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时已惘然,新版《柳毅传书》上演前后

文摘   艺术文化   2024-08-05 20:53   江苏  


(一)追星的日子:前奏

(二)南越为何四十年从未上演《柳毅传书》?

前文写到,春节时一次商演成就转机,确乎如此。因为竺小招在那以后就算复出了。时间刚好来到了2002年,她母亲80周年的诞辰,有一个座谈会,出了一盘CD,还有出版了笑谓是“晚霞工程”的三部舞台剧VCD。


只缺一出戏。演员终究以舞台为主,要是没有戏,也不能算作复出。


那一阵,她大抵一直在寻找本子。也曾问之于戏迷。可惜我是个局外人,追星和与身参予完全是两码事,看我今朝提起当年越剧的困境头头是道,彼时可懵懵懂懂,一无所知。我们不懂她在找本子,是真在找本子,她听我们说了两个故事(构思),挺认真寻思故事里的人物是否合适她,那也并不是随口乱讲。总之我们是游戏的态度在看待这件事,却不知道她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机会太少了。


这种情况在当时很普遍。戏曲界人才急剧流失,造成断崖式的空白局面。所有戏剧人都在疯狂寻找本子。曾经有位戏曲名家想演某角色,无本可演,把那角色记录了整五年,最后本子还是业内硕果仅存级的编剧来完成的,完成度一般,可那背后那一股艰难跋涉的劲头不应忽视。


南越当时确实也没有戏,新 《柳》之前有《李清照》,同上越傅全香《李清照》是一套编剧底子。新《柳》之后有一个关于南京云锦的戏,《云之锦》,那是个配套工程,配合云锦申遗,编剧请了团里原来的一位老编剧,我下面将会提到,第一次的新《柳》就是他改的。由于中间我脱离了越剧圈,只有个模糊印象,总体而言2000年前后的10-15年,南越唯一的新戏就是《云之锦》。其他都是老本子删删改改,这很能折射出当时戏曲大环境的困境,所以这不是它的错。南越错在每一部老戏都去魔改,或者这也不是它的错,因为听说不改老戏就是不出新戏拿不到经费,真正大错谬矣之处,是把每一部原先挺好的老戏,改成皇帝的新衣,部部戏喊“时代”喊“新潮”,以为观众八百年没出过大山了,拿着山妞妞就膜拜喊美人。——新版《莫愁女》、《梁祝》(没改唱段,神导演神舞美),还有朱蔺、殷瑞芬演过一个《百花公主》,等等等等。


说回来。踟蹰良久,某一天,她忽然讲:团里打算重新排演《柳毅传书》。


听说这个消息,我兴奋得无法以言语形容。



《柳毅传书》在越剧老电影当中,我是很晚才接触到的。而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居然已经很喜欢竺水招了——我实在也没搞通这里面的逻辑,在那个什么资料都少的九十年代,我到底是如何喜欢上她的呢?就靠一盘磁带《柳毅传书》以及两张剧照吗?


总之某年春节,我到别人家里拜年,已经吃完饭了,电视开着。忽然五彩斑澜,颜色喜庆,老妈看了两眼,对我说:“这个就是《柳毅传书》。”我大惊,立时心猿意马,起坐无心。


那时有了录像机,电视里但凡有不错的越剧我都会录下来,可就有那么不巧,我居然在别人家中。我当机立断,不听任何人劝说,奔出门,跑下楼,骑上车,冲回家——忘记拿门钥匙。


一个人扑在露台上 ,真个叫九曲回肠。


所幸爸妈回家,顺便带回一盒录像带,说是把后面部分录给我了(当时看到,已经是“传书”部分了)。


带子上原来录过节目,事发紧急,也没倒回原初,张学友在声色迷离里劲舞放歌,下一秒,转成了淡蓝衣裳淡然人。我的柳毅,似笑非笑,若幻若真,就坐在那里,睁大眼睛认真瞧着火龙,又瞧得我心猿意马,抓耳挠腮。


那一年我看《柳毅传书》,一周总要看一回,总有看了五十遍。后面补足了少录的部分,回过去补看,又看过差不多这么多遍。


我从来听戏不记戏,但是柳毅,从头到底我能单把柳毅的念白到演唱,一字不拉地重复出来。——有人她说比我更能,她可以把柳毅从末一句开始,背到第一句,实践“倒背如流”。唔,行吧。


刻骨铭心如此,没想到,居然可以看小招老师的现场了。多少热烈的期待,多么美好的憧憬。欢天喜地。如在云端。



首演在南京。


看完了,怎么形容呢……就俩字,茫然。


其实在那之前是听说改了的,可也没想到会怎样改,或者说压根想不出这戏还能怎么改?电影已经那样好了,完美,还能改吗?增一字臃肿减一字失色。再不承想,不是小改,是大改。


我的反映,相对来说比较平和一点,我不算是唯老到不能动的,尽管《柳》很可能是唯一的“没必要动”,但也还算平和,然而不知道说啥好,完全没反映过来。


有人打着飞的过来看首演,看完以后泪奔跑了。那大抵是柳毅多笑一笑都会认为亵渎的。


竺水招的戏迷已经很少很少了,但还有一小撮,一小撮;她留了个电影下来,这一小撮都是无数遍重温难解又难放,炫起熟悉程度,不是从头背到尾,就是从末背到始。


我们固执地停留在那里,从不曾离开,绝望地等待。不给希望也就罢了,给了一点希望,到头来却好似感觉被骂着赶着快快离开,那里不是你逗留的地方,过去的一切永不再来。戏迷不满意,我们从未被尊重。请问剧团的戏,到底要演给谁看?眼里从来有过戏迷?


新版《柳毅传书》,要说没伤透老戏迷的心,不存在的。


有人说,这其实就已经算小改了。真正的大改,未演罢了。


怎么说?


