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王维一次邀请孟浩然来内署做客,而正好唐玄宗李隆基来到这里巡幸。听闻皇帝来了,又紧张,又害羞的孟浩然,担心皇帝会因为自己无名无功而嫌弃自己,便一头扎进床底下不肯出来。但是,作为当事人,王维哪里敢欺瞒皇上,肯定将床底之人是谁,跟李隆基说了实话。
说来,李隆基其实也是个爱才之人,对于孟浩然的文采更是早有耳闻,所以,同为风雅之人,哪有不见面的道理,便下令让其出来。与李隆基的这次“偶遇”,本应该是孟浩然人生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只要正常发挥,哄得他龙颜大悦,谋得一官半职是再轻松不过的。
可是,孟浩然偏偏是大煞风景的选了一首陈年旧诗《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在那忘情吟诵,不知旁边的李隆基有多尴尬。而李隆基更是在那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后,甚是不爽,认为:孟浩然是有意指责自己不是明君,不懂得重用人才。
其实,孟浩然对于仕途本是充满向往的,年少时期便积极上进,有才、好学,但可能就是没有这做官的命吧,虽然文笔、才华都得到众家的认可,并且,得到了王维、张九龄等人的力挺,但却在四十岁进京赴考之时,发挥失常,名落孙山,使得四十载的学习和努力付之东流。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孟浩然寒窗苦读,却未能得偿所愿,考试的失利,给他的打击很大。沮丧、懊恼的孟浩然,本想上书皇帝,但又觉得没什么劲而放弃这个念头。而他在李隆基面前吟诵的这首《岁暮归南山》,就是在这种情绪和背景之下写出来的。
这首诗本来是发泄自己心中郁郁不得志的不满情绪,却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被李隆基认为是在讽刺自己昏庸,不识人才,这样一来,仕途之路更是彻底断送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孟浩然不做官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按照他这种刚直不阿,不会趋炎附势的性格,在官场也是混不出什么好来。可能,到时候没等到长毒疮,就因为不懂为官之道,而一命呜呼了!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黄昏时刻,客居异乡的诗人因日暮而引发新的忧愁。确实,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人们便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亲人。
六、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当时孟浩然离开家乡,漫游吴越,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这首诗应当是在这个时期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欢迎新老朋友的拨冗指导,敬请关注!
图片/网络/感谢原创/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