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长干行》(21)

文摘   2024-10-31 15:47   广东  

崔颢年轻时的浮华浪子:

      唐代诗人崔颢以一首《黄鹤楼》享誉至今,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那么真实生活中的崔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真实的崔颢在年轻时,是个浮华浪子,性格轻狂,喜欢喝酒、爱好赌博,还特别轻视女人。

       曾经口出大言说什么“娶妻一定要娶貌美的,如果厌倦了,就甩掉再找个新的”,这样的品性,以现代的标准来看,就是一个标准的渣男。为人所不齿。

      在《唐才子传》中关于崔颢的记述是:“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也就是说,崔颢这个人行为不检点,喜欢赌博,喝酒也没有一个节制,他娶老婆都是要娶漂亮的,稍微不如他的意,他就把人给休了,另外再去找一个,就这样先后换了三、四个女人。

       总之,崔颢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浪荡公子,还经常写些艳诗,“污染”如李邕那些所谓正人君子的耳朵。被人所诟病,史书给崔颢下的定论相当的八卦。

      因为他是这样的品性,尽管他考中了进士,写的一手好诗,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有人举荐他。以至于他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由于在官场上不如意,他索性辞掉了官职,游历各地的名山大川,更是去了塞北大漠,开阔了视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于是从此他的诗风从早期的多写妇女闺房之事,转而描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诗风有了显著的改变,由早期的浮艳、轻薄变得慷慨豪迈、雄壮、浑厚、大气,与那些边塞诗人的诗作不相伯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写的《黄鹤楼》就是这样的诗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当年李白游览黄鹤楼,被周围的景致所打动,正要提笔作诗时,恰好看到了崔颢的大作,不由长叹一口气,放下手中的毛笔,说道:不是我不能作诗,只是因为崔颢已先我题诗了。

      虽然后来李白还是写了一首诗《登金陵凤凰台》来赞叹黄鹤楼壮美的风景,但于此可以看出崔颢写诗的水平了。

       崔颢在外游历了很多年,可能是在外游荡惯了吧,他一直没有回到家乡,尽管有一段时间他又回到了长安,希望博取高官厚禄,但终于没有如愿,最终客死他乡。

点拨:

一、跟着老师读诗,连续读三遍: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二、注释: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暂:暂且、姑且。借问:请问一下。或恐:也许。

三、译文: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四、主旨:

     《长干行》通过诗意的对话展示了两位同乡人的相遇与相识。诗中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知同乡的期待,以及对礼教的遵守与内心的急切。

五、作者简介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历边塞,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明人辑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六、赏析:

       1、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

      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

      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

       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2、写作特点:

       诗中描绘船家少女的大胆和聪慧,憨厚如实的回答维妙维肖,非常可爱。崔颢这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柔媚,又非浪漫热烈,最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

      女主角的抒怀只到“或恐是同乡”为止。这样的蕴藉无邪,完全可以说是抒情诗中的上乘之作,那些艳情诗与其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王夫之在赞扬这首诗时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崔颢大约是公元704年出生在汴州,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崔颢和李白都生活在盛唐时代,那个时候的闺体诗虽然不像南朝时期那样盛行,但却依然十分流行,许多诗歌巨匠都写过闺体诗,尤其是唐朝的诗人,几乎人人都有过作闺体诗的经验。况且,崔颢献给李邕的那首《古意》还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闺体诗。

欢迎新老朋友的拨冗指导,敬请关注! 

图片/网络/感谢原创/侵权/联系删除

可加微信“15107381836”联系。



闲谈趣事xixi
自己心路历程,随笔,人生感悟,学生优秀作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