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美人心欢喜,由蔡兰英剧照谈起

文摘   曲艺   2024-04-10 22:03   江苏  

重又刷到蔡兰英剧照。看了又看,油然冒出一句唱来——


“我见娘子心欢喜,娘子见我……生怒气。”


《送凤冠》王玉林的词,切景得很,拿来用用。


只是她微笑凝睇,更无悲欢。


值得一提的是,蔡兰英的状元服显得稍花哨些,特别是靴子,明显上面也绣花了,和袍子相当配套。大抵是为了表明女扮男装和小生的差异性,有意做得花团锦簇。


一套行头,从身上穿的,到脚上套的,都注意到了。


蔡兰英的人物身份、每个戏剧独有的特性,完全凸显出来了。


这是属于老一辈的细节。


从细节里,差可相象,属于过去的风光。 


过去戏曲演员有“衣箱制”,演员所穿演出服有严格规定,所谓“宁穿破,不穿错”。大家要穿什么,尽往那箱子里取便是了。


当然主演的服装,就算和着大路子,和班底也大不同的,有的绣花,有的镶珠,有的首饰那都是真价实货的好宝贝。


到了改良戏的时候,戏曲服装更加多样化。


而像越剧这样的年轻剧种,根底浅,戏班小,对演员服装方面的个人要求就更高了。


要想不做班底?要想挂牌子?


行啊,先得拿出配得上牌子的服装来。


尹桂芳在浙江飘流期间,行当未大定,她所携带的行头就两面照顾,让她演什么都可以。【注:我记得这段内容在《一代风流尹桂芳》里面,恩,早些年我买的书都丢了以后,又买了一遍,这会儿又找不着了,嘿嘿嘿。总之我的记忆还可以的,想要进一步验证,请按书名搜寻。】


范瑞娟以二肩小生的名义被聘至上海,然而一到上海,发现她行头都凑不齐,由是一撸到底,很是吃了几年苦头。【注:这在《范瑞娟的艺术道路》里有,自传里重点写到。】


竺水招来到上海之先,便是由她母亲出头,向同乡商人尹宗元借钱来添置行头。竺水招不止一次感激道:若非尹大哥,我没那么快唱出头的。


完全不明白什么戏,手擎青锋剑?


竺姐姐从来就是极爱美的人,仿佛还是个极浪漫的人。


在我刚上网的时候,大概2000年前后吧,曾经见过一篇文章,回忆其已去世的祖父,讲其祖父擅于做裘皮大衣。


那时候做一件裘皮大衣,用料、做工,都要十分精细和高级,所需时长,包吃包住三个月。


作者的祖父就曾做过这样一件大衣。


雇主是谁呢?


美人竺哟


回忆性的文章通常是不严谨的,何况这是隔代回忆,而且文章所写发生年代,也有些对不上号。四零之初,竺姐姐就算有这个经济实力,怕也不太可能立刻便如此奢靡。故此文未可当信史观瞧。


但竺姐姐在2000年的时候,几乎已经沉埋于历史湖底,根本无人提及,作者会提到她,显然是有某种较为深刻的印象。细节不一定对得上号,可大抵有那么一件事情给他触动而记住名字。所以我也被作者深深刺激到了。相信年份错了,啥啥错了,但我竺姐姐这样子的浪漫劲,绝没有错的


本来是想放四十年代剧照,结果看到这个

挖,简直认不出!然而上越出品,总不可能搞错

来,美一个


演员和高明的做衣师傅关系通常很好。


徐玉兰成名之始,便也以行头多、丰盛、美观、层出不穷……而著称。


她认了一位高明的裁缝(恩,在今天就能叫服装设计师啦)做过房娘,她的行头大多是她做的。《徐玉兰传》里有专门提到,二人情同亲生母女。


故此,那时候的行头,属于私人财产。


戏班中,较为大方的主演,会借给班底演员行头,通常属于一种”义举“了。


吕瑞英便曾多次回忆到云华时期,但凡有什么新戏,要新的行头,戚雅仙总是非常大方的打开私人衣箱,让吕来拣。


我竺干嘛呢,继续向着浪漫的大道上狂奔。因为小吕演得好,她便笑咪咪给她一瓶进口面霜。因为小吕演得好,戏里戏外自称”爷爷“,喊伊”孙囡“。



戚雅仙的大方延续始终。


八十年代,她有一件上好的皮大衣,有位大同行(非一剧种)向她借。


借了后,等着还了啊。


左等不还,右等不还。


她还不好意思讨,悄悄问大同行的学生——她可是忘记了?


——象极了我们初中时,借出了心爱的物件,讨要难张口,一个闷亏吃在肚子里。


果然她们演了一辈子的小生小旦,某些性格停留于蛮幼齿的年纪走不粗来了^^



竺水招50-60年代(系列文章集合)


竺音清响
越剧,评弹,读书心得,以及影视剧情讲解内容分享
 最新文章