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直达看介绍】
第一篇在此:另一种艺术:“开骂啦”《九斤姑娘》
有锡剧版,当然会有越剧版。慢慢来。
《珍珠塔》之“骂”,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比喻,用夸大式的方法把挨骂对象“实扣实相”(不晓得普通话怎么写)。
江苏省锡剧院《珍珠塔》,也是改了又改的,大概是因为想要和无锡梅王经典版有所区别吧。
倪同芳的姑母,无论唱作,以至形象的符合度,堪称精彩异常。
若说唯一遗憾,就是不带水袖吧,“今生难穿大红袍””位列三台伴当朝“,两次撸袖子,木有袖水甩
然而奇怪的是,同一出戏,表姐又是有水袖的,水袖+港台古代造型,不太明白这啥意思,为啥不能一致呢?
周东亮当代锡剧相当有代表性的人物了,很受欢迎。唱得也好,不过和彬彬腔具体的差别,外行听不太分明。
锡剧在江苏有群众基础,一般周东亮下乡演出,那也是人山人海,不比当初绍百下乡演出逊色。(为什么说“当初”,因为现在越剧剧场演出听说在起来了,锡剧还不清楚。)
倪同芳则是我国八十年代大概唯一官方承认过的新生流派了。记得小时候江苏上海的电视台、电台都是这样宣传的。印象很深。
不过锡剧因为滩簧出身,说实话声腔发展是很困难的,总之我个大外行都有点分辨不出来。
这段我其实原来想要选取汪韵芝和小王彬彬现场演出的,但是为了让大家别误会……王彬彬年轻是也是很瘦条个、轻巧巧的,就选择电影了。同时这一段选的不长,因为电影的片断感比较明显。同时短一点也便于欣赏吧。
市锡经典版《珍珠塔》的唱词和上面比一比是很有意思的。
省锡的一系列骂人比喻也不错,但有一个特点,完全是现代的,都是新词,以前很少这样来比喻,看一看想一想,也还是蛮贴切的。
而经典版张口就来的胡话,相对我们就熟悉得多了,象什么铁树开花啦、黄狗出角啦,耳熟能详,好象自古有汉字就存在的奇异现象了。这一版真的很经典了,曲调出来有种感觉都好象会跟上哼一哼似的。好在这版还有市锡在演,大家两不相犯,相互兼容,倒也不错。
蚱蜢头皮尖又小,丹阳驴子脚不好……仍然是长远流传的比喻。特别是后者,地方性攻击,又称“俗语”,也是过去的一大风景就拿我们无锡来说,有句俗话可不大好听,叫做:无锡强桃江阴蚀(无锡水蜜桃有名江阴人来无锡卖桃,只能蚀本)——你瞧不出来啥是吧?可它的谐音是——无锡强盗江阴贼类似的还有:绍兴乌龟墨墨黑——是说绍兴满排的乌蓬船。(也有说常州乌龟墨墨黑,我不太明白指的是啥。)老戏文本、和地方性民谚有时候的功能是一样的,就是足够老的戏,它可以保存很多历史属性的东西。
讲真,这些“骂戏”的价值也正是体现于此。仅仅将其看作“骂戏”,可太浅层了。现在一改新戏,瞧不起旧词。但很多存在于历史长河的古意,也就顺便一起丢了。这个放着玩儿的。我给起了个短标题叫“老演员都是脱口秀高手”。汪韵芝丢出去的包袱,上海小方卿一个都没能接住
【点击直达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