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 | 八卦和一铲子……洛阳铲?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9-14 14:36   江苏  
微博看到一个大八卦,不申请转载了,连出处一起拷贝过来吧。

《柳毅传书》,童芷苓,好闺蜜,插花《鬼恋》
关于徐訏,在上文提到过。
现在能找到的只有九十年代回忆文。但其实我在四零年代里小报看到过的,关于他为竺改编剧本一事,但是找不着了。
越剧五十年代后总以小妹妹或者学生的面貌出现,但她们在四零年代其实和文艺界关系一点都不逊色,而且总是以平等关系出现的。当然那会的小报,比较喜欢往绯闻上头靠。有些分明没啥的,也能说成有啥。
顶典型的是徐玉兰和王丹凤了。她俩要好到啥程度呢,就是徐玉兰离开国泰(筱丹桂)之后,在龙门演出。王丹凤包了前排票天天去捧场。
传说她们曾经结拜姊妹淘,但是小报说到内在的细节,我觉得十有八九不准,所以就随便一看。包场,总去看戏,总在一起,这些都是外在的,就不会错了。小报为啥要说她们结拜姊妹淘呢?因为要宣传GL~就一点没影的事,尽瞎说这就是四十年代的嗜好,但凡走得近一些,异性不用说了,同性也张口就来。
但也不要觉得说那时候真有那么思想开放,那会带英帝国遇着这事儿还抓人呢,而在上海滩,两个女孩子好一点,就说她俩咋咋了,但要是两个女孩子看上去真的有点咋咋了,或者有的女孩子过于男性化了,那么各种严厉的风评就来了。
反正是既要……又要……
徐玉兰和王丹凤关系好的小报我有收,这会儿懒得找了,啥时候顺便看到就贴出来哈。
不过后来没见她俩互动了。

上面的PO文中说到张爱玲、苏青和徐訏三大流行作家,与越剧关联都深。想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苏青我也写过了:
尹桂芳和苏青(一)
尹桂芳和苏青(二)
但我不认为《怨女》取名银娣是越剧化来。这指的是《舞台姊妹》和《红楼梦》的曹银娣吧?但是前者拍完就被批了,后者WG前一直没有大范围放映。我不认为张爱玲在1966年发表这篇小说时,会有意做这样的挪用。《怨女》本质上是《金锁记》的嫡亲妹子。

但张爱玲却是写过越剧最多的一位作家。(没有小说)她写作的成名时期和越剧在上海扩大影响的时期是一致的,所以作为一位作家及时捕捉风尚,真是非常容易触及的。吴侬软语又保证了欣赏的入门之易。她写越剧和桑弧没多大关系。
很容易看到,张爱玲对于越剧的复杂情绪。张是容易发现或者说创造美的人,但又是最能看见并不吝鞭挞丑的人。比如,她就会说一个男人清清爽爽,两只鼻孔永远不干净(不要太在意,那时候抽大烟的多^^)《更衣记》貌似说过清朝衣服奇丑出天际。——有两年互联网上啥老的都是好的时候,我记得一堆转发对着一张古董清衣图片喊好——浑不顾其一坨的配色和完全没有女性特点的事实。你瞧,审美也是需要皇帝的新衣,一直都需要那个叫破真相的小孩。
所以,她看到越剧是美的,张爱玲那样爱美的人,舞台上的梦幻之美,我相信她向往过。但是撕开来看,越剧也是不那么美妙的,在她四十年代初看到的原生态,四五后下乡探望胡兰成时接触到的匪夷所思和将就,傅全香土改劳动的细节被她直接写进了小说,每一种反差都是一种不解,也有一种心疼。但她竟是从原生态时期就在关注着了。经常性把越剧和她所思的关联性写进文章。比如《借银灯》(即《借红灯》),胡兰成和范秀英的《十八相送》,几乎碰碰就能联想到越剧。她没写过越剧剧本,没写过相关小说,只是和越剧缺了一点缘份。五十年代独自在美国的她,从距离到心理上,都孤立了。
最后,PO文中《江湖行》的电影汁源我找到了。共享在此。
https://pan.quark.cn/s/a58a91d1bd8a
一个月哈。之后就取消共享了。
据说是徐訏原著内容被砍了太多。但是我没办法找到原著。
粗略看一眼,电影拍的是跑帮时期,不是上海滩时期哈。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好几段越剧,多数是当时HK和上越交流过的剧目,亦足可见当时越剧在HK的风靡。但妆造和当时的古装及黄梅调电影无异,就是繁琐的堆花花,但没啥讲究。(我没看全,具体大家感兴趣自己看吧。)


相关阅读
象这样的好书,定要读它一个畅快!
讨论 | 继续聊聊时代变迁下的越剧
讨论 | 八九十年代的越剧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讨论 | 无处安放的戏曲身段表演
讨论 | 戏曲表演的影视化趋向,不可逆?
吕瑞英、李云霄 | 《花中君子·骂堂》对照
接着聊聊吧
借《阳告》,夫子自道
搬运 |《有戏人生·竺小招》
搬运 |《有戏人生·竺小招》第二期
搬运 |《有戏人生·竺小招》第三、四期
挖呀挖 | 何赛飞、夏赛丽彩唱的《庵堂相会》片断
chat | 民国期间戏曲的日子不好过
竺派还有希望吗?说点心里话
端午安康 | 沪剧《庵堂相会·看灯》邵滨荪、石筱英 百看不厌
戏曲炫技,致命魅力:猪八戒吃人参果,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畅快
戏曲炫技,致命魅力(二)传承与流变
关于定腔定谱……哦,我是要听戏呀!
我见美人心欢喜,由蔡兰英剧照谈起
珍品|已经很罕见的越剧MV《西湖山水》何英
竺派《桃花扇-追念》唱腔赏析
一曲两唱 | 张琳和裘赛琳的《回十八》
珍品|南越版《白雪红梅》,竺小招的贾宝玉
炫图&忆旧 | 越剧《大观园》
书与戏 | 从王安忆《天香》到单仰萍《沈寿》
聊 | 戏曲和流行文化,由《第二次握手》想到的
资料 | 尹桂芳竺水招四十年代唱片集锦
1986年全国中青年越剧演员广播大奖赛【越苑十佳】
1990年霞飞杯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
《汉宫怨·游园》|1995年全国著名越剧中年演员电视展演
回味 | 宝藏号·宝藏视频
瞎聊
瞎聊(二)
另一种艺术:“开骂啦”《珍珠塔》锡剧版
另一种艺术:“开骂啦”《九斤姑娘》
感动哭了,今天不推荐出来我都睡不着觉!
美和传承,微创新


竺水招50-60年代(系列文章集合)



竺音清响
越剧,评弹,读书心得,以及影视剧情讲解内容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