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故事:
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诗作于岐王府的酒宴上,岐王乃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当时王维只有20岁。此诗一出,立马红遍了长安城,大街小巷纷纷传阅,李龟年更是为这首诗谱了曲。
关于红豆,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古代男子出征,妻子就在红豆树下每天等待丈夫归来,两年以后,妻子收到噩耗,丈夫战死沙场,因此妻子泪珠泣血,然后了红豆树,最终殉情。因此红豆又叫“相思豆”。
王维听说过这个故事,于是当场就写下了这首《相思》,技惊四座,岐王大为感动,还赠了一把相思豆给王维,后来王维用细丝将红豆串了起来,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妻子。
王维的好友岐王李范因不问政治,整天没事做,就常大摆宴席,邀请天下文士前来做客,久而久之,李范也落了一个风雅之名,对诗词、古典音乐、绘画等艺术,鉴赏力极高。
而王维是对这些是样样精通,尤其是他的山水画,更被誉为是“南宗鼻祖”,而他在音乐上的造诣,完全不输李龟年。王维人也长得很帅,就当时诗坛而言,算是第一靓仔。
岐王李范把王维推荐给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李隆基的亲妹妹,所以很宠溺。玉真除了修道以外,也喜欢风雅,所以一见王维的诗就爱不释手,尤其听了王维弹奏的琵琶曲后,更是开心得不得了。
因此,玉真公主再为王维向上举荐,结果就是这一年王维状元及第,年仅21岁。王维曾与李白同住在玉真公主的寓所,王维与玉真公主之间存在暧昧关系,并且王维可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
王维进士及第后,担任太乐丞,负责皇室宫廷宴乐乐队。后来因一个小过失被贬到山东济州做司库参军,这可能与他未经玉真公主同意之前的“擅自”娶妻有关。王维与玉真公主之间可能存在超出一般君臣关系的亲密联系。
王维剑走偏锋,既然靠写诗干谒无法被人赏识,那就发挥自己的长处,拿绘画和音乐当敲门砖。尤其是乐师,在唐朝可是稀缺人才,靠这些本事,16岁王维就在长安站稳了脚跟,颇受公卿贵族们喜爱。
17岁的时候,王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有名气,之后就结识了岐王李范,他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巨变。盛唐第一靓仔的命运起起落落,任谁也想不到,他是怎样在官场修炼“成佛”的。
一、诗歌诵读:
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唐·王维
shān zhōng xiāng sòng bà
山 中 相 送 罢,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日 暮 掩 柴 扉。
chūn cǎo míng nián lǜ
春 草 明 年 绿,
wáng sūn guī bù guī
王 孙 归 不 归?
二、跟着老师连续读三遍诗歌: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三、释词:
1、掩: 关闭。柴扉:柴门。
2、 明年: 一作“年年”。
3 、王孙: 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4、罢,完毕。
四、古诗大意:在山中送别了你,回到家已近傍晚,太阳落山了,我进屋关紧了柴门,等到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朋友呀,你还能不能回来?
五、全诗赏读:
这首《山中送别》乍读会让人感到特别:题为《送别》,却不写送别,起首一句便是“山中相送罢”,说今天曾有过“送别”那么一回事,已经过去了。至于行者为谁,前往何处,离别情景,一概略去,仅以一个并“罢”字一带而过,大有漫不经心的意味。
这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柴扉,指山居常见的白板门。山中生活简静,既昏便息,“掩柴扉”是每天到日暮时分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这似乎也与白昼送别没有多少关联;而诗人却把这本不相关的两件事连在一起,真让人疑心这是不是在写送别。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三、四句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来。《招隐士》两句原意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王维这两句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这是诗人“掩柴扉”以后的心理活动,正面抒惜别之情。经过后面这么一问,通首诗豁然开朗,变得神采飞动。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按常情应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这说明它是诗人“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他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担心其久不归了。
正是“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唐汝询《唐诗解》)。正因为日暮是离愁别绪最难排解的时刻,所以“掩柴扉”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就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被涂上浓重的感。
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看到诗中人寂寞低回的神态,推想其怅然若失之情,进而还能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在柴扉关闭后何以打发那漫漫长夜。至于到“春草明年绿”时,那又要费几多时日,何况“王孙归不归”还在未卜之中。
绕开相送直写送罢,由“相送罢”直接“日暮掩柴扉”,又从当天的“日暮”遥接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时间上连续跳跃,而离愁别绪也在这跳跃中被逐步加强。
“以送罢始,以盼归终,抒别后相思之意,弥见当前惜别之情。”语言朴素、自然,而感情深厚、真挚,可谓寄至味于平淡。
欢迎新老朋友的拨冗指导,敬请关注!
图片/网络/感谢原创/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