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

四、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有“诗鬼”之称。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五、作品鉴赏:

       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别有意味。

      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运用赋的手法:平沙覆盖着大漠,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异曲同工,“钩”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联系背景,即可知此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这第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第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整首诗意蕴明快,格调矫健,特别是“快走踏清秋”一句,生动传神地描绘了骏马的形象,活灵活现。

       这首诗与《南园十三首》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似杜甫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的成功因素。

六、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

      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七、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

       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八、将《马诗》的第一二句描绘成一幅图画写下来。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同一弯镰刀;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欢迎新老朋友的拨冗指导,敬请关注!

 图片/网络/感谢原创/侵权/联系删除


闲谈趣事xixi
自己心路历程,随笔,人生感悟,学生优秀作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