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诗歌鉴赏

文摘   2024-09-29 17:08   广东  

宋之问的故事:

       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宋之问身上并不适用。宋之问足够才貌双绝,长得可谓是相貌堂堂,任何女子看了都会为之心动。然而,却是个没有道德底线的小人,用一句话说,那就是:人至贱则无底线。
       溜须拍马、见风使舵也就罢了,居然还以背叛好友换来前途,实在令人不耻。如果,能将满腹才华洒在诗上,宋之问倒也能落得个好名声,可是,他偏偏就将其耗费在钻营、攀附之上,最终,落得是两手空空,客死异乡。

      宋之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政坛长袖善舞。武则天喜欢他,是武皇身边的大红人,他红的原因无非是他经常为武则天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文,要不是武则天嫌他口臭,宋之问成为武后裙下之臣也未可知。

       除了深受武则天的宠爱,宋之问还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的红人,给他们兄弟俩端尿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宋之问外甥刘希夷的诗作,宋之问为了夺取版权,居然命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想巴结武则天因为口臭被武逐出;可谓罄竹难书‌。

     《资治通鉴》有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一、诵读《渡汉江》

       唐·宋之问
lǐng wài yīn shū duàn
 岭    外  音   书   断,
jīng dōng fù lì chūn
 经    冬    复 历  春。
jìn xiāng qíng gèng qiè
 近   乡      情     更   怯,
bù gǎn wèn lái rén
 不    敢   问   来   人。

二、跟着老师读诗,连续读三遍:

《渡汉江》唐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三、解释词语:

1、汉江, 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2 、岭外: 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这里指被贬之地。

3、音书:音信。
4、近,临近,怯,害怕。

5、来人: 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四、译文:

1、句译: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译: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2、全译:被贬居在外,失去了家乡亲人的消息,好不容易熬过冬天,又迎来了春天。如今,离家乡越来越近,心里反而更胆怯了,甚至不敢向路人打听家乡的消息。

五、赏析: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诗。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

       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意在写思乡情切,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全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

       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

       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

       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

       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历经艰辛后,在返回故乡的路上,心中既期待又恐惧的情感。不仅描绘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也成为了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成了千古名句,被后人广泛引用和传

     
  欢迎新老朋友的拨冗指导,敬请关注!

闲谈趣事xixi
自己心路历程,随笔,人生感悟,学生优秀作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