先得说一下,现如今南京越剧团的新《柳》版本其实是再改了,基本改得老版唱句很少了。而在当初,也就是小招老师那一版,改编者是一位资深老编剧。我曾介绍过他,比方说《巫山燕》就是他根据电影改编的,对于剧情的跌宕,戏的起承转合手法运用娴熟,掺杂一点时代“正能量”“主旋 律”很难说一定圆融无缺,但至少还保留在以情动人、以故事为主体的层面上,很能代表六十年代成长起来那一代编剧特色。


他的版本对于两个传统场次采取了保留态度。特别是《湖滨惜别》这一场,我模糊记得鲛人和相思草换了个顺序,“借花献佛”多了几句唱词。《龙女牧羊》那场,安排柳毅从落第变成了赶考,从秋意萧瑟变成了明朗跳跃的春天,倒也挺符合她们母女的气质。


在这之前,还有一版,即谓“大改”。开初,就把《牧羊》改得十分复杂,柳毅非但去赶考,答应传书之后,他的书僮炸了:他可是跟着主人赶考打算同享荣华富贵的!一顿输出之后,书僮就怒气冲冲地跑了……以此彰显柳毅德操之高。


这个改动幅度实在太大了,连老虎也肝胆儿颤:这毕竟是我妈妈的戏呀。于是再一次陷入到没有编剧接手的窘境。最后才从大洋彼岸请回了老编剧,出现了我说的上面两个知名场次保留的情况,但其他就改得没影儿了。


改得没影儿的部分咱们下回来谈谈得失,这回还是只聊当时情境。咱们再说回来,虽然《湖滨 惜别》当时没大改,但剧团的改革派显然并不满意,剧情唱词什么的,没编剧先放一放,其他地方,继续改,非和老版割裂不可。


来上海演出。头一天,《湖滨惜别》直接穿了一身嫩黄色的衫子就出来了,这都不要春意盎然了,这都打起黄莺儿了。改成这样,我们只是生闷气。谁想第二天,就穿回了浅蓝衫子。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听说是被上海甚为彪悍的老阿姨们闹回去的。听说了真是又笑又泪。


到如今我也已经跻身于“甚为彪悍的老阿姨”行列,不再“只是生闷气”,才能如此坦然的来写一写吧。


南越改戏不遗余力,借用老版名头的宣传意识却走在同行前列。我记得那会儿应该还没有什么明星版《梁祝》或者《舞台姐妹》之类,南越却已经想到了。有个策划,说是和上越合作,配两对,竺小招和方亚芬,赵志刚和陶琪,争取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这个策划进行到什么程度,抑或完全只在纸上我是不清楚的,因为很快夭折了,非典时期。过后这说法就烟消云散了,只是方亚芬在2006年、2015年和竺小招各合作了一次,采用了绝对的老版。


唯有戏迷的痴心,抛在水里,沉沉得不溅水花。


前几年在网上读到一则故事,有位绝症戏迷,余时无多,朝思暮想,只想要老版原汁原味的《柳毅传书》重现于舞台,为此不惜把最后的看病钱都拿出来。这样沉重的生命呐喊未能惊动专业剧团,南青越为她完成了这个心愿。爱心圆梦,越剧电影版《柳毅传书》亮相舞台!【点击直达】老虎过去指导。老虎之前和戏迷一直算有些距离,个人觉得大抵在那之后和南青越亲密起来的,成了南青越的艺术指导,前两年收了陶丽艳团长为徒。貌似现在小花班有在演老版《柳毅传书》。


南越的明星版思路仍在延续。不是上越,舟山也行。后来请到王君安,剧本三改,其间情由更非我所知了,因为那几年我远离越剧,断得非常干净,连2010年竺水招九十周年的演出都一无所知。新戏培养新戏迷,新戏迷不会再那样牵缠着老版《柳毅传书》,新一代戏迷自有她们全新的故事。


而老版《柳毅传书》,以及一切老的事物或人,终将落幕,满天云烟散尽,姑为烬余谈资。


整整三期,写完了新《柳》的一些故事。下一期也就是最后一期是谈戏了,但谈全剧较少,主要评价一下新《柳》“无字书”。主要是竺小招和王君安的两版,稍微比较一下竺水招那段“望大王”——也没法多比较,不一样的地方占着C位哪。





相关阅读
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一)

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二)

竺水招|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三)

尹桂芳和苏青(一)

尹桂芳和苏青(二)

追忆——与尹桂芳阿姨二三事

渣……男!

《山河恋》演出,蹭热度第一弹:竺水招的宫廷形象!

《山河恋》演出,蹭热度第二弹:道听途说的花絮

竺水招的悲欢人生

竺水招《柳毅传书》电影 水袖剪辑 故梦

时代产物:竺水招的时代戏

2010年纪念竺水招九十诞辰|竺派演唱会暨艺术研讨会掠影

《柳毅传书》,童芷苓,好闺蜜,插花《鬼恋》

南越为何四十年从未上演《柳毅传书》?

追星的日子:前奏

《柳毅传书》合集&全剧实况录音(1963)

越剧《柳毅传书·团圆》高清化  竺水招 筱水招

继续调色 越剧《柳毅传书·团圆》竺水招 筱水招

视频 | 动画版《柳毅传书·赴秋闱》+竺小招90年代电声

商芳臣、竺小招等《柳毅传书·龙君报恩》

视频|电声越剧 竺小招《柳毅传书·见三姑想三娘》

关于《柳毅传书》首演【作者:诗云】

《柳毅传书》和海派文化,写于5.26




竺水招50-60年代(系列文章集合)



竺音清响
越剧,评弹,读书心得,以及影视剧情讲解内容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