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柳毅传书》稍显沉重的话题告一段落,咱轻松一下下。
这一期开始,重点研究"骂人“
梁实秋有篇《骂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总结十大要素:
1、知己知彼
2、无骂不如己者
3、适可而止
4、旁敲侧击
5、态度镇定
6、出言典雅
7、以退为进
8、预设埋伏
9、小题大做
10、远交近攻
生活中,离不开骂人;艺术创作,嘻笑噱怒,当然更离不开骂人了。骂人一般不可能是单向的,所以双向骂人==吵架(吵相骂)。
越剧《箍桶记》/《九斤姑娘》,又名《相骂本》,顾名思义……也用不着顾名思义了,直接望文生义了,这戏里骂人段落不少。
若问越剧传统戏哪个为最?《九斤姑娘》要算一只鼎。
戏文中到处可见浙江一带的方言和习俗。所用曲调也以四工、呤哦为主。活泼欢快,乡土风味。
张桂凤扮演石二店王,非常有个性,有魅力,有识别度。戏曲当中,一般表现乡下老财——通常带点守财奴气质,就是这么个步法。此外,这种小鸡啄米的走路方式,在患有脑梗的老年人群体很常见,步履蹒跚,微向前冲。当然,反映灵敏,言语通畅,即便脑梗也就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影响啦。但石二佬未雨绸缪,开始为家里三百亩田地开始发愁,此趟出门,一心找个当家人。
这戏最大特点就是,斗智的双方——石二店王和九斤姑娘,一个赛一个的不说人话。名字要靠算,住址要靠猜,中日千就是中饭。(江南地方”饭“”万“同音)日常衣食住行,没一句能随便听懂的,两个媳妇果真心累。
同时剧中所采取的谜语、俗谚都是民间智慧。单看,”日千“毕竟不是”饭”,算得再灵“石二”亦非“拾二”。从前民间文盲占大多数,故有此谐音谜,但文盲未必不智慧。从前听我外婆讲她妈妈,剪窗花各式造型,且能剪字,经文皆能剪。然一字不识。以及,张桂凤是越剧老生当中最有“松驰感”的一位,年轻时那可真是“金声玉振”,唱来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这里可惜嗓子散了,幸乎音准还在,并表演之老到,圆融如意。
过去有本杂志叫《山海经》,多摘民间传奇,象这样的民间解谜的故事很多。
如今杂志没有了,戏文还保留下来,别是一番时间洇染的熟稔亲切。很喜欢听吕瑞英带着鼻音的“嗯”,娇憨无比,越剧无有出其右者。越剧最年轻的地方戏。自打出生就很有“志气”,直接奔着板腔体去的。
音乐、套曲信手拈来,无痕化用,节奏旋律,多加越剧特色,削弱曲牌的囿隅。这段“三五七”若隐若现,灵活跳跃,就其神韵,重赋其形。众多流派能于此诞生,亦为此故。越剧的流派系声腔之魅力,音乐附加。第二波相骂如期而至。
回到本文开头,十条规则,九斤姑娘的“骂人”深得奥义。唯2“无骂不如己者”不符,概这场骂是找上门的,躲不开,必须迎头出击。
运用兵法,一步一步抓弱项,心里有底,态度转硬,气势和言语攻击力步步上升。
“伊的口才比我好”,三叔婆,溃。
很多人对于这部戏印象加深,皆因钱惠丽、方亚芬、章海灵的此次反串演出。
点击上面,直达B站小程序,貌似是钱惠丽的B站专栏所放片断,高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